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狗得了狂犬病潛伏期是多久?正文

狗得了狂犬病潛伏期是多久?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手指者,在接種疫苗同時應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因免疫血清能中和游離病毒,也能減少細胞內病毒繁殖擴散的速度,使潛伏期延長,爭取自動抗體產生的時間,從而提高疫苗療效。應用抗狂犬病血清後可抑制自動抗體的效價和延緩其產生的時間,這可用加強注射方法來解決。抗狂犬病血清注射的方法是一半肌肉注射,一半傷口周圍浸潤注射。注射應於感染後48小時內進行。對與狂犬病病毒、病獸或病人接觸機會較多的人員應進行感染前預防接種。

用滅活或改良的活毒狂犬疫苗免疫可預防狂犬病,其免疫程序是,活苗3-4月齡的犬首次免疫,一歲時再次免疫,然後每隔2-3年免疫一次。滅活苗在3-4月齡犬首免後,二免在首免後3-4周進行、二免後每隔一年免疫一次。

治療

將患者隔離於暗室中,避免聲音、光、風等刺激,醫護人員宜戴口罩和膠皮手套,以防止鼻和口腔粘膜及皮膚細小破損處為患者唾液所沾污。注意維持患者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其他可根據患者的病情作對症處理。另外,現在已經有科學家在研究一些神經毒素可以用來治療由狂犬病毒等寄生在人體神經系統的病毒引起的疾病。

狂犬病對人的危害很大,人一旦被狂犬病病犬咬傷,應盡快注射狂犬病疫苗,如嚴重還應加注射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最好是24小時內注射,如延遲注射也是可以的,只要沒有發病,這是抗體和病毒賽跑的過程,一旦發作,死亡率是10o%。世界上僅僅有一例搶救過來的,但是不具備推廣價值。所以動物主人一定要按免疫程序定期給其他動物注射狂犬病疫苗,防止被犬咬傷。對於家養的大型犬一定要圈養、拴養,防止散養咬傷他人,人一旦被不明的犬咬傷後應立即到防疫部門進行緊急免疫。對於無主犬及野犬發現後應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暴露後預防性處理
用3%-5%肥皂水或0.1%新潔爾滅或再用清水充分洗滌,較深傷口沖洗時,用注射器伸入傷口深部進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徹底。再用75%乙醇消毒,繼之用濃碘酊塗擦。局部傷口處理愈早愈好,即使延遲1-2天甚至3-4天也不應忽視局部處理,此時如果傷口已結痂,也應將結痂去掉後按上法處理;接種狂犬疫苗和在傷口附近浸潤注射狂犬病病毒免疫血清。

血清的治療方法始於1899年,有效的治療時間是在被咬傷後24小時內。

狂犬病疫苗的制備方法有利用動物腦組織培養、和人體雙倍體細胞疫苗(hdcv),動物腦組織生產的疫苗,人體免疫反應較大,可能引發腦炎。


狂犬症狀
症狀:本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一般為15天,長者可達數月或數年以上根據who驗證,最長潛伏期間為6年,潛伏期的長短和感染的毒力、濃度、免疫力高低、部位等有關。

臨床表現分兩型:一是狂暴型,二是麻痺型。

狂暴型:分三期,前驅期、興奮期和麻痺期。

前驅期表現精神沉郁、怕光喜暗,反應遲鈍,不聽主人呼喚,不願接觸人,食欲反常,喜咬吃異物,吞咽伸頸困難,唾液增多,後驅無力,瞳孔散大。此期時間一般1-2天。前驅期後即進入興奮期,表現為狂暴不安,主動攻擊人和其它動物,意識紊亂,喉肌麻痺。狂暴之後出現沉郁,表現疲勞不愛動,體力稍有恢復後,稍有外界刺激又可起立瘋狂,眼睛斜視,自咬四肢及後軀。該犬一旦走出家門,不認家,四處游蕩,叫聲嘶啞,下颔麻痺,流涎。此種病犬對人及其它牲畜危害很大。一旦發現應立即通知有關部門處死。

麻痺期:以麻痺症狀為主,出現全身肌肉麻痺,起立困難,臥地不起、抽搐,舌脫出,流涎,最後呼吸中樞麻痺或衰竭死亡。


狂犬病知識問答
一、什麼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稱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人畜共患的急性至死性傳染病。

二、狂犬病病毒的抵抗力如何?

一般說來,狂犬病毒的抵抗力並不強,可被日光、紫外線和超聲波所破壞。強鹼、強酸、高錳酸鉀和碘酒等都可使其死亡,在1%福爾馬林或70%酒精中很快死亡。干燥後逐漸失去感染力。

對溫度作用較敏感,加熱至56℃時一小時,60℃時10-15分鐘,100℃時2分鐘均可使病毒完全死亡。但低溫卻是病毒的良好生存條件。在4℃時腦塊中的病毒可以保存幾個月,在-70℃時則於幾年之內,仍能保持其傳染特性。

大家一定要區別體外生存與空氣生存的區別,因狂犬病病毒為厭氧菌,接觸空氣則失去活性,唾液干涸則死亡。體外生存時間指環境適當有培養基給病毒提供養分的情況下,不要混淆為空氣生存,在自然環境下,狂犬病病毒很快失去活性並死亡,所以,美國疾病預防中心說,狂犬病病毒無法從一個不是活體的感染。(也就是抓、舔、抓、,動物活性的直接接觸傷口或黏膜,至於由於沒有活性的物體(食品、器皿、等等)沾染病毒,再傳給活人還沒有這樣的病歷。

三、狂犬病的病毒有幾種類型?

狂犬病的病毒有幾兩種類型:

1.從病人及有病的動物中分離出的狂犬病毒,具有嗜神經、嗜唾液腺的特點,可使人或動物患狂犬病。其症狀以瘋狂為主,稱為狂躁型狂犬病。

2.從中南美洲的蝙蝠分離出的狂犬病毒,感染了人和動物以後,可以患狂犬病。但其症狀以癱瘓為主。稱為癱瘓型狂犬病。這種病毒的特點是即嗜神經,又嗜內髒,侵犯力比較弱。但可借空氣傳播,在腦內形成內基氏小體不典型。

四、狂犬病的傳染源有哪些?

狂犬病的傳染源有兩種。

1.患狂犬病的動物及得狂犬病的人

溫血動物都可感染狂犬病,但敏感程度不一,哺乳類動物最為敏感。在自然界中狂犬病曾見於家犬,野犬、貓,狼、狐狸、豺,獾、豬、牛、羊、馬,駱駝、熊、鹿、象、野兔、松鼠、鼬鼠、蝙蝠等動物。一切冷血動物如魚、蛙、龜等可以抵抗狂犬病毒的感染。

在患狂犬病的人中,在其唾液中能分離到病毒,理論上人與人雖然可以感染,但由人傳染給人的病例很少見到,世界上僅僅6例移植器官而導致的人與人感染,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一例人與人感染的有確鑿證據的例子。所以,人與人不易感,

2.帶有狂犬病毒的"健康"狗及動物

世界衛生組織及中國疾病預防中心,已經承認,健康的動物不帶毒,更沒有可能咬人動物沒有死而人死,那些已經被證明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如果狗不是在發病期間或即將在10天內發病,其唾液中沒有病毒,也不會感染你。

五、為什麼狗是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傳染源?

因為世界各地都有養狗的習慣,在動物中,狗與人的接觸最為密切。加之狗的流動性大,還具有咬人行為特點,所以狗就成了狂犬病流行中的主要環節。據統計,人被各種動物咬傷患狂犬病的比例為:被狗咬傷占80.07%,被貓咬傷者占9.25%,被狼咬傷占0.64%,被狐狸咬傷占0.03%,被農畜咬傷占0.64%。其中狗占的比例最高,對狂犬病也最易感,所以說,狗是最主要的傳染源。

六、狂犬病有哪些傳染方式?

狂犬病有下列三種傳染方式:

1.被狗或其他動物咬傷或抓傷皮膚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狂犬病毒通過傷口和粘膜侵入神經而發病。這是主要的傳染方式。

2.宰殺或剝皮當中不慎刺傷手部感染發病。據統計86例狂犬病人中,被咬傷者78人,宰殺狗剝皮刺傷手感染者8人。

3.經消化道感染。得狂犬病死的動物,被埋入地下,冬天被凍,被野狗或其他動物扒出,將肉吃掉,感染而得狂犬病。

還是一種是特殊的在實驗室環境下才能導致的感染,就是實驗室病毒濃度特別高的時候可能有氣霧、飛沫感染。

七、患狂犬病的狗或豬及牲畜的肉,經加工制成熟肉。吃了以後能否被感染?

得狂犬病動物的肉煮熟後人吃了並不能得狂犬病,因為狂犬病毒經100℃的煮沸處理2分鐘後已經死亡,沒有傳染性。但是患狂犬病的動物禁忌宰殺,剝皮吃肉。為發防止剝皮或刀切過和刺傷手或使干裂的手感染,接觸發病動物神經碎片和唾液是危險的。

八、哪些人容易被感染狂犬病?

人一般都容易感染狂犬病,但是不同的人群感染的機會也不同。男性比女性多,14歲以下者多,約占總數的52%。在14歲以下人群中,男女比例為2.37:1。男高於女的原因,一般認為男性好動,外出的機會多、被咬傷的機會也多。5--14歲這段年齡的少年兒童,尤其男孩,表現好動,愛玩狗,逗狗,也愛尋釁,因此易被咬傷,這段年齡又稱"事端年齡",易患狂犬病。

九、被瘋狗和動物咬傷後,發病率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關?

被瘋了的狗或其他動物咬傷後的發病率與如下的六個因素有關:

1.被咬傷的部位有關。在對1--14歲被咬兒童的流行中,咬傷部位的發病率為:頭部占25.6%、上肢占29.7%、軀干占2.1%、下肢為27.8%,多處咬傷占14.8%。頭部和四肢的發病率最高。

2.與被咬的先後有關。先被咬的比後被咬的發病的機會多,可能與被感染的病毒量多少有關。如某地一狂犬咬傷12人,其中先被咬傷的3人均發病死亡。

3.與傷口的深淺和傷口的數量有關。傷口深、傷口大和傷口數量多的發病率高。

4.與有無衣著有關。不穿衣服的發病最高;夏季穿單衣與冬季穿棉衣比,單衣的發病率高。這是因為沾有病毒的牙齒和唾液,經過衣服的擦拭後進入傷口減少了的緣固。

5.與傷口是否及時處理有關。傷口及時處理者,比不處理的發病率有明顯降低。

6.與注射疫苗有關。被咬當日及時注射狂犬疫苗,並按全程規定注射者發病率最低。

十、狂犬病的流行和什麼因素有關?

狂犬病的流行主要和下述三種因素有關。

1、人類狂犬病發病的多少主要和周圍的養狗環境有關。由於狗是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如散養狗,並不注射疫苗的狗多,就極容易造成在狗之間的傳染病流行,直接對人形成很大威脅,加大了流行的可能性。

2.與地區和季節有關。氣候較暖的南方地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狂犬病的流行。而北方寒冷地區,雖然一年四季均有狂犬病發生,但在天氣較暖季節,由於衣著較少,其發病率高。而在寒冷季節,狗不願外出,人又穿著棉衣其發病率就下降了。(沒有關系,僅僅是衣服隔離導致沾染傷口的病毒量多少不同而已)

3、與當地政府的重視和采取的預防措施有關。如當地政府對野外生物投食餌疫苗,制止流浪犬,家養犬圈養,只要75%以上的犬注射疫苗,即可有效切斷狂犬的感染途徑。

十一、狂犬病是什麼樣的發病機理?

在發病動物唾液中可能存有大量病毒,當狗咬人時,病毒侵入傷口導致感染,在組織中少量繁殖,隨後沿著周圍神經傳入中樞神經系統及最後到達大腦中樞神經。病毒在神經中感染速度約每小時3毫微米。病毒到達脊髓背側的神經根時,便開始大量繁殖。並侵入到脊髓的有關節段,在24小時內遍布整個中樞神經系統,進入中樞神經後,(這時人就發病了,產生了腦炎),隨後病毒通過進入唾液腺和各個神經回流,進行離心性傳播,所以,後期患者許多髒器均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十二、狂犬病有哪些症狀?

狂犬病的症狀可分為:前驅期。狂躁期。麻痺期三個階段。

前驅期:發病初,小兒常說頭疼、不安,有恐懼感等神經性症狀,也可出現惡心、嘔吐等症狀。體溫高達37.5--38℃。患兒的性格或行為可發生改變,如清緒低落,抑郁和不安,有的易發怒。被咬傷的部位發紅,傷口周圍有刺痛或麻木,有腫脹,伴隨有蟻走感和強烈瘙癢。傷口的變化是狂大病的重要鑒別,對早期診斷有很大幫助。進一步可出現喉部緊迫感,厭食,並有吞咽困難症狀出現。此時一般為1--3天,有時可為7天。

狂躁期:又稱為興奮期,可出現狂犬病年具有的獨特症狀,如恐水、陣發性的狂躁和流涎發作。病人想飲水時,便引起咽部的劇烈痙攣,呼吸也困難,十分痛苦。以後每當看到水或聽到水聲,甚至想到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狗狗得細小,打了五天針,可以不繼續了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