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於理想體重為宜。肥胖者必須減少能量攝入,消瘦者可適當增加熱量達到增加體重。 (四)供給適量的碳水化合物 目前主張不要過嚴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應占總能量的60%左右,每日進食量可在250克~300克,肥胖者應在150克~200克。谷類是日常生活中能量的主要來源,每50克的米或白面供給碳水化合物約38克。其它食物,如乳、豆、蔬菜、水果等也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莜麥、燕麥片、荞麥面、玉米馇、綠豆、海帶等均有降低血糖的功能。現在市場上經常可以看到“無糖食品”,“低糖食品”等,有些病人在食用這些食品後,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血糖上升。這是由於人們對“低糖”和“無糖”的誤解。認為這些食品不含糖,而放松對食量的控制,無限制的攝入這類食品也會使血糖升高。事實上低糖食品是指食品中蔗糖含量低,而無糖食品指的是食品中不含蔗糖,但是這些食品都是由澱粉組成,澱粉在體內也可轉變成葡萄糖而被吸收,所以也應有控制。 (五)供給充足的食物纖維 流行病學研究提出含膳食纖維多的食物能夠降低空腹血糖、餐後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蔬菜、麥麸、豆類及整谷均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非澱粉多糖,其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和粘膠等。膳食纖維不能被胃腸的消化酶分解,而在大腸中可被細菌分解代謝產生短鏈脂肪酸,為腸道菌群提供營養,同時也有少量短裢脂肪酸被人體吸收提供能量。果膠和粘膠能夠保持水分,膨脹腸內容物,使糞便容積增加,從而能夠減少食物在腸道的傳送時間(這段改寫)。燕麥的可溶性纖維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這就可以降低餐後血糖急劇升高,因而機體只需分泌較少的胰島素就能維持代謝。久之,可溶性纖維就可降低循環中的胰島素水平,減少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因此主張糖尿病飲食中要增加膳食纖維的量。同時還可降低膽固醇,防止糖尿病合並高脂血症及冠心病。 (六)供給充足的蛋白質 糖尿病患者膳食中的蛋白質供給應充足,但蛋白質太多會增加腎髒負擔。當腎功正常時,糖尿病膳食的蛋白質供給應與正常人近似。當合並腎髒疾病時,應在營養醫生的指導下合理安排蛋白質的量。乳、蛋、瘦肉、魚、蝦、豆制品含優質蛋白質較豐富。目前主張蛋白質應占總能量的10%~20%。谷類含植物蛋白,如果一天吃谷類300克,就可攝入20克~30克的蛋白質,約占全日蛋白質需要量的1/3~1/2。植物蛋白的生理價值低於動物蛋白,所以在膳食中也應適當控制植物蛋白。尤其在合並腎病時,應控制植物蛋白的食用(?)。 (七)控制脂肪攝入量 有的糖尿病患者誤認為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只是控制主食量。其實不然,現在提倡不要過多限制碳水化合物,而要嚴格的控制脂肪是十分必要的。控制脂肪能夠延緩和防止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與發展,目前主張膳食脂肪應減少至占總能量的25%,甚至更低。應限制飽和脂肪酸的脂肪如牛油、羊油、豬油、奶油等動物性脂肪,可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但椰子油除外。花生、核桃、松子仁等脂肪含量也不低,也要適當控制。還要適當控制膽固醇,以防止並發症的發生。應適當控制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腎、腦等髒腑類食物,雞蛋含膽固醇也很豐富,應每日吃一個或隔日吃一個為宜。 (八)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 凡是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易並發感染或酮症酸中毒,要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尤其是維生素b族消耗增多,應給維生素b制劑,改善神經症狀。粗糧、干豆類、蛋、動物內髒和綠葉蔬菜含維生素b族較多。新鮮蔬菜含維生素c較多,應注意補充。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應增加鉻的含量。鉻能夠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膽固醇和血脂。含鉻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肝、蘑菇、啤酒等。同時要注意多吃一些含鋅和鈣的食物,防止牙齒脫落和骨質疏松。糖尿病患者不要吃的過鹹,防止高血壓的發生,每日食鹽要在6克以下。 (九)糖尿病患者不宜飲酒 酒精能夠產生能量,但是酒精代謝並不需要胰島素,因此少量飲酒是允許的。一般認為還是不飲酒為宜,因為酒精除供給能量外,不含其它營養素,長期飲用對肝髒不利,易引起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另外有的病人服用降糖藥後飲酒易出現心慌、氣短、甚至出現低血糖。 (十)糖尿病患者應合理安排每日三餐 糖尿病患者應合理安排每日三餐,每餐都應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以有利於減緩葡萄糖的吸收。 (十一)應少吃油炸食品 應控制油炸食品,粉條薯類食品及水果。但不是不吃薯類和水果,應學會自行掌握各種食品交換的方法,這樣才能夠達到平衡營養。 二、飲食控制的常用方法 (一)食品交換份法 此方法較細算法易於掌握,較粗算法合理,現已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推廣。我國各地區可以根據當地的飲食習慣和主副食品的營養組成,制定糖尿病食物交換表。我國目前將食物按成分劃分為6大類,制定出每類食物一個交換單位的重量、熱量、三大營養素的數量及各類食物的等價交換表。醫生可指導病人先算出全日所需總熱量和三大營養素的數量,再參照交換表選擇個人喜歡和適宜的食品種類及單位份數,訂出全日食譜。
表5—16類食品劃分見下表 編號食品類別1單位(80kcal)食品營養素含量蛋白質(g)脂肪(g)糖(g) 1谷類谷類薯類含糖多的蔬菜 及果實豆類(大豆及其制品除外)2-18 2水果類--20 3瘦肉類禽魚肉蛋豆制品95- 4豆乳類黃豆青豆豆漿牛乳乳粉456 5油脂類烹調油花生核桃芝麻醬-9- 6蔬菜類各種蔬菜(含糖多的除外)菌藻類5113
1、糖尿病患者的主食一般以米、面為主,但是,我們比較喜歡粗雜糧,如燕麥、麥片、玉米面等,因為這些食物中有較多的無機鹽、維生素,又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具有減低血糖作用,對控制血糖有利。
2、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質來源,大豆及其豆制品為好,一方面,其所含蛋白質量多質好;另一方面,其不含膽固醇,具有降脂作用,故可代替部分動物性食品,如肉類等。
3、糖尿病患者在控制熱量期間,仍感饑餓時,可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用水煮後加一些佐料拌著吃。由於蔬菜所含膳食纖維多、水分多,供熱能低、具有飽腹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食物。
4、禁用食物有:白糖、紅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點、果醬、蜜餞、冰激凌、甜飲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的土豆、山藥、芋艿、藕、蒜苗、胡蘿卜等少用或食用後減少相應的主食量。
5、富含飽和脂肪酸的豬油、牛油、洋油、奶油、黃油等少用,最好不用。可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動物油,花生、核桃、芝麻、瓜子中含脂肪也相當多,盡量不吃或少吃或減少油類攝入。
6、蛋黃和動物內髒如肝、腦、腰等含膽固醇相當高,應盡量少用或不用。
7、水果中含葡萄糖、果糖,能使血糖升高,故在血、尿糖控制相對穩定時,空腹血糖<7.8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10mmol/l時,可在兩餐或臨睡前食用,但也要減少相應主食。
8、酒類,主要含酒精,產熱高,而其他營養素含量很少,故不飲為宜。
9、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除控制總熱卡外,還應做到食品多樣化,但因為限制糖、鹽,使菜肴味道較單一。針對這一點,市場上生產了多種甜味劑如甜味菊、甜味糖,其不產熱、不含任何營養素,近兩年有一種甜味劑為蛋白糖,其有氨基酸組成,也不產熱,無任何副作用,是目前較理想的甜味劑,如紐特糖、元真糖。
10、對於胰島素依賴型的患者,同樣需要在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嚴格執行飲食控制,對肥胖合並有高血壓、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除了較嚴格的飲食控制外,忌食動物內髒、蛋黃、魚子等,嚴格控制動物油如黃油、豬油、牛油等,其中的飽和脂肪酸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不利。
11、對於合並腎髒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除控制總熱量外,應根據病情注意少鹽,無鹽或少鈉及蛋白質的攝入量,蛋白質供應不宜過高,並且忌食豆制品,對於尿毒症應低蛋白飲食,蛋白質每天在30克左右,主食以麥澱粉代替米、面、蛋白質供給首選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雞蛋、瘦肉等。 患者要注意的主要就是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 建議糖尿病患者不防試一下*絲菲降糖組合*效果很不錯的啊,我朋友也有這種病,用的就是這個效果不錯的啊,現在有很多的人都在用了。 免費熱線:4,0,0,6,6,1,8,7,2,6
糖尿病臨床為血糖高和尿糖高,有專家指出,患糖尿病實則是人體積毒過程,人體中如酮症酸毒,乳酸性酸毒等的積累引發了其他各種各樣的並發症,不能消除並發症,治療糖尿病就無從談起。單純強迫降糖,正如用外力強壓彈簧,一旦停藥,就如彈簧被撤消外力,彈簧迅速回彈,血糖急速升高,毒素越積越多,並發症發病機率越來越大,如此折騰,病人猶如朽木,怎堪重負? *絲菲降糖組合* 獨含的胰島細胞激活素能直接穿透細胞的油性膜進入細胞內部,不但可以直接修復受損的胰島細胞,而且能激活那些已經失去生命活力的胰島細胞,並再生新的胰島細胞,恢復養血供應,從根本上治療,這是傳統中藥與與現代醫學的完美結合。治療糖尿病具有治療效果好,痊愈速度快的顯著特點。該組合的問世轟動了醫學界,打破了傳統不能治愈糖尿病的神話 易口渴,能吃消瘦,小腿越來越細,對糖分的感覺下降。 糖尿病無法治愈,其主要危害在於它的並發症,尤其是慢性並發症。 急性並發症 糖尿病合並感染:發病率高,兩者互為因果,必須兼治。常見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結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膚感染。 糖尿病高滲綜合症:多發生於中老年,半數無糖尿病史,臨床表現包括脫水嚴重,有時可因偏癱、昏迷等臨床表現而被誤診為腦血管意外,死亡率高達50%。 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多有心、肝、腎髒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飲酒、大量服用降糖靈史,症狀不特異,死亡率高。 慢性並發症 大血管並發症: (1)腦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殘廢或早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堵塞性腦血管疾病多見; (2)心血管:患者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以冠心病較為多見。臨床特點包括冠心病發病率高而且發病時間早,女性糖尿病的心血管病變發生率增高更為明顯,無痛性心肌梗塞等非典型性臨床表現多見等等; (3)下肢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5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造成截肢者要比非糖尿病患者多10倍以上,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肢體殘廢的主要原因。 微血管並發症: (1)腎髒:患病率尿毒症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是糖尿病,特別是ⅰ型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可有蛋白尿、高血壓、浮腫等表現,晚期則發生腎功能不全; (2)眼底:雙目失明比非糖尿病者高25倍,是糖尿病患者殘廢的主要原因之一。 神經並發症: (1)感覺神經:疼痛、麻木、感覺過敏; (2)運動神經:可見單神經麻痺引起的運動障礙,局部肌肉可萎縮; (3)植物神經:出汗異常、血壓及心率變化、尿失禁或尿潴留、腹瀉或便秘以及陽痿等。
要注意的是輕度的可通過飲食來降低血糖,中期為藥物控制,情況較重者可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控制。
日常飲食:食冰糖也就是單糖來代替葡萄糖和蔗糖。 多吃高纖維的食物,可將粗糧如薏米等代替一部分的米飯食用,不要暴飲暴食,禁吃葡萄等高糖水果,可以吃蘋果,柚子,梨等。
糖尿病的病人要實時關注自己的血糖 1。測血糖、尿糖或hbalc的日期、時間。 2。與吃飯的關系,即飯前還是飯後。 3。血糖或尿糖的結果。 4。注射胰島素或服口服降糖藥的時間和種類、劑量。 5。任何影響血糖的因素,如進食的食物種類及數量、運動量、生病情況等。 6。低血糖症狀出現的時間、與藥物、進食或運動的關系、症狀的體驗等。
當然糖尿病病人也會出現低血糖的情況,比如空腹食用了降糖藥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