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孩多動症有哪些症狀?正文

小孩多動症有哪些症狀?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用影響兒童的心理發育。不少患兒未能找到病因。
近年積累的資料提示本病有神經生理基礎異常認為多動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與腦內兒茶酚胺系統(去甲腎上腺素等,其前身為多巴胺)功能不足有關。動物實驗中用藥物使大鼠腦內多巴胺的存儲減少或耗竭時動物出現活動過度症。給動物服用苯丙胺以提高腦內多巴農墾在突觸部位的含量,提高多巴胺神經元的活性可使動物安靜。臨床上苯丙胺及丙米嗪(均有加強腦內突觸部位多巴胺含量的作用)對治療患兒活動過度有效。在丙磺舒試驗中測定患兒腦脊液中多巴胺代謝產物的含量,亦發現較對照組低。
最近用pet研究發現多巴胺受體的密度與兒童發育有關多巴胺受體密度的特異性變化是直到少年期才成熟。多動兒童易被影響的區域認為是前葉的多巴通路。神經心理研究提示多動兒童的葉功能未經成熟人們認為前葉皮層與兒童的沖動和攻擊行為有關。測定發現多動兒童的局部腦血流,主要是發現半葉和尾狀核兩個部位受累有些研究已證明用藥使基底節和中腦的血流增加,而便運動區的血流減少。這些發現可以解釋為什麼服利他林後可使多動兒童的注意力能協調精細動作和粗大運動其它研究多集中在丘腦,網狀激活系統和前中腦束。多動兒童和正常對照比較神經內分泌也有些區別,研究發現多動獨的生長激素對苯丙胺或利他林的反應是不同的,這進一步明了多動和正常兒童有生物學的不同
不論是皮膚電位還是誘發電位的研究均發現多動症兒童一般對刺激表現為覺醒水平的不足,以前的研究也發現覺醒水平不足與反社會行為和品行障礙有關,因為覺醒不足獎懲行為在一般心理水平不能起作用,多動症兒童難以吸取以前教訓,其行為問題也難以矯正。
[編輯本段]中醫對兒童多動症病因的認識
中醫學將兒童多動症的病因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先天禀賦不足:由於孕母妊娠期有宮內窒息史等各種因素,影響了胎兒的正常發育;或者父母精神神經系統健康欠佳,致使患兒素體虛弱,陰陽失調。
(2)飲食因素:飲食中營養成分不足,或營養成分搭配不當,或過食生冷損傷脾胃,造成氣血虧虛,心神失養;過食肥甘厚味,產生濕熱痰濁,阻滯氣機,擾亂心神。
(3)外傷和其他因素:產傷以及其他外傷,可使兒童氣血阏滯,經脈不暢,以及心肝前養而神魂不安;或由於其他疾病之後,雖原發病痊愈,但已造成氣血不足或氣血逆亂,使心神失養以致神不安藏。
[編輯本段]症狀體征
小兒多動症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一詳盡采集多動症的病史,家族中有無類似疾病或其他神經精神病史,患兒的母孕期情況及幼兒期生長發育的疾病史
二臨床特點:
(1)活動過度:大多始於幼兒早期進小學後表現顯著。上課時小動作不停,撕書把書本塗得不成樣子,凡能碰的東西部要碰,喜挑逗常與同學斗毆。
(2)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時不專心上課時專心聽課的時間短,對來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應。
(3)情緒不穩沖動任性,會無故叫喊,無耐心做事急匆匆。
(4)學習困難:患兒智力正常但由於多動帶來學習上的困難,部分兒童存在認識活動障礙和綜合分析障礙。病程通常為7歲前起病,病程持續6個月以上。
三鑒別診斷:
需與廣泛性發育障礙精神發育遲滯,兒童期精神障礙、器質性精神障礙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和藥物副反應等相鑒別。
因到目前為止尚無明確的病理變化作為診斷依據,所以目前仍主要是以患兒的家長和老師提供的病史,臨床表現特征體格檢查(包括神經系統檢查)精神檢查為主要依據:
1症狀標准:與同齡的大多數兒童相比下列症狀更常見,需具備下列行為中的八條。
(1)常常手或腳動個不停或在坐位上不停扭動(年長兒或少年僅限於主觀感到坐位不安)。
(2)要其靜坐時難以安靜坐
(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戲或集體活動中不能耐心地排隊等待輪換上場
(5)常常別人問話未完即搶著回答
(6)難於按別人的指示去做事(不是由於違抗行為或未能理解所致)如不做完家務事。
(7)在作業或游戲中難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換另一件事
(9)難以安靜地玩
(10)經常話多
(11)常打斷或干擾擾亂別人的活動如干擾其他兒童的游戲。
(12)別人和他/她說話時常常聽非聽
(13)常常丟失在學校或家中學習和活動要用的物品(如玩具,鉛筆,書和作業本)
(14)常常參與對身體有危險的活動而不考慮可能導致的後果(不是為了尋求刺激)
2病程標准:通常於7歲前起病,病程持續6個月以上。
3排除標准:不是由於廣泛性發育障礙、精神發育遲滯、兒童期精神障礙器質性精神障礙。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和藥物付反應等引起。
4嚴重程度分類:
(1)輕度:症狀符合或稍微超過診斷標准所需症狀僅有微小的或沒有學校和社會功能的損害。
(2)中等:症狀和損害在輕度和重度之間
(3)重度:超過診斷標准所需症狀很多有明顯廣泛的學校、家庭和伙伴關系的社會功能的損害。
多數患兒自嬰幼兒時期即易興奮多哭鬧、睡眠差、喂食較困難不容易養成大小便定時習慣、隨年齡的增長,除活動增多外有動作不協調,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時間很短,知為無目的情緒易沖動而缺乏控制能力,上課不守紀律和學習困難。患兒智能正常但因精神集中,聽覺辨別能力差和語言表達能力差,學習能力較一般低臨床症狀以學齡兒童較為突出:上課時話多、小動作多、激動好與人爭吵;行為目的不明確,如拿人東西,有時不避危險;在集體活動中不合群;在家長面前倔強不聽話、冒失、無禮貌有些患兒采取回避困難的態度,變得被動、退縮年齡增長後,不少兒童出現學習困難,雖然多動症兒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然而由於以上症狀,仍給學習帶來一定困難。部分多動症兒童存在知覺活動障礙如在臨摹圖畫時,他們往往分不青主體與背景的關系,不能分析圖形的組合也不能將圖形中各部分綜合成一整體。有些多幼兒童將“6”讀成“9”,或把“d”讀成“b”甚至分不清左或右。前者的改變,屬於綜合分析障礙後者屬於空間定位障礙。他們還有誦讀、拼音書寫或語言表達等方面的困難,多動症兒童未經認真思考就回答,認識欠完整也是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之一。此外多動患兒常顯示一些固定的神經系統軟症狀,如翻掌對指試驗等呈陽性。
一般來講多動兒童的臨床症狀波動有時與兒童所處場合不同,從事的活動不同有關。多動兒童在做作業從事重復性或需巨大努力的活動及做不新奇的事情時,其注意力的維持最困難。有吸收力新的情況五或不熟悉的環境中多動症的症狀可減輕。在連續而直接的強化程度下比局部的和延遲的強化程序,注意力的維持情況明顯好些在指導與經常重復的情況下,兒童多動症完成任務,其注意力的維持問題不大在沒有特別嚴格的規范和嚴格的紀律要求遵守的地方,多動兒童與正常兒童區別不大。其症狀隨情景而波動的現象說明了多動兒童表現的症狀嚴重程度受環境的影響並與其有高度的相互作用。
 
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疾病,這類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與實際年齡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多、沖動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響學習。多動症的發病率為3%左右,男孩約為女孩的4-9倍。
多動症的表現
其核心為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現有以下四個方面。
1、活動過多
這類孩子不論在何種場合,都處於不停活動的狀態中,如上課不斷做小動作,敲桌子,搖椅子,啼鉛筆,切橡皮,撕紙頭,拉同學的頭發、衣服等。平時走路急促,愛奔跑,輪流活動時迫不及待,經常無目的地亂闖、亂跑,手腳不停而又不聽勸阻。
由於自控力差,這類孩子常說一些使人惱怒的話,好插嘴和干擾大人的活動,常引起大人的厭煩。
這類孩子膽大不避危險,不計後果,尤其在情緒激動時,可出現不良行為,如說慌、偷竊、斗毆、逃學、玩火等。敢翻牆爬高,喜爭吵打罵,常稱王稱霸。
注意力不易集中。
這類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不符合實際年齡特點,如上課時,常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靜,實則“走神”、“溜號”,聽而不聞。做作業時,邊做邊玩,隨便塗改,馬馬虎虎,潦潦草草,錯誤不少。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做事常有始無終,虎頭蛇尾。
2、沖動任性
這類孩子由於自控力差,沖動任性,不服管束,常惹事生非。當玩得高興時,又咕又叫,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當不順心時,容易激怒,好發脾氣。這種喜怒無常,沖動任性,常使同學和伙伴害怕他,討厭他,對他敬而遠之。因為患兒不易合群,久而久之也可造成其反抗心理,常常發生自傷與傷人的行為。
學習困難。
這類孩子由於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注意聽講,對教師布置的作業未聽清楚,以致做作業時,常常發生遺漏、倒置和理解錯誤等情況。
部分孩子讀書時可把“6”讀成“9”,或把“d”讀成“b”,甚至左右不分。寫字時,不是多一橫,就是少一豎,或偏旁反寫。畫圖時,不是比例大小失調,就是位置安排不當,這些也是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
這類孩子考試成績波動較大,到3-4年級時,留級的可能相對較多。但因智能正常,如課後能抓緊復習、輔導,尚可趕上學習進度。
多動症的原因
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
有人認為,多動症的發生,可能是由於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住處不能及時傳遞而造成的一種病態。腦內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濃度降低,可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活動,使孩子動作增多。而治療多動症的藥物,其化學結構與去甲腎上腺素相似,服藥後,可通過各種途徑,增加去甲腎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兒動作減少,因此,多動症患兒必須服藥治療。
腦組織器質性損害:
大約85%的患兒是由於額葉或尾狀核功能障礙所致,包括:(1)母親孕期疾病:高血壓、腎炎、貧血、低熱、先兆流產、感冒等。(2)分娩過程異常:早產、鉗產、剖腹產、窒息、顱內出血等。(3)生後1-2年內,中樞神經系統有感染及外傷的患兒,發生多動症的機會較多。
遺傳因素:
大約40%的多動症患兒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親屬,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單卵孿生兒中多動症的發病率較雙卵孿生兒明顯增高,多動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異父、異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於一般孩子,上述幾點均提示遺傳因素與多動症關系密切。
其他因素:
近年,許多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由於教育方法不當及早期智力開發過量,使外界環境的壓力遠遠超過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當前造成兒童多動症(注意力渙散、多動)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攝入含鉛量過度的飲食(不一定達到鉛中毒)也會導致多動。
此外,國內資料表明,在多動症患兒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長中所謂的“嚴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過分溺愛者占7.05%。國外亦有學者認為,暴力式的管教,會使患兒症狀發展,並增加新的症狀,如口吃、擠眉、眨眼。而對患兒漠不關心、放任自流和過於溺愛等,常可能促使症狀出現,或使已有的症狀加重。
怎樣確定孩子是否患多動症
根據國際診斷標准,這類兒童必須有注意渙散、沖動任性和活動過多三個特征。
1、注意渙散
至少具備下列之中的3項:
1.做事情往往有始無終。
2.上課常常不聽講。
3.注間容易隨境轉移。
4.很難集中思想做功課和從事其他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的事情。
5.很難堅持做某一種游戲或玩耍。
2、動任性
1.往往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2.過於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
3.不能有條不紊地做事情。
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5.常在教室裡突然大聲叫喊。
6.在游戲或集體活動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輪換。
3、活動過多
至少具備下列之中的2項:
1.坐立不安。
2.經常奔跑。
3.難於呆在教室座位上。
4.躺在床上還常常扭動翻身。
5.終日忙忙碌碌,沒完沒了。
6.7歲以前開始出現多動現象。
7.至少持續6個月以上。
在應用上述診斷標准時,應注意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寶寶疹子快出完可以洗澡外出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