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孩子在睡眠中,身體不能產生足夠的控制尿激素adh,控制尿激素是一種由人體自然產生並可減少尿液量的激素。
如何驅趕“夜尿蟲”
如果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先治療疾病。排除了疾病因素,是由於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遺尿,可以通過耐心的教育,解釋和勸慰來糾正。首先要幫助孩子了解遺尿症是暫時的功能失調,消除精神負擔,配合治療是可以治愈的。
·為避免孩子夜間熟睡後不易醒,白天應注意不要過度疲勞,中午最好安排一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晚飯菜中少放鹽,少喝水,少喝湯。 ·睡覺前制止孩子過度興奮,要孩子養成睡覺之前排空小便再上床的習慣。 ·父母要培養孩子自覺起床小便的習慣。入睡前提醒孩子自我默述“今晚x點起來小便”,父母還可以在孩子經常遺尿的鐘點到來之前叫醒他,讓他在清醒狀態下小便。 ·訓練孩子白天憋尿也可作為一種方法,每當出現尿意時主動控制暫不排尿,開始可推遲幾分鐘,逐漸延長時間。
在治療過程中,對孩子時常鼓勵能加強他們的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哪一天沒有尿床,就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可以增加孩子參與治療的積極性。另外。父母千萬不要責怪,懲罰孩子。
遺尿症的“飲食宜忌”
①平時宜常進食具有補腎縮尿之功食物,如羊肉、狗肉、蝦、雀肉、龜肉、田雞、狗腎、豬膀胱、雞腸、豬脊骨、塘虱魚、茼篙菜等。健脾補腎的藥粥,山藥、芡實、蓮子、苡米、金櫻子等,亦可變換食用.且持之以恆。 ②飲食不宜過鹹或過甜,忌食生冷,晚餐少進湯粥、飲料及高蛋白食物。 ③晚飯菜中少放鹽,少喝水,少喝湯。
引用: [1]七歲孩子尿床?(網頁) 一般的孩子2-3歲就可以控制夜裡排尿了,5歲以上的孩子夜裡尿床一般可以診斷為遺尿症,遺尿症可以分為原發性的和繼發性的兩種,原發性的多有家族史,繼發性的多又疾病引起,比如糖尿病、尿崩症、智力底下、泌尿道畸形等。如果藥物治療不太適應,可以注意生活上的護理,比如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訓練排尿的控制能力,逐漸增長排尿的間隔時間,排尿一定排盡。白天玩的不要過於興奮,下午開始控制水分,睡前排尿。在經常遺尿的時間,叫醒孩子排尿。如果習慣了,孩子一般就不會尿床了。 1、少飲水:下午5時後盡量少喝水及液體食物,飯菜勿太鹹減少渴感; 2、晚上定時叫醒:通過觀察平時發生尿床的時間,提前半小時叫醒起 來排尿,一定要待完全清醒後排尿,且一定要徹底排完為止。 3、白天進行忍尿訓練;有尿時不排,使膀胱不斷擴張,逐步增加容量。 4、嚴重者可配合針灸、耳針或中藥治療。 面對孩子尿床,許多父母都在責怪孩子,殊不知3歲以上兒童仍在尿床是病,稱為遺尿症。
臨床觀察中發現的尿床對孩子身心發育各方面的危害,如好動、偏食、瘦弱,且有脾氣暴躁、內向自卑、不合群等心理性格缺陷。
尿史長還會導致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使智商降低、學習成績差,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尿床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孩子低17-23%,身高矮2-5厘米。
隨著年齡增長,尿床不治將影響孩子第二性征發育,嚴重者導致成年後不孕不育。
為此,專家呼吁:全社會都要重視兒童尿床且一定要及早治療,不可因一時疏忽誤了孩子一生!
參考資料: http://www.qztaitai.cn/viewthread.php?tid=1278&extra=page%3d1&frombbs=1
兒童夜遺尿症在國外很早就已引起了醫學界的重視。早在19世紀初期,英國醫學界便開始了這種疾病的病理研究,進而注意到心理和精神因素對兒童夜間遺尿的影響。到50年代,又開始對遺傳和基因方面進行研究。一般來說,排除髒器器官疾病的影響,如果3(5)歲以上的兒童仍舊不能自我控制夜間遺尿,那就是患有兒童夜遺尿症了。
兒童夜遺尿症對孩子的主要危害是心理上的。通常,患有夜遺尿症的兒童表現為缺乏自信心、處世能力差、焦慮、恐懼集體生活,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孩子成年後難以與他人溝通、偏執、具有暴力傾向等。
【概述】
定義:遺尿亦稱“尿床”,是指3(5)周歲以上小兒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睡中小便自遺,醒後方覺的一種病證。發病與元氣不足,肺、脾、腎功能失調有關。
正常小兒一般1歲半左右可自動控制排尿。遺尿症指小兒已達到膀胱能控制排尿的年齡而仍有不隨意的排尿。由於小兒在l--5歲膀胱控制方趨完善,故遺尿症應指在5歲以後每周至少有一次遺尿者。大多數兒童在3歲後夜間不遺尿。遺尿症多發生在夜間,稱為小兒夜間遺尿症。
發病率:國外報道,約15%--20%的5歲兒童,5%的10歲兒童,2%的12--14歲兒童患遺尿症,即使至青少年後期或成人期,也還有1%--2%的人患遺尿症。
男女發病約為2一3:1。晝夜均遺尿者常較嚴重,多見於女孩,可能合並感染。
發病年齡:嬰幼兒時期,形體發育未全,髒氣未充,排尿自控能力尚未形成,學齡期兒童有因白天嘻戲過度,夜晚熟睡不醒,偶有睡中遺尿者,均非病態。年齡超過3歲,夜間仍然小便自遺,方稱為遺尿。
預後:本病大多病程長,或反復發作,重症病例白天睡眠時也會發生遺尿,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
無器質性疾病的夜間遺尿症常是良勝自限性疾病。應首先排除本症對小兒情緒的影響,給以信心和支持,避免過多的檢查及處理。未經治療的本症每年約有10%一20%的緩解率,且隨年齡增長而增加。50%患兒在發病4年後雖無特殊治療也不再遺尿。
遺尿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前者是指持續的或持久的遺尿,其間控制排尿的時期從未超過一年;後者是指小兒控制排尿至少l年,但繼後又出現遺尿。
歷代論述:中醫學對遺尿有較全面的認識,
遺尿的文獻記載,最早見於《靈樞.九針論》,“膀胱不約為遺溺”。
《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充實了遺尿的發病機制,指出:“膀胱為津液之府,既冷氣衰弱,不能約水,故遺尿也”。“夫人有於睡眠不覺尿出者,是其禀質陰氣偏盛,陽氣偏虛者,則膀胱腎氣俱冷,不能溫制於水,則小便多,或不禁而遺尿。”書中明確提出膀胱不約是遺尿的主要病機。
至唐《備急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中均已收載有關小兒遺尿的治方和針灸療法,其中使用雞腸散等治方,一直為民間所習用。從所載方藥來看,唐宋以至明代諸醫家方書,皆從腎與膀胱虛寒立論,用藥重在補腎固澀。
明清時期,拓展了肝經郁熱與肺脾氣虛病機特點。
明清以後,對本病的認識有所發展,張景岳認識到小兒遺尿與發育未全有關。如《景岳全書.遺溺》說:“夢中自遺者,惟幼稚多有之,俟其氣壯而自固,或少出調理可愈,無足疑也。”清.林佩琴《類證治裁》還提出從“調補心腎”著手治療遺尿。
現代醫家通過x線診斷,發現頑固性遺尿的患兒,有些與隱性脊柱裂有關,聯系腎主骨,腎虛則骨裂,使遺尿與腎的關系,得到進一步證實。
【病因病機】
尿液的生成、排洩與肺、脾、腎、三焦、膀胱有密切關系。其病因主要為腎氣不足,肺脾氣虛,肝經郁熱。
腎氣不足下元虛冷為遺尿的主要病因,多由先天不足引起,如早產、雙胎、胎怯、髒腑及脊骨發育未全,神氣未充,都能影響腎氣固攝,致使膀胱失約而成遺尿。
脾肺氣虛由後天不足引起,如素體虛弱,屢患咳喘瀉利,或大病之後,肺脾俱虛,肺經治節不行,脾氣下陷,三焦氣化失司,則膀胱失約,津液不藏,而成遺尿。以上凡屬於肺、脾、腎功能失健者,都在虛證范疇。
心腎失交遺尿患兒多有睡眠較深,難以喚醒或醒後神志朦胧,也有夢中小便遺於床上者,這與心主神明有關。因心腎失交,水火不濟,夜夢紛纭,夢中遺尿。此外,有些患兒痰濕素盛,夜間熟睡不醒,呼叫不應,也常遺尿。
肝經郁熱肝郁則氣機不暢,郁而化熱,或挾濕下注,疏洩失常,肝脈環陰器,肝失疏洩,影響三焦水道的正常通利,迫注膀胱,而成遺尿,屬實證范疇。
亦有自幼缺乏教育,沒有養成夜間起床排尿的習慣,任其自遺,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性遺尿。
引起遺尿的原因有:
遺傳因素。如果父母雙方小時候均有遺尿者,其子女遺尿的發生率約為77%。如果父母中有一人小時候有遺尿者,其子女遺尿的發生率約為44%。
膀胱容量小。對遺尿兒童作膀胱b型超聲檢查發現,遺尿兒童的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地小於正常兒童,平均要比正常兒童的膀胱容量小50%。
睡眠過深。遺尿的兒童晚上都睡得很深,叫也叫不醒。即使把他叫醒以後,往往也還是迷迷糊糊,甚至尿了床也不知道。
排尿習慣訓練不當。有的家長給孩子使用尿布的時間過長,以致於不能使孩子養成自己控制排尿的習慣。有的家長訓練孩子排尿方法不對,在晚上把孩子喚醒以後,讓他坐在便盆上,邊玩邊撒尿。最後,也沒有看看孩子是否已經小便了,就把孩子往床上一抱。這樣孩子就不可能把排尿與坐便盆聯系起來構成條件反射,因為有時孩子是坐在便盆上玩,並沒有小便。
【診斷】
l.發病年齡在3周歲以上。
2.睡眠較深,不易喚醒,每夜或隔天發生尿床,甚則每夜遺尿1~2次以上者。
3.尿常規及尿培養無異常發現。
4.x線檢查,部分患兒可發現隱性脊柱裂,或作泌尿道造影可見畸形。
遺尿症分為原發及繼發二大類。
原發性遺尿症:是由於膀胱控制排尿功能成熟延緩或功能性膀胱容量小,為正常膀胱的一種變異。一般無器質性疾病,自發治愈率高,有較明顯的家族傾向,約3/4的遺尿男孩及l/2的遺尿女孩有雙親之一的遺尿史。多見於第一胎、家族及社會經濟條件較差者。多為夜間遺尿、但部分病人可伴有白天尿頻、尿急、偶有遺尿。夜間遺尿可為l次或多次,每夜或間歇發生。情緒波動,過勞或環境變化時可暫時加重。少部分病兒可復發,這種情況要注意誘因。大多數小兒遺尿症屬於原發性,既無器反勝疾病,也無情緒問題。
繼發性遺尿症原因:①精神創傷和行為問題,如與家庭分開,父或母死亡或離異等,此類常為間歇性或一過性;②繼發於膀胱或全身疾病,主要是下泌尿道刺激和多尿,如下泌尿道畸形或梗阻合並泌尿道感染、便秘、某些食物過敏等。導致多尿的全身疾病有糖尿病、尿崩症及鐮狀細胞貧血等。腎功能不全及腎小管疾病也可能是遺尿症的原因。此外,大腦發育不全也常伴有遺尿症。
原發性遺尿症各方面檢查多無異常,診斷時要注意詢問小兒飲水及排尿情況,了解家族遺尿史。
繼發性者應小心詢問有無精神刺激、有關排尿訓練,並應了解上述能引起本病的各種器質性疾病的病因。要注意檢查尿常規、比重、尿糖及尿培養等。只有在病史及體檢有明顯證據表明有病理情況時才做造影檢查及其他必要的泌尿道檢查。
【鑒別診斷】
1.應與熱淋鑒別。熱淋也可出現尿床,但可見尿次頻繁,伴尿痛尿急,尿常規檢查有白細胞、紅細胞,尿培養陽性。
2.神經性尿頻:其特點是患兒在白天尿急尿頻,入睡後尿頻消失。
3.尿失禁:患兒尿液不能控制,不分晝夜、不分覺醒或睡眠。多為先天發育不全或腦病後遺症的患兒。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主要辨髒腑。腎虛遺尿,夜尿多而清長,畏寒肢冷,神萎智弱;脾肺氣虛,尿短而頻,神疲氣弱,容易出汗;肝經郁熱,尿少色黃,臊臭異常,煩躁口干。
二、治療原則
以溫腎固澀,補肺健脾,疏肝清熱為主。並配合針灸、外治、激光等綜合療法,以增強療效。
三、分證論治
(一)脾肺氣虛多因病後失調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