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柏林化學制藥有什麼產品 齊柏林系列飛艇的創始人齊柏林伯爵全名叫做費迪南德·阿道夫·阿格斯特·海因裡希·馮·齊柏林,於1838年7月9日出生在德國南部康士坦茨的一個普魯士貴族家庭。在他年僅23歲的時候就到大西洋彼岸參加了美國內戰,成為北方軍將領胡克將軍手下的一名炮兵觀測員。齊柏林在馬裡蘭州的波多馬克第一次乘坐炮兵觀測氣球升空。這次乘氣球升空的經歷使他認識到氣球具有成為運輸工具的巨大潛力。1891年,齊柏林辭去中將職務,集中精力研究他的“可以載人的氣球船”。1898年,齊柏林邀請了特奧多爾·科貝爾博士和路德維希?杜爾來幫助他設計第一艘齊柏林飛艇的細節部分。1900年7月2日,第一艘齊柏林飛艇,也是世界上第一艘硬式飛艇——lz1開始了它的處女航。1906年初,一位名叫雨果·埃克納的年輕記者成為了齊柏林的臨時公共關系顧問。但就是這個當初的“臨時公共關系顧問”在1917年3月8日齊柏林伯爵去世後就接替了他的位置,並帶領齊柏林飛艇走向一個新的時代。1908年,齊伯林伯爵創辦了“齊伯林飛艇公司”,制造民用和軍用飛艇。1909年11月16日,雨果?埃克納說服當時的制鋁業巨頭科爾斯曼家族支持齊伯林又創辦了世界上首家商業性民用航空運輸公司“德國航空運輸有限公司”(簡稱delag),經營德國國內航線和漢堡—美國的航線,開創了商業性民用航空運輸的先河。從1910年德國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利用齊柏林飛艇開始商業航空運輸,到1913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為止,該公司在德國各城市間運送旅客達33,722人次,無人傷亡。在隨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大量采購齊柏林軍用飛艇,對英國的倫敦和其他一些位於東海岸的目標進行轟炸。但是隨著戰斗機的發展和新的空戰戰術被采用,越來越多的飛艇在執行轟炸任務時遭到擊落。後來,飛艇的轟炸任務被取消,轉而開始為海軍的艦隊提供偵察。戰爭結束後,由於德國戰敗,聯軍禁止德國擁有軍用飛艇,所以齊柏林公司開始重新制造新型民用飛艇。1919年8月20日,戰後齊柏林的第一艘商業運營的飛艇lz120“博登湖”號首飛。到了1928年10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熱衷於洲際旅行。這時埃克納最新設計的一艘齊柏林飛艇lz127“格拉夫·齊柏林”號適時的誕生了並開始了它的處女航行——從法蘭克福到紐約。當“格拉夫?齊柏林”號抵達紐約的時候,它的設計者埃克納博士和飛艇乘員組受到了人們熱烈的歡迎。1929年8月,“格拉夫·齊柏林”號僅用時21天7小時34分就環球飛行一周,轟動了世界。 1947年6月,馬歇爾計劃出籠後,美國加強了對歐洲的攻勢。它乘西歐各國政治上、經濟上困難之際,迫使西歐國家接受條件苛刻的"美援"。它還以"美援"為誘餌,對東歐各國施加影響,企圖拆散東歐與蘇聯的聯系,達到"遏制"蘇聯的目的。在這場激烈、尖銳的冷戰抗爭中,美國的主攻方向是西歐,特別是位於歐洲心髒地區的德國。1947年底,蘇、美、英、法四國倫敦外長會議破裂後,美國決定加速從經濟上和政治上分裂德國。1948年2月,美國不顧蘇聯政府的堅決反對和警告,拉住英、法,拖上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在倫敦舉行所謂6國會議,商談成立獨立的西德政府。美國還和英國、加拿大秘密商議建立北大西洋政治軍事集團。 從1947年6月到1948年初僅半年時間內,美國以咄咄逼人之勢,先後建立了西德國家和新的軍事同盟,企圖一舉奪取歐洲。 針對美國在歐洲發動的這一系列冷戰攻勢,蘇聯采取了相應的反擊措施。1947年9月,9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成立,逮捕和清洗了一批反動政客和反蘇分子。1948年4月6日,蘇芬條約正式簽訂,條約規定兩國在軍事上合作,抵抗外來武裝侵略。1948年2月,為抗議西方6國倫敦會議,蘇聯禁止西方代表前往柏林蘇管區出席德國人的政治集會。 1948年3月30日,蘇聯駐柏林代表通知柏林的美國軍事長官,從4月1日期,蘇方將檢查所有通過蘇占區的美國人證件,並檢查所有貨運和私人行李以外的一切物品。蘇聯開始對柏林實行一系列地面交通限制。 1948年6月18日,美國不顧蘇聯4月間在柏林斷斷續續采取的限制地面交通運輸等警告性措施,仍與英、法宣布在其占領區內實行貨幣制度的改革。這是在西德實現馬歇爾計劃,嚴重分裂德國的重大舉措。1948年6月19日,蘇聯政府隨即發表聲明,"大柏林在蘇聯占領區內,經濟上為蘇占區的一部分,為了保護蘇占區居民和該區經濟利益,防止對蘇占區貨幣流通的破壞",決定對西方國家進入柏林的通路實施下列"交通管制":1.停止火車客運交通;2.禁止西占區汽車和馬匹進入蘇占區;3.水路運輸須經允許並徹底檢查後始能放行;4.個人通行證無效;5.貨運列車須經徹底檢查後始能通行等等。 1948年6月24日,蘇聯關閉了從漢諾威至柏林高速公路上的赫爾姆施泰特檢查站(位於占領區邊界),同時,封閉了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所有通往柏林的公路、鐵路和水路的交通運輸,並停止向西柏林供應電力和煤炭。 西柏林位於大片蘇占區(東德)的腹地。這座城市當時還是一片廢墟,但它卻居住著250萬居民以及盟國的管制委員會和西方國家的占領軍。然而這座城市根本不生產食物或其他生活必需品,它的生存完全依賴陸路、水路運輸。蘇聯對西柏林實行了"交通管制"後,曾提出向西柏林居民供應糧食和用水等生活必需品,但遭西方國家的拒絕。 與此同時,美、英等國也對蘇占區采取了反封鎖措施。1948年6月24日,英國中斷了運往蘇占區的煤、鋼。1948年6月25日,英、美對取道美管區來往於東柏林與波茨坦之間的蘇聯人故意刁難,以示報復。柏林危機加劇。
西方決定空中補給
美國決定對西柏林實施空中補給。1948年6月24日晚上,美駐德軍事長官克萊的部下和顧問們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怎樣對付蘇聯政策。會議上各種意見分歧很大。最後克萊決定對西柏林實施空中補給。 駐西德美空軍司令李梅將軍接到克萊的命令後,立即調動他所掌握的飛機,第二天向柏林開始了空運。李梅在調集歐洲可供使用的美國運輸機的同時,又急電華盛頓派出更多的運輸機以供空運。 1948年6月26日,在美國的內閣會議上,杜魯門下令,“空運應在全面組織的基礎上進行",同時命令美國駐歐洲部隊將能夠獲得的一切飛機都投入空運。也就在這一天,美國空軍的1架運輸機從法蘭克福將一批急需的物資運入柏林,代號為"運糧行動"的空運作業正式開始。世界航空史上罕見的特大規模的空中運輸--柏林空運,拉開了序幕。 從1948年6月26日期,美國加強了柏林空運,但是,杜魯門和他的許多高級官員們,並不相信依靠空中運輸能夠長期滿足柏林的需要,他們認為空中運輸只是為了贏得更多時間來打開"外交僵局"罷了。此外,他們也擔心因為"一個偶然事件而燃起戰火"。為此,杜魯門下令克萊和墨菲回國匯報。1948年7月23日,在美國召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上,美國空軍參謀長范登堡極力反對把飛機集中起來給柏林搞空運,理由是集中美國運輸機進行柏林空中運輸,意味著削弱美國在其他地方的空中力量,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就會使美國"暴露在無法收拾的形勢之下"。杜魯門有權衡利弊之後,認為,要想繼續留在柏林,而又不致冒全面戰爭的危險,"空中運輸比陸路武裝護送危險性要小",因此他命令空軍"對柏林空中運輸給予充分支持"。於是,舉世矚目的第一次柏林危機中的--"空中橋梁",在美國朝野上下激烈的紛爭中,在杜魯門的精心籌劃下架設起來了。
狹窄擁擠的空中走廊
從美、英占領區通往柏林的空中走廊有3條,即北部空中走廊、中央空中走廊、南部空中走廊,每條走廊寬度為3公裡,遠遠地小於寬度8公裡的規定。這3條空中走廊在柏林空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數百架飛機的全部飛行都是在這3條空中走廊內進行的。 美國空軍在柏林空運中,共使用了7個機場,其中萊茵美茵、威斯巴登、法斯堡和塞裡機場為裝載起飛機場,滕珀爾霍夫、加托、特格爾機場為到達卸載機場。由於空域和終端機場范圍都很有限,加之參加空運飛機數量很多,致使空中走廊的飛行擁擠,飛機密度大。在這種情況下,空中交通管制顯得尤為重要。在空中走廊內,進入柏林的全部飛機都要接受美占區法蘭克福和英占區巴德埃爾森管制中心以及柏林安全中心的嚴格指揮和控制。為了適應"美英聯合空運特遣隊"的需要,1948年12月又在滕珀爾霍夫成立了一個聯合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美國空軍軍事空運局還將兩部cpn-4型引導車進行拆散分解後空運柏林,其中有重達5萬磅的陰極射線管、雷達和最先進的地面控制進場設備等。 在空中走廊裡飛行的全部運輸機,必須按照劃定的空中走廊范圍和規定的高度、速度飛行。各飛行梯隊、飛機之間的調配按照區分時間、高度的辦法進行。規定單機間隔6分鐘,實際飛行中只能保持3分鐘的時間間隔。在柏林空運期間,每天進入幾個規定機場迫降的運輸機達868架次以上,差不多每1分鐘就有1架飛機迫降。滕珀爾霍夫機場平均每天有325架飛機著陸,飛機的著陸間隔時間為4-5分鐘,空中飛機的間隔時間為3分鐘。在長達13個月之久的柏林空運中,據統計有266644架次飛機在這僅3公裡寬的狹窄通道裡來回穿梭飛行著,創造了人類空運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跡。
"哥倆"媲美
c-47型運輸機和c-54型運輸機是柏林空運中的主力機種。這兩種運輸機同出於一個"祖先",都是美國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生產制造、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開始裝備部隊使用的。c-47型飛機與c-54型飛機相比較,c-47型飛機的“役齡"長一些,可以說是老資格的"兄長",而c-54型飛機則短一些。 人們習慣稱c-47型運輸機為"空中列車"。它的機身比較粗大,機身長為19.63米,機身高為5.2米,機身橫截面直徑2米還有余,機頭呈圓型,駕駛艙突出於機身頭部。它裝有2台1200馬力的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368公裡,飛行極限高度為7350米。最大載量為3.5噸。 c-54型運輸機被人們稱為"空中霸王"。它裝有4台1350馬力的發動機,其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438公裡,極限飛行高度為6860米,最大載量為17噸。 柏林空運開始時,西柏林每天最低的物資需要量為4500噸,一天也不能中斷。因此,組建空運力量與空運活動必須同步進行,也就是說在籌措空運力量的同時,現有空運力量必須投入實際運輸。截止1948年7月20日,柏林空運特遣隊擁有161架運輸機,其中,有54架c-54型運輸機和107架c-47型運輸機。當時每日的運量只能達到1500噸左右。由於地面已被封鎖,這1500噸的運量顯然無法滿足西柏林250萬居民4500噸的最低日需求量。於是,美國政府決定增派運力並成立暫編空運特遣隊,1948年7月23日,美國軍事空運局的8個中隊72架c-54型運輸機和2500余名人員抵達威斯巴登機場,使執行柏林空運任務的運輸機增至231架,平均每日空運量達到2000余噸。至1948年9月底,c-54型運輸機完全取代了c-47型運輸機。美國有319架c-54型運輸機參加了空運,占當時服現役的400架c-54型運輸機的80%。英國用於柏林空運的軍用和民航運輸機也有140架之多。
突破空運[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