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朱會林說,1929年之後,中俄斷交,旅蒙業在外蒙古財產被沒收,損失白白銀一萬萬余兩。張家口至庫倫(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交通隔絕,從此張家口“張垣商務一落千丈”。 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占領華北,大規模掠奪我國資源。建立“華北交通株式會社”,將華北日占區的鐵路管理大權操縱在手,京張鐵路尤為其重視。通過這條鐵路,大同的優質煤,宣化的鐵礦石、內蒙的牲畜、毛皮等都源源不斷地運往日軍補給基地和日本本土。由於嫌京張線關溝段運輸能力不強,曾計劃修築大同至天津塘沽港口的鐵路,後因戰局急轉直下,未能得逞。京張鐵路成了日本人掠奪關內外資源的最佳途徑。 1948年,華北野戰軍解放張家口,是第一座獲得解放的城市。如今,開通了“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的國際列車,通過這裡。 從北京到張家口,約需5個小時的車程。列車上的乘客關內關外、口音混雜、南來北往、叫囂東西,張家口距北京200公裡之遙,列車穿山鑽嶺,運營緩慢。車上有老鼠,且不懼人。張家口的市政建設和商業從橋西迅速向橋東發展。現在,仍有“商賈雲集,市面繁榮,店鋪鱗次栉比,相沿四五裡許”的古風。1904年,清政府籌建北京到張家口的京張鐵路。英俄兩國同時爭奪修築權,相持不下。清政府對兩方均不敢得罪,只得決定自力修建。1905年聘詹天佑為總工程司(今稱工程師),外國人嘲笑說:“能修建此路的中國司尚未出世。”詹天佑以他崇高的責任感和頑強毅力,以我國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阻礙,終於在1909年修建成真正意義上的我國第一條自力修建的鐵路。隨後,詹天佑除接受了修建四條鐵路的邀請外,還懷著熱望策劃修築從廣州到漢口聽粵漢鐵路,以構成實現和京漢鐵路連成一條的、貫通中國南北的大干線。然而,1911年,清政府發出一道把全國商辦鐵路收歸國有的命令,逼迫詹天佑交出粵漢鐵路,使詹天佑感到極度絕望。同年,辛亥革命爆發,清延覆滅,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新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提出“全國鐵路網建設”的宏偉規劃,同時提出將原計劃修建的川漢、粵漢兩條鐵路合並成立漢粵川鐵路公司,並請詹天佑擔任會辦。1919年,修建鐵路大權重又落入官僚政府和列強之手,詹天佑修建漢粵川鐵路的工作再度受到重重阻力。他常常感到,修建鐵路一事,不能自主,實際上就是列強不願讓中國人控制自己國家命脈。為改革這樣的處境,他團結周圍人士進行了不懈的斗爭,為中國鐵路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1919年,第一次歐戰結束,詹天佑不顧身患腹疾,代表中國政府出席遠東鐵路國際會議,冒著嚴寒赴會,與企圖霸占我國保護中東鐵路的權利。回國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長城,浩歎:‘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鋪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他锲而不捨在鐵路戰線上與列強斗爭不息的事跡和他身上所體現出的民族精神與科學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質,將和後人為他樹立的銅像一起,永遠給我們無限啟示。 一般是3000~4000適合普通居住,多數是3500左右 ----------------------------------------------------------------------------- 參考:張家口房大姐 http://zjk.fangdajie.com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