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孩拉肚子怎麼辦正文

小孩拉肚子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圍膿腫,形成肛瘘。腹瀉刺激可致肛裂疼痛加重,腹瀉可形成肛門部充血,糞便刺激使痔塊粘膜水腫,隨大便脫出肛門外,形成嵌頓痔或致炎性外痔。長期腹瀉還可導致直腸脫垂等一系列病變。
此外,腹瀉日久還可導致肛門疾病的全身症狀,如貧血、消瘦、乏力、倦怠等。

西醫是如何認識腹瀉的?
西醫對腹瀉的看法,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
①感染:即由於腐爛變質食物,寄生了各種細菌、病毒、真菌、原蟲及蠕動類寄生蟲,這樣的食物,通過口腔進入消化道,或腹部受冷熱刺激過強,使腸道內菌群失調,均可引起腹痛、腹瀉。
②胃腸腫瘤和炎症:晚期胃癌、直腸癌、慢性胃腸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腸克隆氏病等,都可引起急性、慢性的滲出性腹瀉。
可見糞便中附有滲出液、粘液及膿血,排便次數增多,但糞便培養無致病菌生長。
③腸道運動異常,腸蠕動亢進:一些腸系疾病如闌尾炎、憩室炎等可使結腸蠕動亢進而腹瀉;此外,類癌綜合征分泌的血清素,肥大細胞增多病分泌的組織胺,胃泌素瘤分泌的胃泌素,甲狀腺髓樣癌分泌的前列腺素、血清素和低血鈣素等,都可使腸道蠕動增加,引起腹瀉。
工作學習過度緊張、精神受刺激過強,可使胃腸道功能紊亂,發生腹瀉。此外,結腸過敏也可導致腹瀉。
一些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的藥物,也可導致腹瀉。
④腸對脂肪吸收不良:本類腹瀉糞便呈淡黃色或灰色,油膩糊狀,氣味惡臭。
⑤中毒:食物中毒,以及細菌的外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毒蕈中毒,河豚中毒等,引起腹瀉。
砷、汞、酒精、四環素、紅霉素等化學物質中毒,也可引起腹瀉。
牛奶、魚、肉、蝦、蟹過敏者,也可發生腹瀉。

腹瀉的西醫治療有哪些方法?
對症治療是西醫治療腹瀉的主要手段。
①抗生素:對明確診斷為細菌感染者,要及時使用抗生素。
②收斂止瀉藥:選用次碳酸鈉、氫氧化鋁凝膠或復方樟腦酊對症治療。
③解除腸痙攣藥:使用復方苯乙哌啶、阿托品、普魯苯辛或鴉片酊進行治療。
④理療:選用場效應治療儀,對腹部進行治療。但需要明確診斷除外細菌感染。
⑤熱敷:用熱水袋置於腹部,有助於腹瀉的治療。

如何診斷及鑒別診斷各種腹瀉?
診斷及鑒別診斷應按下列項目進行:
①病史及症狀
a.病史:從疾病的發病起因,病變過程,發病的年齡及其性別,飲食情況,經常使用的藥物,以及服用止瀉藥或導瀉藥的使用情況都應了解。同時了解患者伴有哪些疾病和症狀,並判斷其與腹瀉有無關系,有何關系。
b.症狀:應從糞便的性質、形狀、氣味、粘液及其他分泌物、排洩物等情況大致確定腹瀉的性質。
②體檢
望診:現全身狀況,皮疹情況,精神狀況,體態、體重等情況。
觸診:以手檢查腹部,了解疼痛、腹塊等的性質,同時應盡量作肛門指診,除外肛門疾病。
聽診:了解腸蠕動情況。
③實驗室檢查:通過直接鏡檢,以及糞便中的細菌培養來診斷致病菌。
④x線檢查:用x線腹平片檢查腸道情況,或用氣鋇造影攝片,診斷除外消化道功能和器質性病變。
 
秋冬季是小兒腹瀉病高發季節,多數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因多發生在秋冬季,故通常稱為“秋季腹瀉”。本病呈散發或小流行,經糞—口傳播,也可通過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潛伏期l~3天。多發生在6~24個月嬰幼兒,4歲以上者少見。起病急,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無明顯中毒症狀。病初可有嘔吐,常先於腹瀉發生。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帶少量粘液,無腥臭味。本病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約3—8天。
小兒患秋季腹瀉後合理飲食和適當用藥,可縮短病程,很快恢復,則對小兒健康影響不大。如果處理不當,常並發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嚴重者危及患兒生命;或者導致病情遷延,造成患兒營養不良,影響患兒生長發育。所以,家長有必要了解掌握一些小兒腹瀉的家庭治療護理方法。
腹瀉病的治療原則是①預防脫水;②糾正脫水;③繼續飲食;④合理用藥。根據以上原則,病情輕、無明顯脫水的患兒在家庭治療,可采取以下措施。重症需到醫院治療。
1.患兒口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
可選用以下液體:
①米湯加鹽溶液:配制方法:米湯500ml(1斤裝酒瓶)+細鹽1.75g(一平啤酒瓶蓋的一半);或炒米粉25g(約兩滿瓷湯勺)+細鹽1.75g(一平啤酒瓶蓋的一半)+水500ml煮2~3分鐘。預防脫水:首先給20~40ml/kg,少量多次口服,4小時內服完,以後隨時口服,能喝多少給多少。
②糖鹽水:配制方法:白開水500ml(1斤裝酒瓶)+蔗糖10g(2小勺)+細鹽1.75g(一平啤酒瓶蓋的一半)。劑量服法同上。
③口服補液鹽(ors)溶液(新生兒慎用),年齡<2歲,每天應提供ors液500ml;年齡2~10歲,每天應提供ors液1000ml;年齡>10歲,ors液能喝多少給多少,每天應提供ors液2000ml。宜少量多次喂服,2歲以下的患兒每1~2分鐘喂1小勺約5ml;大一點的患兒可以用杯子直接喝。如果患兒嘔吐,停10分鐘後再慢慢給患兒喂服(每2~3分鐘喂一勺);若ors液用完之後腹瀉還不停止,則喂患兒一些上述原則中所提到的液體或看醫生。
2.給患兒足夠的食物以預防營養不良
母乳喂養的患兒繼續母乳喂養,可適當延長喂奶間隔時間。如患兒不是母乳喂養,年齡在6個月以內,可用患兒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繼續喂養,用牛奶(或羊奶)加等量米湯或水稀釋,腹瀉好轉後漸恢復正常飲食,或用酸奶,也可用奶-谷類混合物,有條件者可更換為不含乳糖的奶粉。如患兒年齡在6個月以上,給已經習慣的平常飲食,如粥、面條或爛飯、蔬菜、魚或肉末等,需由少到多。可給適量新鮮水果汁或水果以補充鉀。這些食物要很好烹調、研磨或搗碎使之容易消化。年長兒則可進食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膩的食物
3.可選用的藥物:①微生態調節制劑:目的在於恢復腸道正常菌群,重建腸道天然生物屏障保護作用。常用的有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和糞鏈球菌等。②腸粘膜保護制劑:吸附病原體,維持腸細胞正常吸收與分泌功能;與腸道粘液糖蛋白的相互作用,增強其屏障作用,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如思密達。
4.如果患兒3天不見好轉,或3天內出現下列任何一種症狀,應找醫生診治:腹瀉次數和量增加;不能正常飲食;頻繁嘔吐;發熱;明顯口渴;糞便帶血
在嬰幼兒中,秋冬季容易發生一種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病,不同於夏季的細菌性腹瀉。輪狀病毒在零下20℃還能穩定地存活,煮沸則可使之迅速死亡,酒精等普通消毒劑也可將其殺滅。病毒來源於腹瀉患兒及症狀明顯的病毒攜帶者。手常常是重要媒介,還可能通過呼吸道傳播。

預防嬰幼兒腹瀉首先應該實行母乳喂養。母乳不僅溫度適宜,營養全面,還含有免疫球蛋白等抗病成分,有利於預防輪狀病毒感染。其次,孩子的衣被用具要勤洗勤換,每次吃東西前都要給孩子洗手。家長外出歸來不應伸手就去抱孩子,應先脫去外衣,洗淨雙手,潔面去塵。孩子對玩具常常是連玩帶啃的,因此對孩子的玩具也應經常清洗。

一旦孩子發生秋冬季腹瀉,應請醫生檢查,合理用藥(除有細菌感染的並發症外,不應使用抗生素)。對於輪狀病毒腹瀉,建議使用思密達治療,它不但能保護腸黏膜,又對病毒有抑制、固定和吸附作用,然後隨糞便一起排出體外,最終清除病毒。

小兒腹瀉又稱消化不良。是脾胃功能失調而導致的一種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皆有,以夏秋季較為多見。多發生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後易損耗氣陰,重症者可出現危險的病變。遷延日久,常導致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疳積等症。本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嬰幼兒消化不良、脂肪瀉、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病毒性腸炎等病症。中醫認為小兒脾胃薄弱,凡喂養不當,饑飽無度,飲食生冷或不潔,或外感風寒,過熱或受涼,均可導致脾胃運化失調,而引起腹瀉。主要症狀是大便次數增多,糞便溏薄,甚至稀如水樣,常伴腹部脹痛,惡心嘔吐,發熱,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狀。

按摩方法一按摩方法二生活調理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位,家長用大魚際逆時針摩腹5分鐘。
(2)患兒俯臥位,家長用大拇指自下向上推七節骨300次。
(3)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穴各1分鐘。


2.隨證加減

(1)傷食瀉:近期有傷食史,糞便稀搪,夾有食物殘渣,氣味酸臭,伴有惡心、嘔吐。納呆、口臭、腹脹,便前常有哭鬧不安,舌苔厚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大腸300次、揉板門200次。
②按揉雙側天樞、足三裡穴各1分鐘。
(2)熱瀉:腹痛即瀉,大便急迫,色褐而臭,可夾有粘液,伴發熱口渴,或渴不欲飲,肛門灼熱,小便短少,舌質紅,苔黃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脾經、清大腸各200次,清小腸100次。
②推三關100次,退六腑200次。
③按揉天樞穴2分鐘。
(3)寒瀉:便稀色淡,帶有泡沫,無臭味或臭味較輕,腹痛腸鳴,常伴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自膩。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200次,推三關100次。
②揉龜尾300次。
③按揉足三裡穴3分鐘。
(4)脾虛瀉:久瀉不愈,或時洩時止,反復發作,大便稀薄或水樣,糞便中有食物殘渣或夾有不消化的奶瓣,面色少華,神疲納呆,舌質淡,苔薄膩。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補大腸各300次,推板門100次。
②捏脊5~10遍。
③按揉腎俞、足三裡各2分鐘。
top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兒平臥,用生姜汁為介質推脾經穴300次,揉板門穴200次,推大腸穴100次。
(2)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推三關穴,一直推到皮膚發紅為度。
(3)暴露腹部,用小魚際摩腹,從中脘穴至神厥穴周圍,直到皮膚發熱,術者手部發熱即止。
(4)患兒俯臥,用拇指推七節骨穴,從第4腰椎到長強穴,推到皮膚發紅。重揉龜尾穴10次。
(5)用拇指掐兩側足三裡穴2分鐘。
top

生活調理

(1)在按摩過程中,應注意護理。喂養要定時定量,不吃不潔食物,注意保護腹部,勿使受涼,每次便後用溫水洗淨肛門,勤換尿布。
(2)本病按摩治療有效,但不排除其他療法,特別是有感染因素的,可同時應用抗菌素等藥物治療,如出現脫水和中毒症狀時,更應及時靜脈輸液等治療。


小兒腹瀉又稱消化不良。是脾胃功能失調而導致的一種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皆有,以夏秋季較為多見。多發生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後易損耗氣陰,重症者可出現危險的病變。遷延日久,常導致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疳積等症。本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嬰幼兒消化不良、脂肪瀉、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病毒性腸炎等病症。中醫認為小兒脾胃薄弱,凡喂養不當,饑飽無度,飲食生冷或不潔,或外感風寒,過熱或受涼,均可導致脾胃運化失調,而引起腹瀉。主要症狀是大便次數增多,糞便溏薄,甚至稀如水樣,常伴腹部脹痛,惡心嘔吐,發熱,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狀。

按摩方法一按摩方法二生活調理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位,家長用大魚際逆時針摩腹5分鐘。
(2)患兒俯臥位,家長用大拇指自下向上推七節骨300次。
(3)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穴各1分鐘。


2.隨證加減

(1)傷食瀉:近期有傷食史,糞便稀搪,夾有食物殘渣,氣味酸臭,伴有惡心、嘔吐。納呆、口臭、腹脹,便前常有哭鬧不安,舌苔厚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大腸300次、揉板門200次。
②按揉雙側天樞、足三裡穴各1分鐘。
(2)熱瀉:腹痛即瀉,大便急迫,色褐而臭,可夾有粘液,伴發熱口渴,或渴不欲飲,肛門灼熱,小便短少,舌質紅,苔黃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脾經、清大腸各200次,清小腸10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田嶺娣在哪裡出診?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