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5歲半了還尿床怎麼辦正文

5歲半了還尿床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會出現


尿床的情況。不論你的孩子已經幾歲了,都絕對不要因為他又尿床而羞辱或嘲弄他。這會嚴重傷害孩


子的心靈。75%的4歲兒童和85%的5歲兒童偶爾尿床。但是椰油不少尿床行為會延續到青春期甚至


成年時期。據統計,4%的青少年和1%的成年人有尿床的毛病,男孩子中尿床人數的比例是女孩子的


兩倍。你在著手解決孩子尿床的問題前,必須先找出孩子尿床的原因。健康原因。多數專家認為1-2%


的尿床者是因生理問題或疾病引起的。有些孩子生理上有一些問題,例如膀胱比較小,括約肌松弛


等。或者,如果孩子很久不尿床了,之後又突然開始尿床,那麼可能是尿道感染引起的。如果醫生排


除了尿道的常見疾病的可能性,而孩子持續尿床,你最好先去請教泌尿科醫生,


然後再從其他方面找原因。心理因素。確實,有些孩子會因為心理壓力而偶然出現尿床的情況,但因


緊張而尿床的孩子只占20%,孩子尿床很少是純粹由心理原因引起的。這就是為什麼心理治療對尿床


者的作用不大原因。發育狀況。雖然有些尿床的孩子看起來身體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這並不是說明他


尿床沒有任何生理上的原因。孩子的膀胱可能還未發育好,不足以使他堅持整夜不上廁所,或者控制


排尿功能的括約肌尚未發育完全。


睡眠方式。許多孩子尿床是因為他們睡得太沉,以致他們完全意識不到膀胱已經脹滿。而睡眠方式往


往具有遺傳性。搞清這個問題,可以使你的孩子感到安心,同時也為你預期孩子何時能停止尿床提供


一些線索。


藥物治療:醫生會根據孩子的情況定出治療方案。抗菌素可以用來治療感染引起的間歇性尿床;x光


檢查能查


明是否需擴張孩子的膀胱;或者在極少數的情況下,用藥物改變孩子的睡眠方式,使他在膀胱脹滿的


時候能及時醒來。心理問題引起的尿床解決方法:焦慮的孩子。如果深受周圍事件的影響,但他又克


制自己不表現出來,你可以用以下方法:教給孩子放松的技術。睡前給孩子按摩背部或讓孩子聽舒緩


的音樂。生理問題引起的尿床的解決方法:據統計,80%的尿床者都存在膀胱小的,控制水平低或睡


眠過沉的問題。告訴孩子膀胱的容量和控制能力可以通過訓練增大。這個問題不可能一夜得到解決,


但通過訓練可以逐步改善。如果你或家人小時候有過尿床經歷,僅僅讓孩子知道他尊敬和喜愛的人也


曾有過相同的經歷就足以減輕他的思想負擔了。鼓勵孩子多喝水,向他解釋這樣可以增大膀胱的容


量。


如果孩子想小便,讓他盡量多憋一些時間。
 
絕大多數小兒在2歲以後能自行控制排尿,即使是夜晚熟睡之後,也能夠醒來告訴媽媽“要撒尿”。但是,也有一些小兒在夜裡不能控制排尿,甚至天天尿床。

   今天,在許多專家的眼裡尿床已不單純是種疾病了,因為,它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自尊發展,因此,在幫助孩子治病的同時,父母或老師更應避免使孩子在自己不經意間的言語、行為、態度中傷“心”。許久前的一部美國電影――《孤獨的長跑者》,那個得了遺傳性遺尿症的男生,每天一放學就拼命跑回家,為的只是收回被母親掛在窗外的床單……可見,父母如不正確對待孩子尿床的問題,就很可能讓孩子失去自信與自尊,感到孤獨、自卑。當您的寶寶有尿床問題的時候,切記小心處理哦!


遺尿症不能無視,也不可關注。 浏覽1016次

 尿床,在許多專家的眼裡已不單純是種疾病了,因為,它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自尊發展,因此,在幫助孩子治病的同時,父母或老師更應避免使孩子在自己不經意間的言語、行為、態度中傷“心”。

 許久前的一部美國電影――《孤獨的長跑者》,那個得了遺傳性遺尿症的男生,每天一放學就拼命跑回家,為的只是收回被母親掛在窗外的床單……可見,父母如不正確對待孩子尿床的問題,就很可能讓孩子失去自信與自尊,感到孤獨、自卑。

 1、尿床關聯孩子自尊發展的3個要素

 尿床也稱為夜遺尿,是指5歲或以上的兒童於睡眠時不自覺的排尿現象。一般輕微(即不頻密)的尿床並不算是一種疾病,隨著年齡增長,尿床的現象通常都會自然消失。如果,5歲以上的兒童仍有每周超過兩次以上尿床現象,就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案。

 中易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宋主任介紹,兒童自尊發展共有4個要素:外貌、家庭、學校和社會文化,而尿床問題與後3大要素關系密切。因此,為避免尿床兒童的自尊心受傷害,父母的態度十分關鍵。

 2、尿床的寶寶更容易孤獨

 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小兒外科部舉辦了一個大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在香港超過16,000名5-19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中,約有2%的兒童有夜遺尿;而接受調查的5歲兒童當中,大約有16.2%的孩子經常尿床。從比例上還顯示,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出現尿床的情況。

 兒童心理專家陸蓓蓓老師指出,孩子往往會因尿床而產生其它的心理及行為問題,如孤獨、畏羞、焦慮、反叛、精神不集中、對社交活動退縮,甚至不敢參加任何需要在外間過夜的活動。因此,陸老師要特別提醒各位父母,無論在對孩子實施任何一種行為訓練或當孩子的身上產生任何一種問題時,都應注意教育“適度”,置之不理或過激表現都會使孩子受傷。

 3、尿床,不可太重視,也不能無視

 許多父母或老師一直以為尿床是由於兒童發育未成熟,而不能控制排尿所致,因此並不重視孩子的尿床現象。但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小兒外科部進行的嬰兒膀胱活動及睡眠腦電波研究顯示,即使在新生嬰兒,排尿也不是由簡單的脊柱神經反射控制,而是與復雜的中樞神經系統控制有關。超過1歲的小兒已不會在熟睡中排尿。除卻一些生理因素,比如遺傳、膀胱功能障礙等,心理因素往往是繼發性尿床的決定性因素,如父母因尿床而過分指責孩子,則很可能會加強孩子腦中的夜遺尿信號,使尿床次數變得日益頻繁,甚至持續到成年。

 因此,陸老師建議父母別把孩子尿床當“大事”,但也千萬不能忽視對此的訓練。孩子尿床後,應該盡快為他換上干淨的床褥和衣物,並可在幫他做清潔時小聲、溫柔地告訴他:“長大了,不該尿床了哦!”切勿在其他孩子面前指責孩子尿床。如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尿床,或在老師進行教學活動時總是憋不住想小便,父母則可先與老師進行溝通。讓老師告訴孩子,想小便的時候可以舉手,老師會同意讓他如廁。

 4、尿床兒童不僅需要生理治療,更需心理輸導

 一般采用抗利尿荷爾蒙類藥物和夜間警鈴訓練的方法。夜間警鈴訓練的方法是在孩子的內褲裝上感應器,令它接觸到尿液時便會發出訊號喚醒孩子,起床排尿。反復訓練可使孩子養成良好的條件反射。除了醫生的治療外,不能忽視心理方面的調節和疏導,對父母來說,希望注意以下幾點:

 1)應該理解孩子尿床並不是故意行為,而是一種疾病;
 2)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樹立信心;
 3)晚餐後不喝富含咖啡因或利尿的飲料;
 4)禁穿尿褲,可在床單上作些局部預防;
 5)准備好小尿盆,讓孩子夜間可以隨時方便地起床小便。
 
兒童夜遺尿症在國外很早就已引起了醫學界的重視。早在19世紀初期,英國醫學界便開始了這種疾病的病理研究,進而注意到心理和精神因素對兒童夜間遺尿的影響。到50年代,又開始對遺傳和基因方面進行研究。一般來說,排除髒器器官疾病的影響,如果3(5)歲以上的兒童仍舊不能自我控制夜間遺尿,那就是患有兒童夜遺尿症了。

兒童夜遺尿症對孩子的主要危害是心理上的。通常,患有夜遺尿症的兒童表現為缺乏自信心、處世能力差、焦慮、恐懼集體生活,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孩子成年後難以與他人溝通、偏執、具有暴力傾向等。

【概述】

定義:遺尿亦稱“尿床”,是指3(5)周歲以上小兒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睡中小便自遺,醒後方覺的一種病證。發病與元氣不足,肺、脾、腎功能失調有關。

正常小兒一般1歲半左右可自動控制排尿。遺尿症指小兒已達到膀胱能控制排尿的年齡而仍有不隨意的排尿。由於小兒在l--5歲膀胱控制方趨完善,故遺尿症應指在5歲以後每周至少有一次遺尿者。大多數兒童在3歲後夜間不遺尿。遺尿症多發生在夜間,稱為小兒夜間遺尿症。

發病率:國外報道,約15%--20%的5歲兒童,5%的10歲兒童,2%的12--14歲兒童患遺尿症,即使至青少年後期或成人期,也還有1%--2%的人患遺尿症。

男女發病約為2一3:1。晝夜均遺尿者常較嚴重,多見於女孩,可能合並感染。

發病年齡:嬰幼兒時期,形體發育未全,髒氣未充,排尿自控能力尚未形成,學齡期兒童有因白天嘻戲過度,夜晚熟睡不醒,偶有睡中遺尿者,均非病態。年齡超過3歲,夜間仍然小便自遺,方稱為遺尿。

預後:本病大多病程長,或反復發作,重症病例白天睡眠時也會發生遺尿,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

無器質性疾病的夜間遺尿症常是良勝自限性疾病。應首先排除本症對小兒情緒的影響,給以信心和支持,避免過多的檢查及處理。未經治療的本症每年約有10%一20%的緩解率,且隨年齡增長而增加。50%患兒在發病4年後雖無特殊治療也不再遺尿。

遺尿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前者是指持續的或持久的遺尿,其間控制排尿的時期從未超過一年;後者是指小兒控制排尿至少l年,但繼後又出現遺尿。

歷代論述:中醫學對遺尿有較全面的認識,

遺尿的文獻記載,最早見於《靈樞.九針論》,“膀胱不約為遺溺”。

《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充實了遺尿的發病機制,指出:“膀胱為津液之府,既冷氣衰弱,不能約水,故遺尿也”。“夫人有於睡眠不覺尿出者,是其禀質陰氣偏盛,陽氣偏虛者,則膀胱腎氣俱冷,不能溫制於水,則小便多,或不禁而遺尿。”書中明確提出膀胱不約是遺尿的主要病機。

至唐《備急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中均已收載有關小兒遺尿的治方和針灸療法,其中使用雞腸散等治方,一直為民間所習用。從所載方藥來看,唐宋以至明代諸醫家方書,皆從腎與膀胱虛寒立論,用藥重在補腎固澀。

明清時期,拓展了肝經郁熱與肺脾氣虛病機特點。

明清以後,對本病的認識有所發展,張景岳認識到小兒遺尿與發育未全有關。如《景岳全書.遺溺》說:“夢中自遺者,惟幼稚多有之,俟其氣壯而自固,或少出調理可愈,無足疑也。”清.林佩琴《類證治裁》還提出從“調補心腎”著手治療遺尿。

現代醫家通過x線診斷,發現頑固性遺尿的患兒,有些與隱性脊柱裂有關,聯系腎主骨,腎虛則骨裂,使遺尿與腎的關系,得到進一步證實。

【病因病機】

尿液的生成、排洩與肺、脾、腎、三焦、膀胱有密切關系。其病因主要為腎氣不足,肺脾氣虛,肝經郁熱。

腎氣不足下元虛冷為遺尿的主要病因,多由先天不足引起,如早產、雙胎、胎怯、髒腑及脊骨發育未全,神氣未充,都能影響腎氣固攝,致使膀胱失約而成遺尿。

脾肺氣虛由後天不足引起,如素體虛弱,屢患咳喘瀉利,或大病之後,肺脾俱虛,肺經治節不行,脾氣下陷,三焦氣化失司,則膀胱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0~3個月的寶寶是經常抱著好,還是躺著好?可以一哭鬧就抱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