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youeredu/jtjy/xlxw/bianmi/200609/youeredu_20060912145645.html
幼兒便秘
通常有排便上的困難,醫師會建議先由飲食上來改善:多吃蔬菜水果,促進大腸的蠕動,加速排便。其次使用軟便劑:一般短期使用沒有問題,但是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可能會傷害到腸粘膜及腸神經,或造成電解質異常,或反而造成腹瀉情形。自幼養成正常排便的習慣,例如每日定時讓寶寶坐馬桶,即使沒有大便也要讓他坐個十來分鐘。涼水或鮮奶對某些寶寶是有促進腸蠕動及排便的作用。 腸神經的問題: 如巨腸症,其特性為自幼即有排便困難,腹脹現象。確切的診斷需要藉助於特殊的消化道攝影、腸粘膜切片及腸動力學方面的檢查。如果確定為巨結腸症,就必須以手術切除有問題的一段腸子。 肛門異常: 肛門的開口位置異常,使得大便出路拐彎抹角的很不順而排便困難,此問題需要看醫生來發現,必要時也是要以手術矯正。 肛門裂口:因大便過粗硬,將原本肛門口的黏膜撐裂了,就如同傷口般的反反覆覆,每次排便時會疼痛,久之,寶寶就不願意解大便了。因此最好能找醫師做詳細的檢查,以確定根本原因所在,對症治療才為上策。 另有少見的便秘原因是甲狀腺功能不全。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全,又稱克汀病或呆小症。患兒除便秘外,還表現為皮膚粗糙,體溫低下,少吃懶動;很少啼哭,哭則聲如“老鴨叫”;腹脹,面與下肢似腫非腫,面容呆板,舌常外伸。有經驗的兒科醫生,只要仔細檢查多會考慮此病。若上述兩病症狀尚不明顯時,則非做進一步檢查不可。此兩種病雖說不可不防,但畢竟少見,若經醫生排除後,便不必耿耿於懷。但長期便秘者就不能單靠開塞露或食物調節,需要就診排除可引起便秘的疾病。 上一篇幼兒教育:兒童便秘防重於治
下一篇幼兒教育:嬰兒便秘 --------------------------------------------------------------------------------------------------------------
http://www.zc999.net/bm/20060511665.htm
幼兒便秘
小兒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之小兒常見症狀,俗稱大便不通。 民間治愈本病不乏奇方妙藥。 1:敷臍療法 處方:蔥白、淡豆豉、生姜各10克,食鹽3克 用法:諸藥混合搗爛,調成稠膏狀,貼敷臍部,覆蓋紗布,膠布固定,日換1次 療效:敷藥1-2天,有效率達100% 2:足部敷藥療法 處方:黃連5克 用法:藥研細末,加溫開水適量調成糊狀,睡前貼敷右足湧泉穴,膠布固定,次晨取下。 療效:用藥一次,通便有效率達100%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2219:52 如果嬰兒飲食太少,消化後的余渣就少,自然大便也少。奶中糖量不足,可以便大便干燥。如長期飲食不足,則形成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缺乏力量,不能解出大便,可出現頑固性便秘。大便的性質與食物成分有關,如果食物含有多量的蛋白質而缺少碳水化合物(糖和澱粉),則大便干燥而且排便次數少;如果食物中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則排便次數增加且大便稀軟;如果食物中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則大便潤滑。某些精細食物缺乏渣滓,進食後容易引起便秘。有些小兒生活沒有規律,沒有按時解大便的習慣,使排便的條件反射難以養成,導致腸管肌肉松馳無力而引起便秘。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營養不良、佝偻病等,可使腸管功能失調,腹肌軟弱或麻痺,也可出現便秘症狀。嬰幼兒一般每天1-2次大便,便質較軟,若兩到三天不解大便,而其他情況良好,有可能是一般的便秘。但如果出現腹脹、腹痛、嘔吐等情況,就不能認為是一般便秘,應及時送醫院檢查。幼兒一天一次大便屬於正常,但有的小兒兩到三天解一次大便,而且大便質軟量多,也屬正常。小兒發生便秘以後,解出的大便又干又硬,干硬的糞硬刺激肛門產生疼痛和不適感,天長日久使小兒懼怕解大便,而且不敢用力排便。這樣就使腸子裡的糞便更加干燥,便秘症狀更加嚴重。人乳喂養的嬰兒發生便秘較人工喂養兒少。如果出現便秘,可在人乳喂養的同時加橘子汁、糖或蜂蜜。牛乳喂養的嬰兒發生便秘,可酌減牛奶總量,在牛奶內增加糖(二歲內幼兒不要添加白沙糖和蜂蜜)量至8%-10%,還可以加橙汁、梨汁、棗汁或白菜水,以刺激腸蠕動。建議在牛奶中添加些益生元膳食纖維--黃金雙歧因子,能迅速增殖寶寶腸內雙歧桿菌,促進寶寶對鈣和其它營養物質的只收,能起到調理通便的目的,預防和改善寶寶便秘的現象. 解除嬰兒便秘的方法
便秘是指腸子運動緩慢,水分吸收過多,導致大便干燥堅硬,次數減少,排出困難。由於嬰兒膳食種類較局限,常吃的食物中纖維素少而蛋白質成分較高,因此很容易發生便秘,嬰兒便秘時,主要表現為每次排便時啼哭不休,甚至發生肛裂。肛裂的發生使嬰兒對大便產生恐懼心理,造成惡性循環,時間久了,可引起腹脹、食欲減退和睡眠不寧等症狀。因此,嬰兒便秘應及時解除。由於嬰兒的胃腸道神經調節不健全,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若用藥物通便,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發生腹瀉等。所以,對嬰兒便秘,食物療法是最理想的。
一、食物療法:對嬰兒便秘首先要尋找原因,若系母乳喂養,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有體重不增,食後啼哭等。對於這種便秘,只要增加乳量,便秘的症狀隨即緩解。牛奶喂養的嬰兒更易發生便秘,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過多,因而使大便干燥堅硬。這種情況可減少奶量,增加糖量,即把牛奶的含糖量由原來的5~8%增加到10~12%,並適當增加果汁。不滿3~4個月的嬰兒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因奶糕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部分發酵後,可刺激腸蠕動,有助於通便。對於4~5個月以上的嬰兒,可適當增加輔食,最好將菠菜、卷心菜、青菜、荠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內同煮,做成各種美味的菜粥給寶寶吃。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纖維素等食物殘渣,可以促進腸蠕動,達到通便的目的。此外,輔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等,可促進腸子肌肉張力的恢復,對通便很有幫助。嬰兒便秘經以上飲食調整效果仍不佳者,可給寶寶飲服蜂蜜水,即常服蜂蜜水或將蜂蜜放入牛奶中喂養,效果較好。也可吃點大蕉,短期內即能發揮潤腸通便的作用。此外,蓖麻油亦是通便佳品,嬰兒便秘時可食用,每次5~10毫升,通便效果顯著。也可用豆油替代,但須熬開冷卻後再食用。每次5~10毫升即可。
二、訓練排便習慣:嬰兒從3~4個月起就可以訓練定時排便。因進食後腸蠕動加快,常會出現便意,故一般宜選擇在進食後讓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條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藥物處理:嬰兒便秘經以上方法處理仍不見效的,可以采用開塞露通便。開塞露主要含有甘油和山梨醇,能刺激腸子起到通便作用。使用時要注意,開塞露注入肛門內以後,家長應用手將兩側臀部夾緊,讓開塞露液體在腸子裡保留一會兒,再讓孩子排便,效果就好,在家庭中也可用肥皂頭塞入小兒肛門內,同樣具有通便作用。 可能上火了,母親要注意一下飲食,多給孩子喝點水,小孩子便秘很容易導致肛裂的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