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獅子的生活習性外貌養育兒女的方法正文

獅子的生活習性外貌養育兒女的方法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獅子的生活習性外貌養育兒女的方法
 
獅是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獅的體型巨大,公獅身長可達180cm,母獅也有160cm。獅的毛發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獅還長有很長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那些鬃毛越長,顏色越深的家伙或許在母獅眼裡是英武挺拔的帥哥,常常更能吸引‘女士們'的注意。獅的頭部巨大,臉型頗寬,鼻骨較長,鼻頭是黑色的。獅的耳朵比較短,耳朵很圓(我注意到有些人因為名字裡都有個“獅”字,就把美洲獅和母獅搞混在一起。其實單從外觀看就能有所區分,母獅的耳朵好像是個短短的半圓,而美洲獅的耳朵則比較長,耳尖也比較尖。另外,獅屬於貓科動物中的豹亞科,而美洲獅則為貓亞科,兩者相差頗遠。獅的前肢比後肢更加強壯,它們的爪子也很寬。獅的尾巴相對較長,末端還有一簇深色長毛。

生活在非洲大陸南北兩端的雄獅鬃毛更加發達,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們的體型也最大,不過在人類用獵槍對它們特殊關懷下,這兩個亞種都相繼滅絕了。位於印度的亞洲獅體型比非洲兄弟要小,鬃毛也比較短。它們也處在滅亡邊緣。

獅過去曾生活在歐洲東南部、中東、印度和非洲大陸。生活在歐洲的獅大約在公元1世紀前後因人類活動而滅絕,生活在亞洲,尤其是印度的獅差點在20世紀初被征服印度的英國殖民者宛如抽風般獵殺殆盡(完全顯示了人類類似‘窮鬼乍富'後的猥瑣!),幸好一向將獅奉為聖獸的印度人最後保住了它們,將它們安置在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內的吉爾國家森林公園內。那裡的獅如今已繁衍了大約300-400頭左右。在生活在西亞的亞洲獅因偷獵而滅絕後,吉爾國家森林已成了亞洲獅最後的棲息地……

生活在非洲的獅如今基本分散在撒哈拉沙漠以南至南非以北的大陸上,在這裡的廣闊草原、開闊林地、半沙漠地區生活,並在肯尼亞海拔5,000米的高山中也有發現。

獅的亞種較多,人類學界也對獅的亞種做出了不同分類,本站目前暫時以lioncrusher'sdomain的十三種分類法為准注(1)。目前已有兩個亞種被人類滅絕:

p.l.leo:巴巴裡獅子,生活在北非,於1922年滅絕

p.l.melanochaita:開普獅或好望角獅,生活在南非開普省,於1865年滅絕

與其他貓科動物最不同的是,獅屬群居性動物。一個獅群通常由4-12個有親緣關系的母獅、它們的孩子以及1至6只雄獅組成。這幾個雄獅往往也有親屬關系,例如兄弟。獅群的大小取決於棲息地狀況和獵物的多少。東非的獅群往往比較大,因為那裡的食物充足。最大的獅群可能聚集了30甚至更多的成員,但大部分獅群維持15個成員左右,小一些的獅群也很常見。一個獅群成員之間並不會時刻待在一起,不過它們共享領地,相處比較融洽。例如,母獅們會互相舔毛修飾,互相哺育和照看孩子,當然還會共同狩獵。

獅群中的狩獵工作基本由女性成員完成。它們不論白天黑夜都可能出擊,不過夜間的成功率要高一些,尤其是月黑風高的夜晚……風對獅捕食來說一般沒多少影響,不過要是遇到大風天,它們可能就會占了便宜,因為風吹草動制造的噪音會掩蓋住這些女性獵手靠近的聲音。這些巾帼英雄們總是協同合作,尤其是獵物個頭比較大的時候。這些女士們總是從四周悄然包圍獵物,並逐步縮小包圍圈,其中有些負責驅趕獵物,其他則等著伏擊。盡管這招看著厲害,但實際上它們的成功率只有20%左右。如果狩獵地比較容易藏身,它們才容易獲得成功。如果一旦吃飽了,它們能5、6天都不用捕食。

獅群中男士很少參與捕獵,當然,基本只負責“吃”。這也不能怪它們的大男子主義和懶惰。要想在開闊的草原上把誇張的鬃毛和碩大的頭顱隱藏起來,還真是不容易,與其讓它們在外面四處驚嚇獵物,還不如回家閒待著呢。

不過盡管不事生產,雄獅仍然受到母獅的尊重,於是捕獵回來的戰利品通常先由雄獅享用,等它們用膳完畢才是地位最高的母獅,最後才是孩子們。

獅通常捕食比較大的獵物,例如野牛、羚羊、斑馬,甚至年幼的河馬、大象、長頸鹿等等,當然小型哺乳動物、鳥類等等也不會放過。有時它們還會仗著自己個頭大,順手搶其他肉食動物的戰果,比如哪只在錯誤時間出現在錯誤地點的豹,甚至為此不惜殺死對方。另外,它們還會吃動物腐屍。

獅群中的母獅基本是穩定的,它們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個獅群。當然獅群也會接納新來的母獅。但公獅常常是輪換的,它們在一個獅群通常只待兩年(然也有長達六年的記錄),要麼是被年輕力壯且更有魅力的男性趕走,要麼是自己膩歪了,離家出走以尋找新戀情和家庭。還有,剛成年的青少年雄獅也會被獅群實施強制獨立制——趕走(我突然想到,汗,不負責任的猜測哈,之所以會強制年輕雄獅獨立,而不是母獅,恐怕有個原因是……因為母獅才是獅群中的捕食勞動力,沒有哪個傻瓜把勞動力趕走,而過多的公獅留在獅群,除了消耗更多的食物外沒別的用處,所以只好把游手好閒的年輕懶漢趕走了事……嗯,再有……每個公獅都是這麼過來的,當媳婦熬成了婆……呃……:d),這麼一來,草原上就會多了一堆無家可歸的雄獅,這裡有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依然散發著魅力的壯年冒險家,還有被人打敗趕走的老頭子。這些流浪漢有時獨自行動,黯然生存,有時干脆組成男性互助小組,在其中的成員征服了另一個獅群前,它們就是同甘苦共患難的好哥們,在草原上四處游蕩,追蹤遷徙的獵物群。聽說還有些雄獅本事和魅力大到能控制附近的其他獅群,能同時維持兩個“家”。唉,這個,貌似,不怎麼厚道呀……汗……

獅群中的男性成員當然也不完全是白吃白住,它們除了承擔一半繁衍後代的任務(哼!),還要和草原上游蕩的流浪漢們做斗爭,這不但關乎自己在獅群中的地位,包括交配權,還涉及它的後代的性命。因為勝利者常常殺死獅群中無力自衛的孩子,逼迫獅群中的母獅願意和它婚配。

獅群的領地范圍大小不等,例如在卡拉哈裡沙漠(看到這個名字有誰想起過什麼麼?電影《上帝也瘋狂》呀!!)的獅群可能會搞到119-275平方公裡的領地,而在內羅畢國家公園裡生活的獅群,頂多能搶到31平方公裡就不錯了。最大的領地能超過400平方公裡,邊界用排洩物劃分。有時相鄰獅群間的領地有時會交疊,不過它們很少以暴力解決這種問題。真是講理的好動物~:p

獅群中的母獅可能會在任何時候進入婚配狀態,而且母獅們這點上總有同步性,這種奇特有趣的現象科學家們還沒能透徹了解其背後的機制。不過這保證了獅群中的孩子們年齡基本相當,每個媽媽都能給不同的孩子哺乳,當有些媽媽出去捕獵,剩下的媽媽就會義不容辭地擔當所有孩子的保姆。而且沒生育的母獅也會負起照看獅群孩子的責任,為它們舔毛,並陪它們一起玩耍。:)

母獅的妊娠期一般有100-119天,每次可能有1-6個寶寶(通常是2-4個)。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身上帶有赭石色的斑點,特別是腹部和腿上。寶寶們在四周大的時候開始嘗試吃肉,通常是媽媽回吐給它們,半消化的肉食。長到6、7個月的時候,它們就基本斷奶了,這時候身上的斑點也慢慢消失。不過有個別家伙直到成年都一直帶有這種斑點,雖然很不清晰。孩子們一般會隨著媽媽長到2歲左右,這時候男孩們就面臨嚴酷的獨立問題了。而要到性成熟,女孩們得長到2-3歲,男孩子們則要5-6歲,那時候青年獨立團也在外混了好幾年,已經強壯到能和其他獅群的男性打架了~~不過70%-80%的孩子都活不過兩歲。這取決於食物情況,當然,還有雄獅殺手。如果挑戰成功的雄獅要殺死的幼子超過6個月大,這時它們的媽媽會盡力帶著它們逃離獅群。圈養下的獅壽命超過30年。

獅最大的“天”敵當然還是武裝到牙齒的現代人類(完全沒有武器的人類恐怕連一只暴怒的家貓都無法戰勝!)。而且他們的獵殺絕大多數和生存毫無關系,只是為了滿足不正常的殺戮欲。正是在它的驅使下,非洲的兩個亞種莫名滅絕,亞洲獅則幾近滅亡。如今這種非正常行為終於少了很多。不過非洲獅如今還要面臨棲息地喪失和疾病的困擾。爆發在草原上的傳染病能在很短時間內奪去數萬頭動物的性命,例如肺結核和貓愛滋(fiv)。印象裡獸醫界已經有了貓愛滋的疫苗,不過不知道是否都能適用,效果如何。

亞洲獅也面臨棲息地的問題。300多頭亞洲獅一起擠在1400多平方公裡的保護區,確實壓力很大。據說人們有計劃將一部分亞洲獅遷移到其他保護區,為的是一旦出現疾病爆發或其他災難,還能有其他獅群幸存。不過在這個人口壓力巨大的國家,實行如此計劃確實也具有一定難度。根據現有狀況,亞洲獅被列入cites附錄i,眾非洲亞種則列入附錄ii
 
蟑螂

蟑螂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根據化石證據顯示,原始蟑螂約在4億年前的志留紀出現於地球上。我們發現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從煤炭和琥珀中發現的蟑螂,與你家櫥櫃中的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億萬年來它的外貌並沒什麼大的變化,但生命力和適應力卻越來越頑強,一直繁衍到今天,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

它們大多數長相都差不多,但是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到有所不同。當前的分類學者將蟑螂分成6000種左右,其中約有50種是害蟲,例如大家所常見的亞洲蟑螂。此外美洲蟑螂(美洲大蠊)、德國蟑螂(德國小蠊)、棕色蟑螂和澳洲蟑螂的分布也十分廣泛。我國約有200余種,常見的室內蟑螂有10種左右,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有德國小蠊和美洲大蠊。

德國小蠊,體形很小,長約10-15mm,成蟲為棕黃色,是北方地區常見的優勢種。除分布於住房之外,在飯店、飲食店、醫院及艦船、火車、客機上都是優勢種。

美洲大蠊,體形較大,體長約30-40mm,成蟲為紅褐色,在南方地區為室內優勢種,其它地區分布於下水道、暖氣溝、廁所、浴室及釀造廠、醬品廠等陰暗潮濕的環境。

蟑螂的學名叫蜚蠊。它有咀嚼式的口器,能啃吃東西。蟑螂的食物非常復雜,從普通食品到擦鞋的刷子都可以成為它的食物,電線膠皮,硬紙板,肥皂,油漆屑,枯葉,紡織品,皮革,頭發等等。昆蟲學家發現有12種蟑螂可以靠糨糊活一個禮拜,美國蟑螂只喝水可以活一個月,如果沒有食物也沒有水仍然可以活3個星期。蟑螂在食物短缺或者空間過分擁擠的情況下,會發生同類相殘的行為。

蟑螂善於爬行,會游泳,危機時也可飛行。蟑螂的扁平身體使其善於在細小的縫隙中生活,幾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如果條件不好,較長時間內不吃不喝也不會死亡。蟑螂如上的特點,使其數量與日俱增,分布范圍日趨擴大,已躍居成為頭號家庭害蟲。

蟑螂喜暗怕光,喜歡晝伏夜出,白天偶爾可見。一般在黃昏後開始爬出活動、覓食,清晨回窩。溫度在24-32℃最為活躍,4℃時完全不能活動。在熱帶地區,蟑螂可四季繁殖、活動。北方地區,冬季有取暖設備的室內,溫度適宜,蟑螂可照常活動、繁殖。多數蟑螂為卵生,其卵有序排列在卵鞘內,可以抵抗不良環境的影響,也不易被藥劑殺死,條件適宜時即可孵化出幼蟲。

蟑螂的繁殖能力很強。雌雄蟑螂交配後,雌蟑螂的尾端便長出一個形如豆莢狀的東西就叫卵鞘,卵就產在其中。一只雌蟲少則可產10多個、多則可產90多個卵鞘;一個卵鞘中,少則可孵出10只、多則可孵出50多只小蟑螂,這同蟑螂種類有關。在美國東部,平均一個房子種居住著一千只以上的蟑螂;而一對德國小蠊,一年只有可以繁殖為十萬只後代!蟑螂的卵在卵夾內孵化,大約需要15天的時間。剛孵化出來的蟑螂是乳白色的若蟲,沒有翅膀。象其它種類的昆蟲一樣,隨著它慢慢長大必須蛻皮。經過3-4次蛻皮之後就可以看到翅芽。德國小蠊需要6-7次蛻皮才能達到性成熟的成蟲期,而美洲大蠊則需要10-12次。蟑螂的生長、蛻皮的次數和氣候因素,食物的獲得都有密切關系。通常這一過程在兩個月內完成。

蜘蛛,蠍子,螞蟻,寄生蠅,寄生性胡蜂,蟾蜍,蜥蜴,鳥類,老鼠等都是蟑螂常見的天敵。

生活於野外的蟑螂種類,大多以腐敗的有機質或枯枝敗

[1] [2] 下一页

小兒夜晚咳嗽有什麼好辦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