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植物油的保質期是多久?正文

植物油的保質期是多久?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植物油的保質期是多久?
 
現在我們的很多媒體稱茶油為“東方橄榄油”。然而,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何方教授對這一稱謂並不認同。日前,接受記者采訪的何方教授說,茶油的營養價值實際上優於橄榄油,也優於其他任何油脂,茶油是食用植物油中的精品。何方教授認為,茶油還是叫“中國茶油”好,我們應該把“中國茶油”的品牌叫響。

   我們如果把茶油與橄榄油進行一下“pk”,一定會認同何方教授的觀點。
       
   茶油是一種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要成分的油類,茶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超過橄榄油。橄榄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達75%~90%,茶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高達85%~97%。
       
   含飽和脂肪酸高的食用油會導致血膽固醇濃度上升,引發高血壓、高血脂、心髒病和肥胖病等病患。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低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提高抗氧化功能。因此,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與預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這種不飽和脂肪酸在人體內不能自己合成,必須由食物供給。
       
   知道了這種健康基本常識後,我們就會知道為什麼現在聽到不飽和脂肪酸這個詞的頻率越來越高了,進而更明白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用油對我們生命的意義。
       
   茶油優於橄榄油的理由還不僅僅是體現在兩者的不飽和脂肪酸成份的高低上,茶油還含有橄榄油所沒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質,如山茶甙、山茶皂甙、茶多酚等。其中山茶甙有強心作用,山茶皂甙有溶血栓作用,能防治血管硬化所致的多種心腦血管疾病,而茶多酚具有降低膽固醇、化學預防腫瘤等多種作用。難怪,美國衛生研究院營養合作委員會主席西莫奧普勒斯博士稱茶油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

   茶油除具有以上好於橄榄油的地方外,橄榄油的諸多優良特性茶油也兼而有之。
       
   橄榄油和茶油都含有一種生理活性成分——角鲨烯。角鲨烯具有香氣,有很好的富氧能力,因而可抗缺氧和抗疲勞,並且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能。調查發現,長期食用茶油、橄榄油的人群,其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等癌症的發病率明顯低於食用其他油脂的人群。
       
   與橄榄油一樣,茶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維生素d、維生素k和維生素a成分及胡蘿卜素等脂溶性維生素及抗氧化物等,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這些營養元素是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油類產品中所缺乏的。
       
   茶油的另一顯著優點是煙點高。茶油的煙點在200℃~215℃,而一般食用油的煙點只有100℃左右。油煙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女同胞們長年累月在廚房裡操勞,吸入過多的油煙容易得肺癌。而使用茶油高溫煎炒時不會產生嗆人的油煙,因而可大大減少致癌的可能性。
       
   茶油還具備美容作用。如果體內缺乏不飽和脂肪酸,就會變得皮膚粗糙、頭發脫落。而常食用茶油,皮膚會細嫩潤澤,頭發會烏黑發亮。茶油直接搽用還可去澹樂股拱摺⑼沸肌?br>       
   茶油的減肥作用也會讓女士們心儀。茶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食用後易被人體吸收、消化。它不像一般的食用油,食用後未消化轉化成了脂肪,並積累於內髒及皮下組織,引起肥胖。因此,茶油有減肥的效用。孕婦在產後食用茶油更有助消除懷孕期間積累的小腹脂肪,能幫助迅速恢復身材。在台灣等地,茶油拌飯及面條是婦女產後最佳的補品。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山茶科油料樹種,被西方譽為“東方樹”。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漢武帝時,我國就開始栽種油茶,我國種油茶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
       
   我的家鄉湖南是茶油的主產區。每到秋末冬初,家鄉那連綿起伏的山嶺開滿了白色的油茶花,景色很是壯觀。第二年的此時,累累的油茶果壓彎了樹枝,滿山都是背著背簍摘茶果的鄉親,那景象像一幅畫印在了我的腦海中。在老家湖南,茶油是最好的禮品,過年了,很多人都會提上一大桶金黃透亮、自然清香的茶油送給自己的至愛親朋。家鄉人喜歡茶油珍愛茶油,是因為他們知道,那些長在山區和丘陵上的油茶樹遠離城市的“三廢”污染源,幾乎不受化肥和農藥等的污染,而且它們從開花授粉到成熟要經過12個月的孕育,充分接受了大自然的沐浴和滋養,其營養與精華是其他油類無可比擬的。
       
   然而,多年移居北京,我看到的是商店的貨架上擺滿了包裝精美、價格不菲的橄榄油,宣傳橄榄油好的資料滿目皆是,老百姓對橄榄油趨之若鹜,中國大陸席卷起了橄榄油風潮。因此,大量進口橄榄油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有資料稱,近5年當中,橄榄油每年的進口量基本上以170多噸的速度遞增。
       
   中國茶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我們自家的東西更好,茶油這位“東施”的美勝過了“西施”——橄榄油。我們為什麼要捨近求遠花高價錢去為外國的橄榄油捧場呢?
       
   為了國人的健康,為了壯大我們民族的油茶產業,食用油我們應該首選茶油。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叫響“中國茶油”,讓外國人對“中國茶油”也趨之若鹜。橄榄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之一,如能長期食用,具有非常好的營養保健作用。食用油的安全保質期是6個月。世界最好的植物油—野茶油:堪稱“液體黃金”

   油茶樹是我國獨有的珍稀木本油料樹種,僅生長在南方的紅壤丘陵、山地,有“東方神樹”之稱。其果實——油茶籽經物理壓搾工藝精制而成的野茶油,色清味香,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高品質食用油。

   我國茶油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的食用歷史,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提到了茶油的食療作用:“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其他古籍中也多有記載,如《綱目拾遺》記載:“茶油可潤腸祛毒”;《農政全書》記載:“茶油可以療痔瘡,退濕熱”;《農居飲食譜》記載:“茶油烹調肴馔,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澤發生光,諸油惟此最為輕清,故諸病不忌”。

   據現代醫學研究,野茶油含有可調節血脂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其含量比“植物油皇後”地中海橄榄油還要高。經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對比檢測:“潤心”野茶油的油酸含量為79%,且維生素e含量比橄榄油高出一倍。油酸是一種能減少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發生的重要脂肪,對降低膽固醇和空腹血糖、抑制甘油三酯升高、幫助“三高”患者改善健康均有明顯的功效。經中國預防科學院對我國65個縣市人群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人體中油酸含量越高,冠心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越低。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2004年11月1日發布公告稱:人日均攝入23克單不飽和脂肪酸,可大幅度降低冠心病的發病幾率。

   近來,英美營養學家在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和《腫瘤學年刊》上報告:橄榄油中的油酸可以大幅度減少致癌基因,尤其可以降低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風險。

   野茶油的營養成分除優於橄榄油外,其脂肪酸構成比例也完全符合國際營養科學標准,即:飽和脂肪酸含量極低,僅有9%;多不飽和脂肪酸中的亞油酸為10%、亞麻酸為3%,含量符合國際營養標准推薦的小於4∶1的比率,因此用野茶油當食用油可以形成真正健康合理的膳食結構。上海營養學會史奎雄教授認為,根據我國相關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長期食用野茶油,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從而減緩血栓形成趨勢,對心血管系統具有保護作用。事實證明,“油茶之鄉”江西省宜春市因盛產油茶,而當地居民吃茶油也比較多,與全國其他地方相比,宜春腫瘤疾病的發病率較低,尤其乳腺癌、腸癌等癌症的發病率明顯低於食用其他油脂的人群。而且有研究表明,服用藥物的心血管、腫瘤患者,如能長期食用野茶油,可以更大地發揮藥效,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此外,野茶油中不僅不含對人體有危害作用的強致癌物黃曲霉素b1及芥酸、芥子酶,其所含的微量角鲨烯、類黃酮、多酚類、皂素物等成分,還能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侵害,對抗癌、抗炎有極佳的作用。美國國家醫藥中心實驗證實,野茶油中特有的茶多酚和山茶甙對降低膽固醇和抗癌有明顯的功效。

   因此,近年國際糧農組織已將我國的野茶油列為重點推廣的健康型食用油。有專家指出,我國野茶油的營養、藥用品質均優於地中海橄榄油,而且在烹饪過程中油酸成分更不容易損失,但其售價卻不到進口橄榄油的一半。<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
http://www.aa59.com/html/xxnews/20087/200871891555.html
  橄榄油是“液體黃金”“餐桌上的皇後”,是世界上最好的植物油!保質期為24個月,國產的一般為18個月。長期食用,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美容效果也不錯的,可以直接塗抹,還可以制成面膜使用,洗完澡帶著水珠全身塗抹,長期使用可保持皮膚彈性,延緩衰老。   通過記者對橄榄油保質期內幕的調查後發現,國內銷售的橄榄油保質期虛增的背後,隱藏的是整個國內橄榄油行業生產、銷售、標識等過程的混亂不堪。
然而,在消費者認知模糊、無法有效維護自身權益的情況下,國內整個橄榄油行業缺乏統一檢測標准,監管、檢查、處罰等一系列關鍵環節的缺失,是否也難辭其咎?
  產品標准混亂橄榄油名稱標准缺失
“初搾油、精煉油、純質油、五星油、烹調油、原生油、純生油……”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國內超市中銷售的橄榄油光名稱就有十幾種,而這往往讓消費者在購買時一頭霧水,到底什麼才是真正優質的橄榄油呢?
“根據規定,橄榄油只能分為初級壓搾和精煉油兩大類,因此其他名稱的橄榄油都是在誤導消費者。”原林業部專家、現任中國經濟林協會油橄榄協作組籌備組主任李聚桢明確告訴記者,按照原國家林業部於1990年3月21日批准、1990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

[1] [2] 下一页

人參枸杞能直接泡在酒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