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是因為企鵝世世代代在南極同甘苦,共命運,鍛煉和造就了一身適應南極惡劣環境的硬功夫——耐低溫的特異生理功能。
四是因為企鵝的獨特生活習性,如雄企鵝孵蛋和雛企鵝幼兒園等,早已被人們傳為佳話和趣談。
五是因為企鵝是寒冷的象征,一看到企鵝,人們油然想到世界寒極--南極洲。難怪世界冷飲行業的產品常以企鵝作為商標,在盛夏,一看到企鵝,會給人一種清涼、爽快之感。
正是南極洲這個神秘的世界孕育了這樣奇特的“居民”。南極企鵝和北極熊一樣,已成為人人皆知的代表性動物。
追祖溯源
南極企鵝的老家是在什麼地方?企鵝的祖先會不會飛?企鵝是由什麼進化來的等等有關企鵝起源問題,是生物學家正在探討和研究的課題,迄今為止仍是一個謎。
然而,有一種說法,認為南極洲的企鵝來源於岡瓦納大陸裂解時期的一種會飛的動物。大約距現在2億年以前,岡瓦納大陸開始分裂、解體,南極大陸分離出來,開始向南漂移。此時恰巧有一群會飛的動物在海洋的上空飛翔,它們發現了漂移的南極大陸這塊樂土,於是它們盤旋著、觀看著、卿卿喳喳地“議論”著,最後它們決定降落到這塊土地上。開始它們在那裡過得十分美滿,豐衣足食,盡情地追逐、狂歡。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大陸的南下,越來越冷了,它們想飛也無處飛了,四周是茫茫的冰海雪原,走投無路,只好安分守己地呆在這塊土地上。不久南極大陸到了極地,日久天長,終於蓋上了厚厚的冰雪,原來繁茂的生物大批死亡,唯有企鵝的祖先——一種會飛的動物活下來了。但是,它們卻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由會飛變得不會飛了,由原來寬闊蓬松的羽毛變成了細密針狀羽毛,原來苗條細長的軀體也變得矮胖了。生理功能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抗低溫的能力增強了。隨著歲月的流逝,世紀的更替,它們終於變成了現代的企鵝,成為南極地區的土著居民。
上述說法雖然有些離奇,但是也不完全是無中生有,多少也有一些科學根據。古生物學家在南極洲曾經發現過類似企鵝的化石。分析結果認為,當時的這種類似企鵝的鳥類具有兩棲類動物的某些特征,高1米左右,重9.3公斤,也許這就是企鵝的前身。
種類分布
世界上約有20種企鵝,全部分布在南半球,以南極大陸為中心,北至非洲南端、南美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大陸沿岸和某些島嶼上。
南極企鵝有7種:帝企鵝、阿德利企鵝、金圖企鵝(又名巴布亞企鵝)、帽帶企鵝(又名南極企鵝)、王企鵝(又名國王企鵝)、喜石企鵝和浮華企鵝。這7種企鵝都在南極輻合帶以中繁殖後代。
帝企鵝,簡稱帝企鵝,身高一般1.22米,體重41公斤,是南極洲最大的企鵝,也是世界企鵝之王。其形態特征是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黃色羽毛,向下逐漸變淡,耳朵後部最深。全身色澤協調,莊重高雅。帝企鵝在南極嚴寒的冬季冰上繁殖後代,雌企鵝每次產1枚蛋,雄企鵝孵蛋。
阿德利企鵝,身高45~55厘米,體重4.5公斤,眼圈為白色,頭部呈藍綠色,嘴為黑色,嘴角有細長羽毛,腿短,爪黑。阿德利企鵝的名稱來源於南極大陸的阿德利地,此地是1840年法國探險家迪·迪爾維爾以其妻子的名字命名的。阿德利企鵝是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企鵝。其繁殖季節在夏季,雌企鵝每次產2枚蛋,雌企鵝孵蛋,孵蛋期為兩個來月,通常只有一只小企鵝成活,小企鵝2個月大即可下水游泳。
金圖企鵝,身高56~66厘米,體重5.5公斤。近年來又發現了2個亞種,即北方種和南方種,其身高、體重和形態略有差異。金圖企鵝嘴細長,嘴角呈紅色,眼角處有一個紅色的三角形,顯得眉清日秀,潇灑風流。雌企鵝在南極的冬季產蛋,每次2枚,雌、雄企鵝輪流孵蛋,先雄後雌,每隔1~3天換班一次。孵蛋期較長,達七八個月,雛企鵝發育較慢,3個月後才能下水。
帽帶企鵝,身高43~53厘米,體重4公斤,最明顯的特征是脖子底下有一道黑色條紋,像海軍軍官的帽帶,顯得威武、剛毅。蘇聯人稱之為“警官企鵝”。其生殖季節在冬季,雌企鵝每次產2枚蛋,孵蛋由雌、雄企鵝雙方輪流承擔,先雌後雄,雌企鵝先孵10天,以後每隔二三天,雄、雌企鵝輪流換班,雛企鵝2個月後即可下水游泳。
王企鵝,身高90厘米左右,體重12公斤,其軀體的大小僅次於帝企鵝。它和帝企鵝是同屬、異種,形態基本相似,主要差異是身材苗條,嘴巴細長,脖子下的紅色羽毛較為鮮艷,向下和向後延伸的面積較大,是企鵝中色彩最鮮艷的一種。
喜石企鵝,身高44~49厘米,作重2.5公斤,是南極企鵝中最小的一種。它喜歡活動於石塊、卵石密布的山坡、高地和海灘,銜石、啄石、玩石似乎是它的本能和習慣,用石頭築巢更是它的拿手好戲。喜石企鵝是冠企鵝中的一種。
浮華企鵝,身高45~55厘米,體重4.6公斤,它的明顯特征是眼睛上方的頭部有兩簇金黃色的羽毛,嘴粗而短,呈褚石色,眼球呈橘紅色,是企鵝中最豪華的一種,看上去像古戲中的武將:身被黑色開襟風衣,內著白色戰服,頭戴金雞翎,一副挎刀躍馬的姿態。浮華企鵝也是冠企鵝的一種。
南極地區以外的企鵝有加島環企鵝、洪氏環企鵝、麥氏環企鵝、斑嘴環企鵝、厚喙企鵝、豎冠企鵝、黃眼企鵝、白翅鳍腳企鵝和小鳍腳企鵝等10多種,屬於溫帶和亞熱帶種類,其個體都比南極企鵝小,有的背部帶有白色斑點。
南極企鵝的共同形態特征是,軀體呈流線型,背披黑色羽毛,腹著白色羽毛,翅膀退化,呈鳍形,羽毛為細管狀結構,披針型排列,足瘦腿短,趾間有蹼,尾巴短小,軀體肥胖,大腹便便,行走蹒跚。不同種的企鵝具有明顯的特征,很容易辨認,南極7種企鵝的主要特點如下。
南極企鵝的種類並不多,但數量相當可觀。據鳥類學家長期觀察和估算,南極地區現有企鵝近1.2億只,占世界企鵝總數的87%,占南極海鳥總數的90%。數量最多的是阿德利企鵝,約5000萬只,其次是帽帶企鵝,約300萬只,數量最少的是帝企鵝,約57萬只。
生活習性 企鵝是海洋鳥類,雖然它們有時也在陸地、冰原和海冰上棲息。在企鵝的一生中,生活在海裡和陸上的時間約各占一半。
企鵝不會飛,善游泳。在陸上行走時,行動笨拙,腳掌著地,身體直立,依靠尾巴和翅膀維持平衡。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迅速臥倒,舒展兩翅,在冰雪上匍匐前進;有時還可在冰雪的懸崖、斜坡上,以尾和翅掌握方向,迅速滑行。企鵝游泳的速度十分驚人,成體企鵝的游泳時速為20~30公裡,比萬噸巨輪的速度還要快,甚至可以超過速度最快的捕鯨船。企鵝跳水的本領可與世界跳水冠軍相媲美,它能跳出水面2米多高,並能從冰山或冰上騰空而起,躍入水中,潛入水底。因此,企鵝稱得起游泳健將,跳水和潛水能手。
企鵝以海洋浮游動物,主要是南極磷蝦為食,有時也捕食一些腕族類、烏賊和小魚。企鵝的胃口不錯,每只企鵝每天平均能吃0.75公斤食物,主要是南極磷蝦。因此,企鵝作為捕食者在南大洋食物鏈中起著重要作用。企鵝在南極捕食的磷蝦約3317萬噸,占南極鳥類總消耗量的90%,相當於鯨捕食磷蝦的一半。
企鵝的棲息地因種類和分布區域的不同而異,帝企鵝喜歡在冰架和海冰上棲息;阿德利企鵝和金圖企鵝既可以在海冰上,又可以在無冰區的露巖上生活;在亞南極的企鵝,大都喜歡在無冰區的巖石上棲息,並常用石塊築巢。
企鵝喜歡群棲,一群有幾百只,幾千只,上萬只,最多者甚至達10~20多萬只。在南極大陸的冰架上,或在南大洋的冰山和浮冰上,人們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企鵝聚集的盛況。有時,它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面朝一個方向,好像一支訓練有素的儀仗隊,在等待和歡迎遠方來客;有時它們排成距離、間隔相等的方隊,如同團體操表演的運動員,陣勢十分整齊壯觀。
企鵝的性情憨厚、大方,十分逗人。盡管企鵝的外表道貌岸然,顯得有點高傲,甚至盛氣凌人,但是,當人們靠近它們時,它們並不望人而逃,有時好像若無其事,有時好像羞羞答答,不知所措,有時又東張西望,交頭接耳,卿卿喳喳。那種憨厚並帶有幾分傻勁的神態,真是惹人發笑,也許,它們很少見到人,是一種好奇的心理使然吧。
安家立業 在南極的夏季,帝企鵝主要生活在海上,它們在水中捕食、游泳、嬉戲,一方面把身體鍛煉得棒棒的,一方面吃飽喝足,養精蓄銳,迎接冬季繁殖季節的到來。
4月份,南極開始進入初冬了,帝企鵝爬上岸來,開始尋找“安家立業”的寶地了。它們一邊走,一邊追逐、嬉戲,談情說愛,尋找配偶。帝企鵝的愛情生活頗有一番風趣,"三角戀愛"和"情場風波"等也時有發生。假如兩只雄企鵝同時愛上了一只雌企鵝,為了爭奪戀愛對象,它們常常斗得面紅耳赤,遍體鱗傷。敗者夾著尾巴,灰溜溜地掃興而去;勝者則洋洋得意,手舞足蹈,迅速奔到戀人身邊,嘴對著嘴,胸貼著胸,緊緊依偎在一起。如果兩只雌企鵝為了爭奪一個丈夫,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景。
企鵝的婚姻制度究竟是什麼樣子,是“一夫一妻”制,還是“一夫多妻”制,或是“多夫一妻”制,迄今似乎沒有確切的研究和考證。不過,從帝企鵝的求偶行為來看,說它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似乎容易被人們接受。
帝企鵝經過上述一段愛情生活的波折後,情投意合的伴侶選擇好了,繁殖地也找到了,於是,它們的愛情生活便產生了一個飛躍--開始交配、懷卵、產蛋、孵蛋和撫養雛企鵝的家庭生活了。
雌企鵝懷卵2個月左右,在5月份左右便開始產蛋。帝企鵝每次產1枚蛋,呈淡綠色,形狀像鴨蛋,但比鴨蛋大得多,重約半公斤;其他企鵝每次產2枚蛋,大小不等。所有企鵝都是每年繁殖一次。
雌企鵝在懷卵期也產生妊娠反應,食欲大減,反應嚴重的長達1個月不進食。雌企鵝產蛋後便完成任務了,孵蛋的重任由雄企鵝承擔。
雄企鵝孵蛋
在龐大的動物世界中,雌性生兒育女似乎是一種本能和天職,人們對這種天經地義的事情也早已習以為常了。然而,帝企鵝卻打破了常規,創造了雄企鵝孵蛋的奇跡,這不能不說是動物界的一大壯舉。
雌企鵝在產蛋以後,立即把蛋交給雄企鵝。從此,雌企鵝的生育任務就告一段落了。事隔一兩日,雌企鵝放心地離開了溫暖的家庭,跑到海裡去覓食、游玩和消遣了。因為它在懷孕期間差不多1個來月沒有進食了,精神和體力的消耗十分嚴重,也該到海裡去休息一下,飽餐一頓,恢復體力了。
雄企鵝孵蛋,的確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企鵝的生殖季節,正值南極的冬季,氣候嚴寒,風雪交加。企鵝的生殖期選在南極冬季,是因為冬季敵害少一些,能提高繁殖率,同時,到小企鵝生長到能獨立活動和覓食時,南極的夏天就來臨了,小企鵝可以離開父母,過自食其力的生活了。這也是企鵝適應南極環境的結果。
在孵蛋期間,為了避寒和擋風,幾只雄企鵝常常並排而站,背朝來風面,形成一堵擋風的牆。孵蛋時,雄企鵝雙足緊並,肅穆而立,以尾部作為支柱,分擔雙足所承受的身體重量,然後用嘴將蛋小心翼翼地撥弄到雙足背上,並輕微活動身軀和雙足,直到蛋在腳背停穩為止。最後,從自己腹部的下端耷拉下一塊皺長的肚皮,像安全袋一樣,把蛋蓋住。從此,雄企鵝便彎著脖子,低著頭,全神貫注地凝視著、保護著這個掌上明珠,竭盡全力、不吃不喝地站立60多天。一直到雛企鵝脫殼而出.它才能稍微松一口氣,輕輕地活動一下身子,理一理蓬松的羽毛.鼓一鼓翅膀,提一提神,又准備完成護理小企鵝的任務。
剛出生的小企鵝。不敢脫離父親的懷抱擅自走動,仍然躲在父親腹下的皺皮裡,偶爾探出頭來,望一望父親的四周,窺視一下四周冰天雪地的陌生世界,很快就把頭縮回天了。雄企鵝看到那初生的小寶貝,露出了幸福美滿的笑容。一周之後,小企鵝才敢在父親的腳背上活動幾下,改變一下位置。在這期間,小企鵝沒有食吃,只靠雌企鵝留給它體內的卵黃作為營養,維持生命,所以經常餓得喳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