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生理及解剖缺陷
有些寶寶出現便秘是由於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如腸狹窄、腸梗阻、直腸或肛門狹窄、幽門痙攣、先天性幽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等均可引起便秘。
精神因素
另外,有一些精神上的刺激因素也可引起寶寶出現便秘現象,如生活環境的改變,或者因肛周病變(如肛裂)引起排便疼痛而使孩子懼怕排便,這些都可能導致寶寶出現短期的便秘。
便秘了怎麼辦
寶寶出現便秘後,解出的大便又干又硬,干硬的糞便刺激肛門會產生疼痛和不適感,寶寶懼怕解大便而不敢用力排便,大便總不能排出,便秘也就會越嚴重,大便長時間存留在體內還會使毒素淤積體內,影響正常的新陳代謝,從而產生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那麼,如何盡快讓便秘寶寶積存的大便排出體外呢?
按摩法
手掌向下,平放在寶寶臍部,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推揉。這不僅可以加快寶寶腸道蠕動進而促進排便,並且有助於消化。
開塞露法
將開塞露的尖端封口剪開,管口處如有毛刺一定要修光滑,並先擠出少許藥液滑潤管口,以免刺傷寶寶肛門。讓寶寶側臥,將開塞露管口插入其肛門,輕輕擠壓塑料囊使藥液射入肛門內,而後拔出開塞露空殼,在寶寶肛門處夾一塊干淨的紙巾,以免液體溢出弄髒衣服或床單。同時囑咐寶寶要盡量等到不能忍受的時候再排便,以使藥液充分發揮刺激腸道蠕動、軟化大便的作用,達到最佳通便效果。
甘油栓法
將手洗干淨,然後將圓錐形甘油栓的包裝紙打開,緩緩塞入寶寶肛門,而後輕輕按壓肛門,盡量多待片刻,以使甘油栓充分融化後再排便。
肥皂條法
洗淨雙手,將肥皂削成長約3厘米、鉛筆粗細的圓錐形肥皂條,先用少許水將肥皂條潤濕後再緩緩插入寶寶肛門內。同樣盡量讓肥皂條在肛門內多停留一段時間,以達到充分刺激暢道蠕動的作用。
如果以上方法均不奏效,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檢查是否是由於其他疾病而引起便秘。
如何預防便秘
以上方法不宜長期使用,否則,孩子會產生依賴。應對小兒便秘的根本方法還是要防患於未然,也就是說,預防便秘很重要。父母應該注意從調理寶寶飲食、養成定時排便習慣、保證適當活動量這幾個方面入手。
均衡膳食
寶寶的飲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谷雜糧以及各種水果蔬菜都應該均衡攝入,小寶寶則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或喝些果蔬汁,以增加腸道內的纖維素,促進胃腸蠕動,通暢排便。
定時排便
訓練寶寶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一般來說,寶寶3個月左右,父母就可以幫助他逐漸形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了。從3個月開始,每天早晨喂奶後,父母就可以幫助寶寶定時坐盆,注意室內溫度以及便盆的舒適度,以使寶寶對坐盆不產生厭煩或不適感。
保證活動量
運動量不夠有時也容易導致排便不暢。因此,要保證寶寶每日有一定的活動量。腹部按摩對於還不能獨立行走、爬行的小寶寶,父母要多抱抱他,或適當揉揉他的小肚子,而不要長時間把寶寶獨自放在搖籃裡。
適合便秘寶寶的口服藥
適合嬰幼兒服用的治療便秘的口服藥有媽咪愛、整腸生、金雙岐片、四磨湯口服液等。具體用藥及用量請遵醫囑。
但是,有的嬰兒經常2~3天或4~5天才排便一次,但糞便並不干結,仍呈軟便或糊狀便,排便時要用力屏氣,臉漲得紅紅的好似排便困難,這其實並不屬於便秘。
寶寶幾天不拉,可能是寶寶根本沒吃飽,所以你首先要保證寶寶每天吃飽了。
你還要看他拉出來的是軟便還是硬便。 我的寶寶50天左右時也開始幾天一次大便,最長的一次四天才拉,但是他拉出來的仍是糊狀的軟便,我就知道他不是便秘。便秘是指拉出來硬硬的條狀或顆粒狀的大便。你不用著急,這麼小的寶寶是這樣的,她還沒養成每天定時拉大便的習慣,也就是說她還根本不會大便,這樣你就更不能用開塞露了,越用越依賴,大便反射越麻木,越用越不知道自己拉。
你需要每天幫寶寶按摩肚子,就是用你中間的三個手指,繞著寶寶的肚臍順時針按摩,一次5分鐘,每天早晚各一次,能幫助寶寶加快腸蠕動,使寶寶產生大便反射。
另外,從孩子兩個月起就應該訓練良好的排便習慣,使他按時排便,排便最好在清晨或晚上臨睡前,早晨排便最好,晚上大便則可使孩子夜裡睡得踏實。飯前大便可使孩子吃得好,但不要飯後大便。媽媽先觀察孩子排便的情況,然後根據孩子的情況,有意識的定時排便,排便時媽媽要和他一起發出“恩恩恩”的聲音。 你可以嘗試下面的方法來緩解寶寶的便秘:
1.讓寶寶多運動。如果你的寶寶能爬了,讓他多爬幾圈。如果寶寶還不會爬,可以試著幫他做腿部運動:讓寶寶仰面躺著,輕輕拉他的雙腿做向前劃圈的動作,就像他在蹬自行車一樣。
2.按摩寶寶的肚子。找到寶寶肚臍以下三指寬的地方,用指尖輕輕、穩穩地按壓。按到你能感覺有點硬或有塊狀東西的程度,再輕輕地持續按壓大約3分鐘。
3.如果你給寶寶吃配方奶,問問他的醫生是否需要換其他牌子的奶粉。有些寶寶改吃大豆配方奶後便秘的情況會好些。
4.如果寶寶能夠吃些輔食了,你可以考慮把米粉換成大麥或燕麥,或者在寶寶的日常谷物食品中添加水果泥或蔬菜泥。
5.當你的寶寶開始吃各種輔食後,你可以咨詢醫生是否能在寶寶的谷物食品中添加一小勺麥麸來增加寶寶攝入的纖維量。減少給寶寶吃容易引起便秘的食物(比如大米、煮熟的胡蘿卜)。可以在寶寶的谷物食品中加入一點蘋果汁或幾勺梨、杏的果泥來改善寶寶的排便狀況。
6.多給寶寶補充液體有助於使大便變軟。如果你的寶寶已經2個月以上了,可以開始每天給他喂少量的水。寶寶的便秘改善後,再少喂或不喂。如果你的寶寶剛剛2個月,或者不到2個月,你需要先咨詢醫生的意見,再采取措施。
7.問問醫生有那些治療方法可以選擇。看看有沒有幫助大便軟化的非處方藥能使你的寶寶排便更順暢,千萬別在未經醫生允許的情況下給寶寶吃通便藥。如果你的寶寶便秘嚴重,醫生可能會建議你給寶寶用甘油栓(甘油和硬脂酸鈉混合制劑,用於排空直腸),比如開塞露。這種栓劑能刺激直腸,幫助寶寶排便。偶爾用用沒什麼壞處,但不要經常給寶寶用,因為你的寶寶可能會對藥物產生依賴。
8.如果你寶寶拉的大便又硬又干,把肛門口周圍細嫩的皮膚都撐破了(這叫做肛裂,你能夠看到傷口或一點血跡),你可以在這些部位給寶寶抹點含蘆荟的潤膚液幫助傷口愈合。但是別忘了向醫生說明寶寶有肛裂的情況。
http://cache.baidu.com/c?word=%a5%ae%a4i%3b%abk%af%b5&url=http%3a//www%2evghtpe%2egov%2etw/%7epeds/ped/constip%2ehtm&p=ce61c64ad3872dff57efdb627f&user=baidu
幼兒便秘
作者:宋文舉主任
何謂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次數不正常的減少,也可以說是排便作用的延遲。食物從口到大腸的時間有一定,每天的食量也相差不多,所以糞便堆積的速度也一定,所以每天能在固定的時間激發排便作用。假如食物到大腸的速度減慢,或食量減少,則糞便堆積速度遲緩,排便作用自然延後。同時由於大腸中的糞便停留時間長,水份被吸乾,糞便就堅硬如石,便會引起排便的困難與痛苦了。 由於每個人的飲食生活習慣及體質不同,有的人,一天要解二、三次大便,但也有些人要二、三天才解一次,怎樣才是正常的排便次數呢?據調查正常人中有61%每天解一次,30%為一天解多次,有9%為數天才解一次。事實上,一般人的感覺是,如果每天通便一次,會覺得很舒服,身體的機能也比較好。如果糞便久留在大腸,則其中種種有害的物質會被腸壁吸收,而對身體有害。
當食物殘渣進入大腸的速度加快,或數量急劇增加,則在短時間內就有足夠的糞便引發排便作用。所以一天要解好幾次。也因為糞便在大腸內停留的時間較短,大腸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吸收糞便中的水份,所以大便也較稀軟而不成形,患有慢性腸胃炎或消化不良的人,就是因食物中的養份不能充分吸收,而增加了糞便的量,同時在腸胃炎時,不但腸的蠕動速度加快,而且分泌物也增加,更造成了「輕度腹瀉」的原因。
兒童便秘的原因有那些? 1.食物中所含的纖維或渣滓太少: 現代兒的飲食多為奶粉及偏愛精制與可口的食物,所含的纖維太少,以致糞便的量不足以激發排便反射作用,而當量夠時,糞便已經因貯積過久而堅硬如石了。 2.水份不足: 飲水不夠,導致糞便乾燥,不易排出,有些父母,為了避免小兒尿多的不方便,故盡量少與喝水,而連帶而來的就是大便的硬結。 3.排便反射作用鈍化: 這是便秘最常見的原因,正常當直腸有足量的糞便存在時,便可引發排便反射,產生排便意識,但如果此時忙碌或不便,將排便意識刻意加以抑制,久而久之,排便反射作用也隨之鈍化了,以後,即使直腸堆滿了糞便,它也不再輕易發出排便的信號了。 4.痙攣性便秘: 常見於慢性焦慮症的病患,因精神緊張,情緒不安,使得結腸呈痙攣狀況,腔徑變小,糞便無法向下移動,此種患者,有時會有交替性腹瀉,其大便常呈小丸狀且帶有過量的黏液。 5.藥物作用: 有些止咳藥水、治潰瘍用的制酸劑、麻醉止痛劑、抗高血壓藥、及鎮定劑等,容易抑制大腸的蠕動,或使大便質地變硬而引起排便的困難。
經常使用瀉劑有那些壞處? 1.常用瀉劑來維持腸道之暢通,最大的壞處是會破壞自然的排便反射作用,使便秘更趨惡化。不用瀉劑就不排便,造成所謂的「瀉藥依賴性」。 2.瀉藥的數量是愈用愈大,結果是愈來愈無效。此時,治療起來就更困難了。 3.瀉藥所造成的人為腹瀉,會引起某些電解質的喪失,及蛋白流失的小腸病變。 4.有些礦油類的瀉劑,還會影響維他命a的吸收。
總而言之,偶而用瀉劑來解除便秘之苦是無大礙的,如在旅行之時,由於飲食起居不正常而引起便秘,就有賴於其的幫助使大便暢通,但若長期天天使用,則將會造成得不償失的後果。
如何克服便秘? 1.飲食定時: 尤其應有豐盛的早餐,在吃過飯後,因為「胃—大腸反射作用」,大腸的蠕動力最強。因此,若在餐後再稍微散步走動一下,則可產生便意,所以在餐後半小時左右大便是最順乎自然的方式。 2.最重要的是,不管在什麼時間,寶寶一有便意,就得讓其方便為先。 3.多吃富含纖維的蔬菜和水果: 植物中的纖維不但可以增加糞便的份量,也可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便。 4.多喝開水: 每天至少喝充足的水份,有助糞便軟化及腸壁潤滑。 5.多做運動: 適量的運動,不但可增進心肺的機能,也可增加腸胃蠕動強化腹部肌肉,而有利於正常的排便。仰臥起坐及騎腳踏車是兩種鍛鍊腹部肌肉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6.取蹲姿解便: 蹲姿是最自然的排便姿勢,此種姿勢比坐姿更易在腹部施力。目前一般使用的坐式抽水馬桶太高,無法采用蹲姿,除建議廠商針對國人體型,制造較合適的馬桶外,暫時之補救方法,可置矮凳於馬桶兩側,雙足踏於其上,如此則較近似自然的排便姿勢。 7.避免容易引起便秘之食物或藥物: 避免濃茶、巧克力、乾酪、馬鈴薯等容易引起便秘之食物,常用的止咳藥、制酸劑等亦易致便秘,如必須服用,則需加補助藥以平衡之。 --------------------------------------------------------------------------------------------------------------
http://www.92study.c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