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不行。絕對不能一起。 鯉魚和甘草——會中毒鯉魚甘草性相反,兼食而之定傷身.鯉魚與鹹菜:產生直接致癌物質亞硝胺鯉魚與南瓜:同食中毒;醬與鯉魚:長時間會產生口瘡;蔥和鯉魚一起吃容易生病干梅與鳗魚:引起中毒;鳗魚與醋:引起中毒;鲫魚與冬瓜:使身體脫水;鲫魚與蜂蜜:同食中毒;黑魚忌茄子┄┄同食肚子痛蜂蜜加蔥、蒜、豆花、鮮魚、酒一起吃會中毒腹瀉死亡甲魚*苋菜——會中毒芹菜與甲魚:引起中毒;鹿肉與魚蝦:癌症患者不宜同食;甲魚與黃鳝與蟹:孕婦吃會影響胎兒健康;海魚與南瓜:同食中毒;墨魚與茄子:容易引起霍亂;鮮魚忌美酒含維生素d高的食物有魚、魚肝、魚肝油等,吃此類食物飲酒,會減少人對維生素d吸收量的6—7成。人們常常是鮮魚佐美酒,殊不知這種吃法卻丟了上好的營養成分。海鮮與水果最好不要一起吃,但好象不是有毒的問題 鯉魚豬肝、豬肉、狗肉、雞肉、甘草 鯉科(cyprinidae)中粗強的綠褐色魚,學名cyprinuscarpio。原產亞洲,後引進歐洲、北美及其他地區。鱗大,上腭兩側各有二須,單獨或成小群地生活於平靜且水草叢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雜食性,掘尋食物時常把水攪渾,增大混濁度,對很多動植物有不利影響。因此,常被認為是不受歡迎的,人們要花很大力量才能除掉它。 冬天,鯉進入冬眠狀態,沉伏於河底,不吃任何東西。春天產卵,雌魚常在淺水帶的植物或碎石屑上產大量的卵。卵在4∼8天後孵化。鯉生長很快,大約第三年達到性成熟,在飼養條件下,可活40年以上。長度平均35公分(14吋)左右,但最大可超過100公分(40吋),重22公斤(49磅)以上。鯉常被養殖,以供食用,特別在歐、亞二洲,每水域能生產出大量的魚。是家養的變種。鯉的兩個養殖品種是鏡鯉(mirrorcarp,具少數大鱗)和草鯉(leathercarp,幾乎無鱗)。黑鲫(carassiuscarassius)是鯉的一個無須的歐洲近緣種。 鯉魚是在亞洲原產的溫帶性淡水魚。喜歡生活在平原上的暖和湖泊,或水流緩慢的河川裡。分布在除澳洲和南美洲外的全世界。很早便在中國和日本當作觀賞魚或食用魚,在德國等歐洲國家作為食用魚被養殖。背鳍的根部長,沒有脂鳍,通常口邊有須,但也有的沒有須。口腔的深處有咽喉齒,用來磨碎食物。鯉魚的種類很多,約有2900種。 飲食有催乳鯉魚湯 [編輯本段] 習性 鯉魚屬於底棲雜食性魚類,葷素兼食。餌譜廣泛,吻骨發達,常拱泥攝食。鯉魚又是低等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變化而變化,無須靠消耗能量以維持恆定體溫,所以需餌攝食總量並不大。同時鯉魚與多數淡水魚一樣屬於無胃魚種,且腸道細短,新陳代謝速度快,故攝食習性為少吃勤食。鯉魚的消化功能同水溫關系極大,攝食的季節性很強。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處於半休眠停食狀態,體內脂肪一冬天消耗殆盡,春季一到,便急於攝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補充。深秋時節,冬季臨近,為了積累脂肪,也會出現一個“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餌料為主。因此初春。深秋垂釣鯉魚,要以蚯蚓、河蝦等動物性餌料為主。春季過後,隨著氣溫升高,魚的攝食量變大,餌的質量已不主要,數量則上升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個夏季、初秋的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裡,鯉魚都以素食為主。此時垂釣,應使用面餌、糟食等。
[七彩的錦鯉] 七彩的錦鯉 鯉魚雖屬底棲性魚類,但這並不是說它的活動區域一成不變。季候變化、水溫冷暖。風力風向、氣壓高低、朔望更替、水質清濁、水流大小、水位漲落、水體溶氧、餌物環境等,都會隨時改變魚兒的活動區域,使它們常常進行較大幅度的位置移動,若在較大水域,這便叫做‘洄游”。鯉魚同其他淡水魚相比,有共同習性也有特殊習性。這些習性主要是由繁殖需要、索餌需要、趨氧生存需要決定的。 喜草習性各種水草和水生植物滋生繁茂的水域,也是各種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繁衍生息之所,魚類可以在這裡攝取到豐盛食物。水草茂盛處又是魚類絕佳的排卵產床,每年春天繁殖季節,這類地方都是魚兒的聚集之所。 頂流習性一個池塘往往有溪流或渠水注人,它不但為塘內魚兒帶來大量新鮮餌物,而且進出水處又有較高的溶氧度,是魚兒覓食攝氧的理想去處。所謂“順風的旗,頂水的魚”,道理就在於此。 逐波習性水域寬闊的池塘,一遇風天,水面往往掀起較大風浪,風浪推動表層浮游生物和其他一些食物積聚於下風口處,這些餌物又被浪頭打入水中,這一帶於是成了魚類的天然覓食場。波興浪湧之處,水體溶氧度肯定就高(這與高密度養魚池的增氧機道理相同)。基於上述兩條,魚兒便養成了隨波逐浪趨下風的生活習性。 向暖習性在自然水體溫度較低時,很明顯各類魚都喜歡到向陽的水域活動覓食,很少到大片陰坡一側和濃蔭蔽日的水區活動,也不會長時間在水溫較低的深水處呆著不動。初春與晚秋,背風向陽的淺水處白天在 日照下較為溫暖,魚兒愛到此處來游大覓食。而早晚夜間溫差大,淺水處水溫亦下降快、降幅大,魚兒便通常要龜縮到水體相對溫暖的深水區去。隨著晝與夜水面溫度的升降,魚兒也會隨之日浮夜沉。相反在夏天高溫季節裡,早、晚、夜間淺水區涼爽宜人、魚喜趨之。而白天隨著氣溫水溫升高,魚兒則逐漸移向深水處。烈日當頭、酷暑難耐的盛夏正午,魚兒一般在池塘最深處龜縮不動。若循以上規律“找魚”,基本便可覓其蹤跡。 合群習性除鲶魚、黑魚以外,大多數魚類喜群居。“魚貫而行”、“過江之鲫’”等成語就說明了這種習性。鯉魚亦如此,這一方面是由相同的食性和生活習慣決定的,另外魚類集群而動,也是出於防避敵害的一種天性與本能。 趨氧、趨靜習性自然水體含氧量一般平均每升8-12毫克,當其降至不足1毫克時,就會引起多數魚類停止攝食、“浮頭”,甚至死亡。鲫魚、鲶魚等耐缺氧的能力相對強一些,鯉魚則不行,一般要求溶氧度每升5毫克以上。水中氧氣一是來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再一個來自水面空氣。無風天氣溶氧慢,波浪大則溶氧情況好。哪一處缺氧,魚便很敏感地向含氧高的水域轉移。這就是魚喜草、喜流、喜波、喜淺灘的主要原因。雷雨前氣壓低,天氣發悶,魚不咬鉤;大雨剛歇天放晴,魚則“瘋咬”;上風頭死水區魚不愛咬,下風處波興浪湧,魚十分活躍;肥水塘如有外來新鮮水注人口,那裡是釣魚黃金帶。…··所有這些現象說明的都是一個道理:溶氧高的地方魚兒趨之若鹜。此外喜靜也是魚類明顯的特征之一,鯉魚也不例外。魚類聽覺發達,對聲響尤其是一些突如其來、生疏的高強度聲響極為敏感,聽到後迅速轉移遠離聲源。當然魚類避聲僅是一般而言,它們對某些自然聲響——如瀑布聲、風浪聲、流水聲、淘米洗菜聲、昆蟲落水聲等非但不懼怕,反而很喜歡。若是高密度精養池塘,那麼拋撒顆粒飼料的聲音甚至會使魚兒爭相聚集。 [編輯本段] 繁殖 一、親鯉選擇與飼養 1選擇標准:體型好,活動力強而無傷,體長與體高之比為3:1,具有典型的品種特征。雌魚至少2冬齡,體重1.5kg,雄魚2冬齡1kg以上為好,初次性成熟和衰老期的鯉魚,其懷卵量和卵的品質均較差,故不宜作親魚。 2、性別鑒定
[雙魚圖] 雙魚圖 非生殖季節:雌魚體寬,背高,頭小,腹部較大而柔軟,胸腹鳍小而園寬,洩殖腔扁平或稍突出,有輻射折;雄魚體狹長,頭較大,腹部小而硬,胸腹鳍大而尖長,肛門略向內凹,無平行皺折。 生殖季節:雌魚腹柔軟呈園囊形,肛門和生殖孔較大,略紅而突出;雄魚腹部較小,鰓蓋、胸、腹鳍具有明顯的副性征"追星",肛門和生殖孔內凹,不紅腫,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3、飼養管理 (1)飼養:親魚培育池塘1-2畝,水深1.2米左右,避風向陽,注排水方便,每畝放150-200kg.人工繁殖時,為防止其自行交配產卵應將雌雄分開。放前用生大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消毒。 (2)管理:強化親鯉培育,可投喂豆餅、蠶蛹、魚粉等高蛋白飼料。近年來,有些廠家開發有親魚飼料,該料富含ve及其它維生素,可促進發育和提高抗應激能力,效果良好。同時,在飼養過程中要注意調節水質,常加注新鮮水,保持微流水,以刺激性腺發育。 二、催產和孵化 1、催產時機:當水溫上升並穩定在16℃以上便可催產。通常在清明至谷雨期間,寒潮過後,氣溫回升並穩定時即可催產。 2、催產方式 (1)自然產卵型因其投資與規模均較小,是一種很普遍的方式。 a產卵池:面積0.5-1畝,水深1.2米,注排水方便的池塘即可。用生石灰消毒後一周即可放魚。 b人工魚巢:用以粘附魚卵。選擇質地柔軟、韌性好、無毒、不易腐爛的材料制作,如松樹枝、棕片、聚乙烯片(編織袋)、楊樹根等,使用前要清洗、扎把、消毒(0.3‰甲醛或孔雀石綠)。稻草因易腐爛不宜作魚巢。 c孵化池:又可作魚苗培育池,面積宜小(1-2畝),淤泥少、水深1米經消毒的池塘。進出水口均需加密眼網片過濾,防止雜質入池和魚苗逃出。 d並池產卵:按雌雄之比為1:1-1.5把35-30組成熟度好的親鯉並池,緩緩加入新水。同時在水面上拉細鐵絲1-8根,鐵絲上懸掛人工魚巢(或者用竹子一破為二將其夾在中間放於水面)。通常每組親魚應配備4-6只魚巢。 e管理:一般在22:00-9:00產卵,延續2-3天,故應每天下午檢查並清洗魚巢,將粘有卵的魚巢移入孵化池,同時補充新魚巢。若並池後產卵不好,則可降低水位讓陽光照曬,飼料中也可多加些ve,或用微流水刺激。為保證魚苗整齊度,應將同一天的卵一齊入孵,這樣也可防止因魚卵粘結成塊而增加瞎卵數。 (2)人工催產:多見於魚種場 a催產劑的注射:每kg雌魚用人工絨毛膜促進性腺激素(hcg)600-1000iu或促黃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30-50微克,或者將其減量混合使用,雄魚劑量減半。一般在晴天下午6時按預定劑量在胸鳍基部一次注射到胸腔,隨即移入產卵池中,並加注新鮮水半小時,水溫18℃6-15小時後即可發情產卵(水溫越高,效應時間越短,反之相反)。 b產卵和受精:催產後的親魚可在池中自行產卵,辦法同(1)。若行人工采卵,可在魚發情高潮前撈起,用毛巾擦去魚體水分,將卵擠入干瓷盆中,並迅速擠入精液,用羽毛攪拌,讓其充分受精,然後將受精卵均勻塗抹在魚巢上,放到孵化池孵化。或者用滑石粉溶液脫粘後行流水孵化。水溫16-22℃時3-5天即可出苗。 3管理: (1)自然孵化:每畝池塘放30-50萬粒受精卵,應將同一天的卵一齊放入方可保證魚苗規格整齊。特別應注意防止水霉病,可用0.3‰甲醛或孔雀石綠事先浸洗粘有卵的魚巢。(2)脫粘孵化:關鍵是調整水流流速,以魚卵不下沉而懸浮於水中為度。同時要防沙窗堵塞。在有魚苗孵出時就略微降低流速,防止水流過急對魚苗的體力消耗。 提高孵化率是人工繁殖的關鍵,影響孵化率的原因主要產卵期天氣突變,水質不好,溶氧低,魚卵被霉菌寄生等,應設法防止其危害。 4捕魚時間 (1)一般,捕鯉魚時間為12:00。 (2)不到12:00,不能抓鯉魚,否則,要被別人看見會違反規定的。 [編輯本段] 功能 【鯉魚鱗的功效介紹】: 鯉魚鱗(《食療本草》) 【來源】為鯉科動物鯉魚的鱗片,動物形態詳鯉魚條。 【化學成分】魚鱗是皮膚的真皮生成的骨質,其基質由膠原變來,化學上屬於一種硬蛋白,定名魚鱗硬蛋白,但性質尚未充分明了。 【功用主治-鯉魚鱗的功效】散血,止血。 治吐血,衄血,崩漏帶下,瘀滯腹痛,痔漏。 ①《食療本草》:燒,煙絕,研,酒下方寸匕,破產婦滯血。 ②《綱目》:燒灰,治吐血,崩中,漏下,帶下,痔瘘,魚鲠。 ③《會約醫鏡》:燒灰,治產後血迷血暈,敗血不止。 【選方】①治痔漏:黑鯉魚鱗二、三甲,以薄編繭裹如棗柱樣納之。 (《儒門事親》)②治諸魚骨鲠:鯉脊三十六鱗,焙研,涼水服之。 (《衛生雜興》)③治鼻衄:鯉魚鱗炒成灰,研為末,冷水調下一、二錢。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