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兒童。 兒童多動綜合症一般不會進行性惡化,在青春期以後多數患兒會病情好轉。活動過多的症狀消失,但注意力不集中,性格異常可繼續存在。有人觀察約1/3的患者不影響智力,1/3有學習困難和攻擊性行為,約1/3-1/6出現其它精神症狀,可能成為成年期某些精神病的先兆。有的進入青春期有違法行為,據國內教養所統計,440名中有100名在兒童期有多動綜合症。 好動不等於多動症,多動症會有以下表現。 1.注意障礙 患兒注意力難以集中,干什麼事情總是半途而廢,即使是做游戲也不例外。環境中的任何視聽刺激都可分散他們的注意。患兒進小學後,在課堂上症狀表現更為明顯,坐在教室裡總是東張西望,心不在焉,集中注意聽講的時間很短,他們無論是看連環畫或看電視,都只能安坐片刻,便要站起來走動。
2.活動過度 患兒往往從小活動量就大,有的甚至在胎兒期就特別好動。隨著出生後身體機能的發展更顯得不安分。學會了走就不喜歡再坐,學會了爬樓梯後就上下爬個不停。進幼兒園後,這些兒童也不能按正常要求的時間坐在小凳上。到了學校,大部分孩子因受制約而增加了對自己活動的限制,多動症患兒過度活動則更為明顯。上課時他們小動作不斷,甚至全站起來在教室裡擅自走動。一放學便像利箭一般沖出學校。這樣的兒童走路蹦蹦跳跳,到了家裡翻箱倒櫃,忙個不停,即使晚上睡覺也經常不停翻動身子,磨牙,說夢話。多動症兒童中約有一半會出現動作不協調,不能做系紐扣、系鞋帶等精細動作,不會用剪刀。另外還可能出現斜視;發音不清、常流口水等行為特征。
3.感知覺障礙 表現為視一運動障礙、空間位置知覺障礙、左右辨別不能,經常反穿鞋子,聽覺綜合困難及視一聽轉換困難等。
4.情緒和行為障礙 多動症患兒情緒不穩,極易沖動,對自己欲望的克制力很薄弱,一興奮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稍受挫折就發脾氣、哭鬧。他們在學校會經常主動與同學爭吵或打架,行為沖動而不顧及後果。如不顧危險從高處跳下;想喝水時不顧杯子裡的水是涼是燙,抓起就喝。這些沖動有時會導致一些災難性的行為結果。
5.社會適應不良 患兒常表現為個性倔強,不願受別人制約或排斥小伙伴,所以很難與其他同齡兒童相處,不得不常找比自己年齡小的兒童游戲。
6.學習困難 雖然多動症兒童的智力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學習成績卻普遍很差。由於他們上課、做作業都不能集中注意,情緒容易波動,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感知覺方面的一些障礙也會導致一些學習困難,如視-聽轉換障礙會使患兒閱讀困難,而空間位置知覺障礙和左右辨別不能會使兒童在學習算式和一些算術符號時發生困難。寫字、畫畫、手工等學習活動也會受到這些感知障礙的嚴重影響,留級生中多動症患兒占了相當的比例。
目前對多動症的治療主要是藥物治療。所選用的藥物大多是一些精神興奮劑,如哌醋甲酷(ritalin)、右旋苯丙胺(dexedrine);苯異妥因(pemoline)等,這類藥物的副作用不很嚴重,服用後可使患兒注意渙散狀況有所改進,攻擊性行為減少。但僅靠藥物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種病症原本就存在著生理及心理的多重病因,所以在使用藥物療法時還需要結合一系列的心理治療。 多動症的表現為如下``` 活動過多 注意力不易集中 沖動任性 學習困難 因此````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也應該屬於多動症`` 治療兒童多動症 以往認為,多動症是一種兒童自限性疾病,隨年齡增長,可自然消失。現經學者們長期追蹤觀察發現:(1)僅部分多動症患兒可自愈多數患兒的症狀可延續至成年。(2)治與不治,早治與晚治,在療效和預後上,可有顯著的差異。因此,目前一致的看法是:多動症應及早治療,綜合治療。 家長和老師應統一以下幾點認識: 第一,兒童多動症是病態,不應歧視,不應打罵,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創傷。 第二,對兒童多動症必須進行藥物治療,但藥物不能代替教育,藥物可為教育提供良好的條件,並應正確理解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 第三,要取得良好的療效,必須四方面(患兒、家長、教師、醫師)的互相配合。 藥物治療 目前大多數專家認為,利他林治療兒童多動症非常有效,可使注意力集中,養活活動過多的症狀,從而達到改善行為的目的。患兒隨著行為的改善,學習成績也會有所提高,隨著情緒的穩定,與同學之間的沖突也會減少。因此,該藥也間接地促進了兒童的心理發育。不過,利他林唯一的缺點是,它無法根除這種疾病,只能長期服用。 利他林每片10mg,每晨1片,餐後服用,如服用一段時間後,效果不顯,可酌情增量,藥物有效劑量,因人而異家長應經常與老師聯系,密切觀察反應,摸索其有效量,如出現食欲減退、頭昏、失眠等情況,家長不必驚慌,可稍減量,2-3周後,患兒即可適應,反應消失。為避免產生耐藥性,在周日、假日及不學習時,可以不服藥,寒暑假也可停藥,但如假日須要學習及做作業,可在學習前半小時服用利他林。利他林一次服藥作用時間只能維持4-6小時,因此,必須堅持長期服藥才有效果,隨意停藥,症狀又復出現。根據個人不同情況,可服用1-5年,但隨年齡增長,情況好轉,藥量可逐漸減少,直至停藥。 教育方法 服藥同時家長要重視教育工作,要學習了解有關兒童多動症的知識。不要責備、怪罪、歧視、打罵孩子,要耐心教育,抓緊輔導。教育多動症的患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求必須切合實際。首先,家長應該了解多動症的特點,對於多動兒童的要求,切莫像對待正常孩子那樣嚴格。只要求他們的多動行為能控制在一個不肽過分的范圍內,就可以了。提要求不應過於苛求。 2.把過多的精力引導起來。對於這類活動力過多的兒童要進行正面的引導,使他們的過多的精力能發揮出來。家長和老師要組織他們多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跑步、打球、爬山、跳遠等,如有條件,應安排他們做一些室外內活動,使他們過多的精力能釋放出來。但是,在安排他們進行活動時,應注意安全,避免危險。 3.加強集中注意力的培養。對於這類兒童應逐步培養其靜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可以從看圖書、聽故事做起,逐漸延長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可把他們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課時能隨時得到老師的監督和指導。如果兒童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進步,應及時表揚、鼓勵,以利於強化。 4.培養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對這類兒童應從小培養其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要按時飲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應遷就兒童的興趣而讓他們看電影、電視至深夜,以致影響睡眠。 5.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於這類兒童,應耐心地反復地進行教育和幫助,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們所存在的緊張心理,幫助他們提高自控能力。父母應和醫生經常保持聯系,幫助醫生了解教育孩子的情況,征求醫生關於治療上的指導性意見,有條件時,應爭取醫生、家長、教師三方面的合作,共同搞好教育。 如果藥物治療和教育措施配合得當,在部分患兒可在短期內變得安靜,注意力集中,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行為治療 行為療法是利用學習原理來糾正孩子的不適宜行為的一種方法。當他們在學習中出現適宜行為時,就及時給予獎勵,以鼓勵他們繼續改進。並求鞏固;而當有些不適宜行為出現時,就要加以漠視或暫時剝奪他們的一些權利,這樣就會促使這些行為逐漸消失。如教師把患兒在上課時間內屁股扭動的次數記下來,倘使減少了,就加以表揚,並且每天給家長帶一份報告去,扭動次數減少了,家長就根據報告給予獎勵。而獎勵的辦法可根據各家的具體條件確定,如准許其晚上看電視,或假日去動物園,或獎勵給玩具等。 飲食療法 近年來,研究表明,大量進食含有酷氨酸、水楊酸鹽的食物以及進食加入調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鉛污染的食物,均可使具有發生多動症遺傳素質的兒童發生多動症,或者使多動症狀加重。相反,多動症的患兒只要限止這類食物,症狀可明顯減輕,因此,多動症患兒的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少食含酷氨酸的食物,如掛面、糕點等。少食含甲基水楊酸的食物,如西紅柿、蘋果、桔子等。飲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調味品,如胡椒之類,也不宜使用酒石黃色素,如貝類、大紅是、柑榄等食物。 2.應多食含鋅豐富的食物。因為鋅是人體內的微量無素,與人體的生長發育密切有關。鋅缺管常使兒童食欲不振,發育遲緩,智力減退。研究發現,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大多數頭發中鋅含量較高。所以,常吃含鋅豐富的食物,如蛋類、肝髒、豆類、花生等對提高智力有一定幫助。 3.應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因為鐵是造血的原料,缺鐵會使大腦的功能紊亂,影響兒童的情緒,加重多動症狀。因此多動症孩子,應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肝髒、禽血、瘦血等。 4.應少食含鉛食物。因為鉛可使孩子視覺運動、記憶感覺、形象思維、行為等發生改變,出現多動,所以多動症患兒應少食含鉛的皮蛋、貝類等食品。 5.應少食含鋁食物。因為鋁是一種威脅人體健康的金屬。食鋁過多可致智力減退,記憶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動症患兒應少吃油條,因為制作油條需要在面粉中加入明礬,而明礬的化學成分為硫酸鉀鋁。因此,吃油條對小兒的智力發育不利。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但是卻經常見到一些家長為孩子的表現而苦惱。這些孩子表現為: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書寫潦草;還有的孩子任性、不合群,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或行為幼稚、怪僻,或行為無目的、貪玩、逃學、打架,甚至說謊、偷竊等,教育也無濟於事。少數病例成年後,還留有性格和行為缺陷。這很可能是患上了“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簡稱“多動症”)。兒童多動症國內發病率5-11%,並呈上升趨勢,多動症應及早治療。兒科專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以中藥結合推拿為主,該療法針對小孩吃藥怕苦,怕打針的恐懼心理,在藥物治療上運用了直腸滴入的方法,藥效是口服的兩倍以上,在治療小兒多動症上效果顯著。
中國多動症患兒近2000萬
多動症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兒童心理行為障礙。其主要症狀有注意力障礙、多動、沖動等。目前國內患兒人數已接近2000萬,學齡兒童患病率近6%。由於患者人數多、損害嚴重、對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等原因,adhd已成為我國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怎樣治療兒童多動症?
據兒科診療中心專家介紹說,目前多動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及飲食療法等。其中中樞神經興奮劑,如利他林等,是最為傳統、應用最多、最廣泛的治療手段,在治療上它較為有效,能提高注意力。但是利他林的缺點是,它無法根治這種疾病,只能長期服用,副作用主要是對兒童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兒科診療中心專家首推中藥結合推拿為主的治療,無副作用,見效快,穩定不易復發。
中藥結合推拿治療小兒多動症
從中醫角度上分析,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髒腑嬌嫩、形氣未充,即小兒髒腑器官及體格發育尚未成熟,功能還不完善,與成人相比較,是處於髒腑未壯,精氣未充,經脈未盛,氣血不足,神氣怯弱的狀態。另一方面,由於小兒髒腑的形態結構及功能均未成熟,必然向著成熟完善的方面發展,即顯示出生機旺盛、迅速生長發育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理論。
通過長期臨床實踐觀察發現,本病以腎陰不足肝陽偏旺型;心脾氣虛型;濕熱內蘊痰火擾心型最為多見,治療上強調調整陰陽平衡為原則,以滋腎為本,並將平肝、清心、健脾、安神益智、祛痰化瘀等貫穿其中,以此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該法以中藥結合推拿為主,配合教育及心理行為矯治綜合治療,在中藥的運用上區別於以往的口服,改用了直腸滴入的方法,其優勢表現在:
1、效果更顯著,直腸滴入的藥效是口服的兩倍以上。
2、療程更短,通常1~2周便可見效。
3、除去了兒童怕吃“苦”的煩惱。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