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艾蒿中是否含有糖類物質?正文

艾蒿中是否含有糖類物質?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艾蒿中是否含有糖類物質?
 
脫發的飲食療法脫發的飲食療法就是通過在飲食過程中補充有益於頭<wbr>發生長和健康的食物,從而達到促進頭發生長、<wbr>防止或改善脫發的產生.飲食中注意選擇有益於生發的食物:(<wbr>1)宜補充植物蛋白,多食大豆、黑芝麻、玉米等食品.(2)<wbr>宜補充鐵質,多食黃豆、黑豆、蛋類、禽類、帶魚、蝦、熟花生、<wbr>菠菜、鯉魚、香蕉、胡蘿卜、馬鈴薯等.(3)<wbr>宜食含碘高的食物.(4)宜多食鹼性物質,如新鮮蔬菜、水果.<wbr>(5)宜多食維生素e豐富的食物,如芹菜、苋菜、菠菜、<wbr>枸杞菜、芥菜、金針菜、黑芝麻等.(6)<wbr>宜多吃含粘蛋白的骨膠質多的食物,如牛骨湯、排骨湯等.<wbr>飲食中避免和忌食下列食物:(1)煙、酒及辛辣刺激食物,<wbr>如蔥、蒜、韭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2)忌油膩、<wbr>燥熱食物(肥肉、油炸食品).(3)<wbr>忌過食糖和脂肪豐富的食物,如肝類、肉類、洋蔥等酸性食物.<wbr>脫發食療方法一:黑芝麻250克搗碎,加粳米熬粥食用;<wbr>用小尖辣椒20克切細,燒酒50毫升,浸泡10天,<wbr>取汁塗擦脫發處,每日數次;黑芝麻確實是個寶,據中醫古書記載,<wbr>它具有補肝腎、潤5腸、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的功效,能“<wbr>治肝腎不足,病後虛弱、須發早白”,“皮燥發枯、大便燥結”,“<wbr>腰膝酸痛、4肢乏力”,“言語蹇塞、步履遲緩”,“頭暈耳鳴”<wbr>等病症.在烏發養發方面,黑芝麻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法2:<wbr>用海帶絲拌芝麻醬常食用;用枸杞子、何首烏、熟地、<wbr>山萸肉共煮取汁,再加核桃、黑豆共煮至核桃熟爛,烘干,<wbr>每次服6克,每日2次.法3:將中藥菟絲子、茯苓、石蓮肉、<wbr>黑芝麻、紫珠米等,用旺火煮開後加適量水,用微火煮成粥,<wbr>加少許食鹽食之.每日1~2次,可連服10~15日.<wbr>此粥滋補腎陰健脾,適用於脾腎陰虛的脫發者.法4:生發黑豆:<wbr>黑豆500克,水1000毫升(夏季各用1/4量).<wbr>將黑豆洗淨,放入沙鍋中,加入水,以文火熬煮,<wbr>至水浸豆粒飽脹為度.然後取出黑豆,撒細鹽少許,貯於瓷瓶內.<wbr>每次6克,每日2次飲後食用,溫開水送下.<wbr>此方具有生發護發之功效.對油風脫發(圓形脫發)、脂溢性脫發、<wbr>產後脫發、病期脫發以及因色素脫失的白癜風均有療效.法5:<wbr>枸杞黑芝麻粥:黑芝麻30克,粳米100克,枸杞子10克.<wbr>以上3味共煮粥.具有補肝腎,益氣血功效.適用於頭發早白、<wbr>脫發及陰虛燥熱便秘者.法6:蒲公英黑豆糖:將蒲公英150克,<wbr>黑豆500克,加水煮熟,棄蒲公英渣,再加冰糖200克收干,<wbr>每日吃100克.法7:黑豆核桃桑椹粥:紅棗5枚,核桃仁、<wbr>桑椹子各10克,黑大豆30克,粳米50克.同煮粥食,<wbr>每日1劑.可連續食用.適用於腎虧血虛所致的斑禿.<wbr>此外民間還有很多飲食療法治療脫發的食譜,患者可以長期服用,<wbr>如:1、核桃仁50克焖田鼠干2只.2、烏豆衣15克、<wbr>首烏30克、核桃仁30克煲田雞2只.3、黑芝麻30克、<wbr>黃精30克煲瘦肉200克.體質虛寒者可用以下食療方法:1、<wbr>當歸12克、川芎6克、首烏30克煲雞蛋2只.2、黑豆30克、<wbr>熟地30克、生姜12克、青蒜2條、白酒1湯匙焖狗肉500克.<wbr>治療脫發偏方集錦:食醋150毫升,加熱水200毫升.<wbr>趁熱洗頭,每日1次.常洗效.
桑白皮120克,水煎,去渣,以水洗發,治愈為止.
醋50毫升,墨2錠.用墨塊在醋中研成稀糊狀,擦患部,<wbr>每日3次.
川芎5克,首烏20克,核桃30克.共搗碎煎湯代茶飲.
生赭石500克,研成細末後過篩.早晚飯前各服3克,<wbr>連服3個月即可治愈.主治青年脫發.
鮮側柏葉30克,霜桑葉15克,鬧羊花3克,骨碎補12克,<wbr>透骨草10克,皂角3克.研末,放入大口瓶中,用75%<wbr>的酒精浸泡,酒精以沒過藥末為度,將瓶口密封,7天後即可使用.<wbr>用時以紗布濾出部分藥液,用脫脂棉蘸之塗抹患處,每日3-4次,<wbr>治愈為止.
何首烏、生側柏、黑芝麻、旱蓮草、女貞子、生地各30克,<wbr>陳皮15克,川椒9克,大青鹽13克.加水3000毫升,<wbr>煎至1500毫升,取藥汁,放入黑豆500克,<wbr>煮至藥汁全部被豆吸收光為止,將豆曬干後,每次嚼服60粒,<wbr>每日3次,治愈方停.
天麻、首烏、熟地、白芍、當歸、木瓜各33克,菟絲子50克,<wbr>川芎17克.共研成粉,和為蜜丸,每丸10克.早晚各服1丸,<wbr>溫水送服.
生姜皮(焙干)、人參各30克,共為細末,<wbr>將生姜切斷蘸藥末於落發處擦之,隔日一次.<wbr>本方主要用於精神因素導致的脫發.
生附子、蔓荊子、柏子仁各15克,共為細末,以笥雞脂(<wbr>即烏雞的脂肪)和之,搗研千下,於瓷罐內密封,百日取出,<wbr>塗發落處,35日即生發.本方主要用於血虛風燥所致的脫發.
生黃芪15克,黨參12克,當歸、白術各9克,牛蒡子、阿膠、<wbr>茯苓、枳殼、桂枝各6克,甘草3克.水煎2次,藥液混合.<wbr>每日1劑,2次分服,15劑為一個療程.
鮮柳枝、芝麻梗、雞血籐各適量.煎水洗頭,每日早晚各1次.<wbr>藥液可留下,倒入藥渣內復煎再用.
艾葉、菊花、防風、薄荷、蒿本、甘松、藿香、蔓荊子、<wbr>荊芥穗各9克.煎水熏洗患部,每日1次,連用2-3次.<wbr>以後每隔半月可重復熏洗.
生地、何首烏各30克,黑芝麻梗、鮮柳枝各50克.水煎,<wbr>趁熱熏洗患部,洗後用干毛巾覆蓋患部半小時.每日1劑,<wbr>3次洗頭,5日為一療程.
 
藥用特性:艾蒿別名:艾草、艾葉、家艾。為菊科艾屬,學名為aremisiaargyi。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傳統藥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前段時間非典流行的時候,很多人使用艾條燃燒的煙進行空氣消毒預防,有沒有科學依據?日前,在由南陽市國草科技開發公司舉辦的一次有關艾草(葉)的專題研討會上,翁維健、謝海洲、傅世垣、梅全喜等中醫藥專家認為,這種做法有一定的科學道理。而且,作為我國勞動人民認識和應用較早的中醫藥物之一,艾草的藥用價值遠不止這些。據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主任中藥師梅全喜介紹,艾葉用於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我國現存第一部方書,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有艾葉的療效與用法,以後在歷代本草中均有記載。在我國盛產優質艾葉的湖北蕲州等地,至今還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更有不少地方戶戶種植,家家收藏艾葉。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見艾草的藥用價值。

 艾葉是《黃帝內經》中提到的為數不多的幾種藥物之一。中醫名著《傷寒論》、《金匮要略》附方中有兩個用艾的處方:膠艾湯和柏葉湯。前者為治經寒不調或胞阻胞漏、宮冷不孕症,取艾葉之暖宮止血作用;後方主治出血不止,此二方至今仍是中醫臨床常用之方。艾用於灸法醫病的歷史同樣很早。在《五十二病方》、《靈樞經》中都有關於艾灸的記載。

 梅全喜介紹說,艾葉在古代的應用不僅僅是通過口服和針灸來治療疾病,也有不少文獻記載應用艾葉煙熏治療和預防疾病的。如前述《五十二病方》、東晉時期的《肘後備急方》等早期的醫學著作中就有艾葉煙熏治病的記載。古代民間認為艾葉燃燒產生的煙有防病、避邪的作用,而現代研究證明艾煙有防病、預防瘟疫的作用,因為艾煙對多種致病菌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據專家介紹,近年來對艾葉的研究更趨深入,在化學成分方面發現艾葉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揮發油外,還含有鞣質、黃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等。在藥理研究方面發現艾葉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鎮咳、祛痰、抗過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在臨床應用方面,艾葉廣泛應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崩漏、痛經,治療呼吸道疾病如支氣管炎、肺結核、感冒等。

 艾蒿還有多種藥用價值。艾蒿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味苦辛,性溫,具有暖宮安胎,調經止血,散寒除濕等功效,是傳統常用的中草藥,並能防止多種疾病。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頭,還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艾蒿葉熬汁,然後稀釋兌水沐浴,可除身上長的小紅疙瘩。此外還可以驅蚊蠅、滅菌消毒,預防疾病.
 

桶子雞的做法詳細介紹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