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寶寶發燒不退怎麼辦正文

寶寶發燒不退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3包臣功再欣,晚上一量,體溫到了39.2度,醫生給開了泰諾,
頭孢克肟顆粒,晚上是沒有發熱了,但早上再量體溫,
又到了39度,怎麼辦?小兒好象沒有任何不適,還是一樣的調皮,
一樣的可愛.請問醫生,象我寶寶這種情況要怎麼處理呢?
 

首先我要明確表示我的醫生身份,
而且我盡可能以我的專業知識對你的問題作出詳細的解答。
九個月的寶寶從生理上講,從5-
6個月之後從母體獲得的抗體逐漸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未成熟,
故易患各種急性病症如上呼吸道感染。但為什麼會發熱,
這裡就先說說發熱的病因和機制。通常,
發熱是由發熱激活物作用於機體,
激活產內生致熱原細胞產生和釋放內生致熱原,
再經一些後繼環節引起體溫升高。致熱物質包括如細菌;病毒;
真菌;螺旋體等和體內如抗原抗體復合物及類固醇等。
發熱體溫調節機制主要是體溫調節中樞把體溫調定點上移而致發生的
。而且對機體來說,發熱有時是種保護機制,
能殺死一些對機體有害的細胞和外來入侵物質。但是,
體溫過高也會傷害自身的細胞。
所以必須要有施防止這種對機體的傷害,
尤其是對重要的細胞如腦細胞和組織。
所以只要是體溫在適當超正常高度,
對寶寶采取觀察和相應措施是正確的。
也就是說你們去看的醫生的建議是正確的。寶寶現在正處於發育期,
各種細胞和組織及機體系統還不成熟,一定要注意保護,
高熱是降溫是必須的,燒壞了腦細胞和組織後果是很嚴重的。
至於你媽媽說的,那簡直就是毒藥,小兒怎麼能和大人相比。
成人的機體耐受能力和防護能力是很強大的,組織器官也是成熟的,
而且有自我感知和分析反應能力。
寶寶感冒了發高熱你若還和成人一樣悶在被子裡想發汗,
那無疑是謀殺!采取一些如頭部冷敷;酒精擦浴,
吹風體表降溫等措施才是正確的。
其它如充分休息,多飲開水,保持呼吸道通暢等,小兒除必須的,
盡量少用藥吧。

 
看醫生
 
媽媽不要著急,配合醫生治療是最重要的!
 發燒本身又幫住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發燒時不必急著退燒的。盲目退燒往往引發很多不良反應,由於退熱快、出汗多,易導致虛脫、循環系統的問題。

體溫38到38.5℃時: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多喝水
 將寶寶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洗澡,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熱散出;另外水汽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每次泡澡約10到15分鐘,約4到6小時一次。多給寶寶喝水,有助發汗,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

體溫38.5℃以上時:考慮使用退燒藥
 一般當寶寶在體溫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考慮使用退燒藥,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到6小時。常用退燒藥包含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

水劑:較溫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如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寧滴劑等。
 錠劑:由於給寶寶喂藥比較困難,很少使用這類劑型的退熱藥,大部分已經被各種退熱糖漿代替。

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當小孩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但使用次數很少,因密集使用易退燒過度,使體溫降得太快,或是反復刺激肛門,造成腹瀉等。
 針劑:大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寶寶甚至會過敏休克。然而目前並沒有針對退燒針所作的過敏試驗,因此除非無法使用口服退燒藥(如嚴重嘔吐或禁食中)且無法使用肛門塞劑(如嚴重腹瀉),用盡方法仍無法退燒,最後以不才會考慮打退燒針。
 不同的退熱藥最好不要隨意互相並用,因為劑量不好控制,還是單獨使用比較安全。還有,退燒藥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數或將劑量增加。
 體溫39℃以上時:加用冷水枕
 可在使用退燒藥的基礎上加用冷水枕,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局部散熱。現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溫度也不會太低,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但不建議6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嬰兒不易轉動身體,會造成局部過冷而凍傷或導致體溫過低。
 體溫超過40℃時:溫酒精拭浴
用溫酒精擦浴可降低全身的溫度,要注意一定要用“溫水”加上70%的酒精,以1:1的比例稀釋,稀釋後的水溫約為37到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會讓寶寶覺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擦拭後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等5到10分鐘,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體內的血液循環到身體表面,又使皮膚變熱時,再重復第二次,如此重復三次左右,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由於退燒速度較快,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且體溫超過40℃以上不易退時使用。
 
發燒可以說是寶寶最常見的體征了。據統計,一般情況下因發燒去醫院的孩子占到兒童門診量的10%~15%。也難怪,看到孩子小臉燒得紅彤彤的,渾身滾燙,再鎮定的家長也難免慌了手腳。
孩子發燒了該怎麼辦?退燒是最好的辦法嗎?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呢?
專家解疑
孩子發燒,別急著降溫
首先別忙著退燒,而是要搞清楚孩子發燒的原因。發燒不是一種疾病,它就像是身體的一個警鐘,提醒你身體內部出現異常情況。同時,發燒也是我們身體對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種防御措施,從某種程度來講,適當的發燒有利於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有利於病原體的清除。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燒,就不要急於馬上退燒,否則會掩藏真正的病因。
引起孩子發燒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傳染病都有可能出現發燒的症狀。另外,一歲以內的小寶寶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腸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現發燒的情形。許多情況必須經由醫師判斷,才能知道發燒的真正原因。
細菌或病毒,兩類感染用藥完全不同
一般來說,細菌與病毒是造成寶寶受到感染的最常見致病源,這兩種情況導致的發燒,處理辦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細菌感染,只要選准抗生素,治療效果就會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可以服用病毒靈、板藍根沖劑、金銀花等。病毒感染的發熱到一定時間就會自行下降,切不可因為發燒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麼藥都一股腦用上。
寶寶發燒,藥別混著吃
是否給孩子吃退燒藥,需要權衡一番利弊。藥物當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讓寶寶舒服點兒;但也很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2個月以內的嬰兒禁止使用任何退熱藥品。在一般情況下,藥物退熱治療應該只用於高燒的孩子。服用的方法和劑量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去做。我們建議:在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再給孩子吃退燒藥。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熱驚厥史,不妨在38攝氏度時就給孩子吃退燒藥。
尤其應該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長給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種類的退燒藥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藥半小時沒退燒,又加栓劑,然而各種藥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藥效重疊。結果燒退得太猛太急,使得體溫速降至36攝氏度以下。又產生新的問題。家長可以選定一種退燒藥,熟悉它的使用劑量和間隔時間,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物理降溫的最佳方法
除了藥物退燒,運用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幫助發燒的孩子降溫。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溫或溫水擦浴三種辦法,那麼,哪種方法最適合寶寶呢?
酒精擦浴是以前人們常用的退燒方法,但是現在不提倡給寶寶用這種方法,用酒精擦拭寶寶的身體,會造成孩子皮膚快速舒張及收縮,對寶寶刺激大,另外還有可能造成小寶寶酒精中毒。
用冰枕或冰敷額頭方式退燒,是許多家長經常采用的。但六個月以內的孩子不宜使用這種方式,因為小寶寶易受外在溫度影響,使用冰枕會導致溫度下降太快,讓寶寶難以適應。另外,寶寶發燒時全身的溫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溫作用,倒不如溫水擦拭寶寶全身效果好。
溫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溫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後背。使皮膚的高溫(約39℃)逐漸降低,讓寶寶覺得比較舒服。這時還可以再用稍涼的毛巾(約25℃)擦拭額頭臉部。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這些降溫處理時,如果孩子有手腳發涼、全身發抖、口唇發紫等所謂寒冷反應,要立即停止。為什麼呢?當病源侵入人體後,體溫都要升到一個相應的溫度,這就是設定溫度。降低設定溫度是給孩子退燒的關鍵。因為設定溫度若不改變,散熱的同時,身體仍然會發動產熱作用來達到目標體溫。這時用冷水給孩子擦澡,企圖通過散熱來退燒,不但無效,反而讓孩子發抖寒戰,非常痛苦,所以必須先用退燒藥物,降低設定溫度,這時再輔助物理散熱,體溫才會真正降下來。
多穿點還是少穿點?
寶寶發燒後,常常有一個問題讓家長猶豫不決:究竟發燒時應該多穿衣服免得發抖,還是脫掉衣服幫助散熱?其實,加減衣服要配合發燒的過程。當設定溫度提高、體溫開始上升時,孩子會覺得冷,此時應添加長袖透氣的薄衫,同時可以給予退燒藥。服藥半小時之後,藥效開始發揮,設定溫度被調低了,身體開始散熱反應,孩子會冒汗感覺熱,此時就應減少衣物,或者采用溫水拭浴幫助退燒。
孩子發燒時不可多吃雞蛋
孩子發燒後,通常都會出現食欲不佳的現象,這時候應該以流質、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如奶類、藕粉、少油的菜湯等。等體溫下降,食欲好轉,可改為半流質,如肉末菜粥、面條、軟飯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另外,要多喝溫開水,增加體內組織的水分,這對體溫具有穩定作用,可避免體溫再度快速升高。
當孩子發燒時,許多家長覺得應該補充營養,就給孩子吃大量富含蛋白質的雞蛋,實際上這不但不能降低體溫,反而使體內熱量增加,促使嬰兒的體溫升高,不利於患兒早日康復。
專家錦囊
幾招簡單的退燒法
(1)多數寶寶發燒是因為受涼感冒引起,如果寶寶發燒時手腳冷,舌苔白,面色蒼白,小便顏色清淡,父母可用生姜紅糖水為之祛寒,在水裡再加兩三段一寸長的蔥白,更有利寶寶發汗。
(2)如果寶寶發燒咽喉腫痛,舌苔黃,小便黃而氣味重,說明孩子內熱較重,這時不能喝姜糖水,而應喝大量溫開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鹽。
........希望你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了解詳情,請看
參考資料:
http://www.bbyin.com/q/postview.asp?qzid=62&tid=17069

 
發熱是一個信號,它告訴媽媽,寶寶的身體出問題了。

很多時候,疾病是從發熱開始的。當你摸到孩子的額頭溫度升高時,你該做些什麼呢?

發熱就像是身體的一個警鐘鳴響,它提醒你,身體內部出現異常情況。孩子也是如此,雖然體溫升高並不一定是生病,但當他們生病的時候,卻常常伴有發熱。若你的寶寶發熱了,你知道該做什麼嗎?

怎樣判斷寶寶是否在發熱

正常情況下,人體溫度在一定的范圍內波動。一般腋窩溫度為36-37.4℃,所以人們經常將體溫超過37.5℃定為發熱。37.5-38℃為低度發熱,38.1-39℃為中度發熱,39-40.4℃為高熱,40.5℃以上為超高熱。

正常小兒的體溫容易受感染、環境以及運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小兒體溫的升高不一定是異常的升高,也就是說體溫的升高不一定就是發熱。小兒在哭鬧、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動後體溫也會升高,但是溫度升高幅度在37.5-38.0℃之間。

體溫升高是由於哭鬧、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動導致肌肉產生了更多的熱量,從而導致了體溫的增高,待停止運動後會很快會恢復到正常。這種短暫的體溫波動,且全身狀況良好,又無其他異常表現的情況,家長可繼續觀察孩子體溫變化,一般不需任何處理。但如體溫異常升高,超出正常值在一定時間內不下降反而上升,則應考慮是疾病所致。

如何測量寶寶的體溫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三種:測定腋溫、測定口腔溫度和測定直腸溫度。

[1] [2] [3] 下一页

如何做好家長,怎樣教育孩子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