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做菜放調料的巧門正文

做菜放調料的巧門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1.“四准”出美味。“四准”指口味准、投料准、時間准、順序准,即:調味前要搞清楚所烹菜肴是單味(如酸、甜、鹹等)還是復味(如甜酸、甜鹹等),投料時量准確、比例搭配恰當,有主有次、嚴格掌握投料時間,按先後順序准時投放,才能妙手出美味。

2.加熱前後巧調味。加熱前調味為基本調料,如有些原料需用鹽水、醬油等腌浸泡煨,有的需去除腥膻氣味。加熱時調料為定型調味,可決定菜肴的風味,操作時宜重點對待。加熱後調味為補充調味,可彌補基本、定型的不足,如炸、涮、蒸、烹制的菜肴,在加熱時不能調味,可借助此時增味增香。

3.巧用“十三香”。調味佳品“十三香”指:肉桂、肉寇、大料、陳皮、花椒、丁香、良姜、砂仁、木香、茴香、白芷、三奈、紫寇。炖肉時用陳皮,香味濃郁;吃牛羊肉加白芷,可除膻增鮮。自制香腸用肉桂,味道鮮美;做素菜用花椒,香氣橫溢;熏肉熏雞用丁香,回味無窮。

4.巧用蔥蒜姜。蔥、蒜、姜等辛辣調味品內含揮發性強的香精油,具有殺菌和調味的雙重功效。為使其充分發揮作用,炖煮作湯時,要利用較長時間的水解反應,使呈結合狀態存在的香精油成分散發出香氣;炝鍋炒菜時,要利用高溫使香精油溶於油中,令菜肴香味撲鼻。

5.食前加香菜。香菜是一種傘形花科類植物,雖然香精油含量較高,香氣濃郁,但香精油極易揮發,且經不起較長時間的加熱,因此,為保留其香氣,宜在食用前加入。

6.羊肉除膻術。有人因羊肉有膻味,不願食之。其實,在烹調過程中,只要加入適量的料酒、食醋、白糖,以及蔥、姜、蒜等即可除膻,特別是紅棗和蘿卜具有較好的除膻功效,烹制羊肉時不妨一試。

7.炖肉巧去味。炖肉時,為了除掉或掩蓋動物性原料(如牛羊肉及內髒)的腥、臊、膻、臭等異味,可將大料、花椒、胡椒、桂皮、陳皮、杏仁、甘草、小茴香、孜然等各種香料或調味品按一定比例搭配好後放入紗布口袋中與肉同炖,既能除異味又能使其香氣滲透進菜肴中。鹹味調料:鹹味自古就被列為五味之一。烹饪應用中鹹味是主味,是絕大多數復合味的基礎味,有百味之主之說,不僅一般菜品離不開鹹味,就是糖醋味、酸辣味等也要加入適量的鹹味才能使其滋味濃郁適口。人類認識並利用鹹味的歷史以相當悠久,文獻記載中國最早利用食鹽約在5千年前的黃帝時期。鹹味調料包括:醬油、食鹽、醬甜味調料。
甜味調料:甜味古稱甘,為五味之一。甜味在烹饪中可單獨用於調制甜味食品;也可以參與調劑多種復合味型,使食品甘美可口,還可用於矯味,去苦去腥等,並有一定的解膩作用。在中國烹饪中南方應用甜味較多,以江蘇的無錫菜用甜味最重,素有“甜出頭,鹹收口,濃油赤醬”之說。自然界存在蜂蜜等天然甜味物早已為人類所食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蜜”字。至東漢已有用甘蔗蔗汁制成的糖。甜味調料包括:蜂蜜、食糖、饴糖。
酸味調料:酸味為五味之一,在烹饪中應用十分廣泛,但一般不宜單獨使用。酸有收斂固澀的效用,可助腸胃消化;還能去魚腥、解油膩,提味增鮮,生香發色,開胃爽口,增強食欲,尤宜春季食用。酸味調料包括:醋、番茄醬。.
辣味調料:辣味實際上是觸覺痛感而非味覺。不過由於習慣,所以也把它當作一味。辣味調料包括:花椒、辣椒、姜、蔥、蒜。.
鮮味調料:鮮味是人們飲食中努力追求的一種美味,它能使人產生一種舒服愉快的感覺。鮮味主要來自氨基酸、核苷酸和琥珀酸,大多存在於肉畜、魚鮮、禽蛋等主料中。味精、蝦籽、魚露、蚝油、鮮筍等食物也可以提鮮。鮮味不能單獨存在,只有同其他味配用,方可烘雲托月交相生輝,故有“無鹹不鮮、無甜不鮮”的說法。鮮味調料包括:魚露、味精、蚝油。
 

叫化雞用什麼調料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