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沈陽有什麼特產正文

沈陽有什麼特產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馬燒麥原稱馬家燒麥,是沈陽市特殊風味的回民小吃,由馬春創制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用於水燙面,大米粉作撲面。選用腰窩、紫蓋、三叉三個部位的牛肉剁碎制餡,加調料用清水浸煨成稀疏的“傷水餡”。攏皮捏包時留大纓,上屜蒸熟即可食用。具有皮亮、筋道。餡松、醇香等特點。老山記海城餡餅是沈陽市傳統風味小吃,由毛青山於1920年在遼寧省海城縣城(現海城市)創制,1939年遷店來沈陽經營。用溫水和面,選豬、牛肉配成鴛鴦餡,以十余種香料、煮汁煨餡,選時令蔬菜調餡,葷素相配。用魚翅、海參、大蝦、干貝、雞脯調餡的高檔品種,更為鮮美。烙熟的餡餅形圓面黃,鮮香可口,以蒜泥、辣椒油、芥末糊蘸食最好。老邊餃子是沈陽著名小吃。由邊福於清道光八年(1828)從河北省傳入沈陽。將絞碎的豬肉煸炒後,用雞湯或骨湯煨制,加入時令鮮菜拌成餃餡,以摻入適量熟豬油的開水燙拌和成的精粉面劑包制,做成蒸餃。老邊餃子選料精,用料廣泛,品種多,味道好。李連貴熏肉大餅由李廣忠(乳名連貴)於1842年創制,1950年從吉林省梨樹縣傳入沈陽。熏肉選用鮮豬肉,用溫鹼水涮淨,在清水中浸6-10小時,然後切成方塊放入老湯中煮熟,再加紅糖熏制。大餅用肉湯食鹽和調料加入面粉中和成酥軟面團,醒面時間稍長,擀片抹油,重疊復擀幾次,烙制成餅。其特點是熏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熏香濃,色澤紅;大餅色黃清香,裡軟外酥層次多。楊家吊爐餅雞蛋糕由楊玉田於1913年在吉林省洮南縣創制,1950年傳入沈陽。吊爐餅用炭爐上烤下烙,熟透出爐,呈虎皮黃色,層次分明,外焦裡嫩,清香可口。雞蛋糕用打散的新鮮雞蛋加水攪勻,上屜蒸制,然後澆上糕鹵,撒上雞絲,還可佐以辣椒油和蒜泥,糕嫩鹵鮮,清香可口。那家館白肉血腸由滿族那氏家族首創,用肥豬五花硬肋,加白水、調料煮透。將新鮮豬血加水和調料,灌入新豬腸內,扎緊兩頭煮熟。食用時,將白肉、血腸蘸蒜泥、韭花醬或辣椒油等調料。具有肥而不膩,濃厚醇嫩等特點。灌湯包於1959年由河南省開封引入沈陽,用鮮豬肉末加食鹽等腌漬約3小時,兌人雞湯、涼後的材料油,拌成湯包餡,包入精粉皮中,上籠蒸熟,皮薄餡稀,多汁鮮香。朝鮮族烤牛肉將新鮮牛肉去筋膜、脂油,切成肉片,加醋、醬油、蒜末、白糖、胡椒粉、味精、香油拌勻,另備醬油、辣椒末、白糖、白醋、香菜末、大蒜等調味品分裝於小碗、炭火爐放於桌心,上放鐵箅子,用筷子夾肉片放在箅子上燒烤,蘸調料後食之,外焦裡嫩、酥香鹹辣。朝鮮族打糕打糕是用浸泡蒸熟的糯米,放在案板上用木槌打成年糕狀,中間夾豆沙餡,加上白糖制成,香甜可口。回頭相傳在清朝光緒年間,有姓金的一家人在沈陽北門裡開設燒餅鋪謀生。因為經營不善,生意一直不好。一日正值中秋節,生意更加蕭條,時至中午尚不見食客上門,店主茫然,遂將鐵匣內幾枚銅錢取出,買了些牛肉回家剁成肉餡,將燒餅面擀成薄皮,一折一疊地包攏起來,准備自家過節食用。這時,從外面忽然進來一位差人,進店見鍋中所烙食品造型新奇,一經品嘗,品味甚佳。這位差人當即告訴店主,再烙一盒送往館驿,眾人食後齊聲叫絕。此後,這種食品一時名聲大振,官民爭相購買,生意日趨興隆,故而取名“回頭”。其制作方法是:1、將500克面粉加入250克水,少許鹽調成面團備用。2、把肥豬肉和時令鮮菜剁好切碎拌在一起加蔥、姜、味精、香油等調料制成餡備用。3、將揉好的面團搓成長條,下成每50克一個的小劑,用手將劑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餡,折疊成長方形再把兩頭包緊即成。4、平鍋內放油燒熱,將回頭生坯擺入鍋內,兩面反復煎烙,待回頭鼓起即可出鍋。其特點,色澤金黃,皮焦餡嫩,口味鮮香。烤牛肉將新鮮牛肉去筋膜、脂油,切成肉片,加醋、醬油、蒜末、白糖、胡椒粉、味精、香油拌勻,另備醬油、辣椒末、白糖、白醋、香萊末、大蒜調味品分裝於小碗,炭火爐入於桌心,上入鐵箅子,用筷子夾肉片放在箅子上燒,蘸調料後食用,外焦裡嫩、酥香鹹辣。冷面是用,用荞面、澱粉按比例用開水燙成稍硬的面,加適量鹼後,放入特制的擠筒內,壓制成面條入開水鍋裡煮。面條熟後放入涼水中過涼,面條上再放糖、醋、辣白菜等時令蔬菜及四、五片狗肉,澆上蒜辣醬,真是酸甜香辣。雖然做工這麼復雜,但一般只買2、3元一碗,在夏天(特別是中午最熱的時候)吃上一碗,真是又涼快、又解饞、又痛快。西塔大冷面是在沈陽最有名的冷面店,雖然他們只經營冷面和狗肉等一些小拌菜,但生意非常火,到中午吃飯的時間買冷面是要排n多長隊伍的。因為是名店所以冷面會貴一些要4、5元一碗。在沈陽三千裡燒烤、雪岳山燒烤都有n多家分店。他們的烤牛肉、打糕、冷面都很不錯,可以嘗嘗。烤肉很便宜只要12、15元一盤。一般的烤肉店會贈送一盤打糕的。夏天開著空調,圍著火爐吃燒烤很爽!
 
沈陽特產
羽毛畫

采用大自然中各種禽鳥的羽毛,經過剪、拼、疊、鑲及熱壓成形,組合粘貼等巧妙工藝制成。沈陽市羽毛工藝廠首創羽毛畫工藝,以“清秀淡雅,格調新穎”而聞名於世。制作的古典人物栩栩如生,花鳥更是絢麗多彩。羽毛畫是旅游紀念和饋贈佳品,現在的沈陽羽毛畫遠銷國外。

彩石鑲嵌畫

是以天然大理石為主,並以枯石、瑪瑙、漢白玉、金星石等彩石為原料,運用大理石各種彩石的自然形態特征、紋理脈絡和豐富的色彩,汲取古代壁畫藝術制成的石質畫工藝品。
沈陽陳釀酒

采用優質高梁為原料,小麥大曲做糖化劑,用人工老窖,長期儲存,自然烤熟,精心勾兌等方法釀成。酒質清澈晶瑩,芬香濃郁、入口甘爽醇正,飯後余香不盡,是歷史悠久的特產。
太陽鳥

太陽鳥,它的造型取材於7200年前的一件精美木雕,是沈陽祖先的圖騰,它將中華文明提前了二千多年,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聲譽,是沈陽原始社會先民創造出的精美藝術品,是沈陽歷史源遠流長的最早標志,是沈陽地區最早的出土文物,是沈陽人民最珍愛的吉祥物。

老山記海城餡餅

老山記海城餡餅是沈陽市傳統風味小吃。海城餡餅是溫水和面,選豬、牛肉為鴛鴦餡。取香料十余種煮制,取汁喟餡培其味。蔬菜餡,隨季節變化,選豆牙、韭菜、黃瓜、青椒、南瓜、芹菜、白菜等配制,使餅餡葷素相配,濃淡相宜,高檔品還以魚翅、海三、大蝦、干貝、雞肉調餡,其味道更是鮮美無比。餡餅成品形圓色黃,皮面脆韌,餡心嫩爽,鮮香四溢。配以蒜泥、辣椒油、芥茉糊等蘸食,更加味美適口。備有八寶粥佐之,清爽可口,風味別樣。

滿漢全席

沈陽御膳酒樓和新世界大酒樓是指定經營滿漢全席的定點單位,滿漢全席突出以文宴、武宴、官宴和民宴為主,由國家級名師親自主廚操作,以不同價值的系列套餐供游人品用。

回頭

制作方法:1、將500克面粉加入250克水,少許鹽調成面團備用。2、把肥豬肉和時令鮮菜剁好切碎拌在一起加蔥、姜、味精、香油等調料制成餡備用。3、將揉好的面團搓成長條,下成每50克一個的小劑,用手將劑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餡,折疊成長方形再把兩頭包緊即成。4、平鍋內放油燒熱,將回頭生坯擺入鍋內,兩面反復煎烙,待回頭鼓起即可出鍋。
特點,色澤金黃,皮焦餡嫩,口味鮮香。

老邊餃子

老邊餃子是馳名中外的沈陽特殊風味,它歷史悠久,從創制到現在,已有160多年歷史。清道光八年,河北河間府任邱縣邊家莊,有位叫邊福的來沈陽謀生,在小津橋搭上馬架房,立號邊家餃子館。雖然門面簡陋,但由於精心制作,風味獨特,並以水煸餡蒸餃聞名遐迩,深受人們歡迎。邊家餃子因為肉餡是煸過的,所以叫煸餡餃子,但由於主人姓邊,所以人們都習慣稱之為老邊家餃子。老邊餃子先後在沈陽開三家分號,由邊氏後裔——邊躍、邊義、邊霖弟兄三人分別經營。由於業務不斷發展,企業不斷改進,老邊餃子已發展成為一個設備完善,分工精細的專業餃子館。
老邊餃子之所以久負盛名,主要是選料講究,制作精細,造型別致,口味鮮醇,它的獨到之處是調餡和制皮。
調餡:先將肉餡煸炒,後用雞湯或骨湯慢喂,使湯汁浸入餡體,使其膨脹、散落、水靈,增加鮮味。同時,按季節變化和人們口味愛好,配入應時蔬菜制成的菜餡。
劑皮和制,也獨具一格。用精粉摻入適量熟豬油開水燙拌和制。這樣能使劑皮柔軟、筋道、透明。老邊餃子除蒸煮外,還可烘烤、煎炸。
老邊餃子由於皮薄肚飽,柔軟肉頭,餡鮮味好,濃郁不膩,因此,凡遠近來沈客人,都願品嘗。1964年****同志到沈陽視察時,品嘗過邊霖包的餃子,吃後非常高興地說:“老邊餃子有獨特之處,要保持下去”。1981年夏天,我國著名的藝術大師侯寶林親臨品堂老邊餃子,吃得興致勃勃,稱贊不已,席間余興未盡,揮毫寫了八個大字:“邊家餃子,天下第一。”

馬家燒麥

馬家燒麥,是沈陽地區特殊風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慶元年(1796年),由馬春開創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當時沒有門市,只是以手推獨輪車來往於熱鬧街市,邊做邊賣。由於馬家燒麥選料嚴格,制作精細,口味好,造型美觀,所以深受群眾歡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馬春之子馬廣元在小西門攔馬牆外開設了兩間簡陋的門市,立號馬家燒麥館,此後營業繁忙,遠近聞名。後幾經變遷,1961年才最後坐落在小北門裡,即現在的馬家燒麥館,由馬氏後裔第五代的馬繼廷擔任技術指導。
馬家燒麥的獨到之處:用開水燙面,柔軟筋道,用大米粉做補面,松散不粘,選用牛的三叉、紫蓋、腰窩油等三個部位做餡,鮮嫩醇香。制餡要求嚴格,須將牛肉剔淨筋膜然後剁碎;用清水浸喂,加調料拌勻不攪,呈稀疏狀的“傷水餡”,攏包時不留大纓,形如木魚,成熟後皮面亮晶,柔軟筋道,餡心松散,醇香味好。其外形猶如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令人望而生涎。

李連貴熏肉大餅

李連貴熏肉大餅,始創於1842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當時開設在吉林省梨樹縣,立號興盛厚,主要經營醬肉、大餅和酒類。由於李家的醬肉干淨、爛乎、濃香,大餅柔軟、層清、酥香,因此在梨樹鎮常是座上客滿,門庭若市,深受群眾歡迎。
1937年,李連貴之子李堯到吉林省四平市開設分號。解放後,1950年,李堯子李春生繼承祖業,背著一壇老湯,把李連貴熏肉大餅遷到沈陽。從此,李連貴熏肉大餅就在沈陽扎根,成為沈陽地區馳名的獨特風味。
為了保持李家熏肉大餅的傳統特色,李春生在制作和選料上一絲不苟。他選豬肉時,不用血脖、小肚,專用前槽到肋間不肥、不瘦,肥瘦相間帶皮的新鮮豬肉,然後用溫水加鹼涮洗干淨,並放入清水中浸泡6,10小時,以清除血污腥臊,然後切成方塊放入鍋中炖煮。夏秋季節,還加放茴香,以使醬肉更加鮮美味濃,同時將延續老湯倒入,用旺火燒開以微火熳炖,使肉塊上下翻動,及時撇出浮沫,待肉塊熟透時撈出,瀝淨油份,晾於熏鍋中加紅糖熏制而成。大餅用肉湯食鹽和調料加入面粉中和成酥軟面團,醒面時間較長,擀片抹油,重復擀幾次,烙制成餅。其特點是熏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熏香濃,香澤紅;大餅色黃清香,裡軟外酥層次多。
李連貴肉大餅不僅在東北各市設有分店,在關內也頗有聲譽。

那家館白肉血腸

坐落在沈陽故宮西側的那家館,以經營滿族菜肴白肉血腸聞名於白山黑水廣大地區。它的前身是原小河沿魁星樓附近的吉興飯店,主要經營東北地方菜肴,後來由於增添了白肉血腸,使這家飯店名聲大振。1872年,該店滿族廚師那吉有在大東門裡開設了一家專門經營白肉血腸的餐館,立號那家館。由於他選料精,制作細,一絲不苟,聲譽越來越高。他的白肉,須用新宰殺的肥豬五花硬肋,以白水加調料,用急火煮沸,移小火氽透,膘肥不膩。他的血腸,須用新宰殺的豬血,加入適量清水和調料用新豬腸灌成,味道鮮濃。白肉血腸蘸以蒜泥、韭菜花醬或辣椒油等調料食用,味留齒頰,經久不散。特別是嚴冬季節,如配以酸菜絲在一起氽制,湯鮮菜脆,大有驅寒生暖之效。1914年,那氏後裔繼祖業,將那宛館門庭重新修整,成為

[1] [2] 下一页

麻腐海參的做法詳細介紹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