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孩子患了“厭學症”怎麼辦正文

孩子患了“厭學症”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
3.教育因素

厭學症的產生與教育因素也不無關系。一些學習內容和方法與兒童年齡不相適應使兒童厭學。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孩子壓力過大,從而厭學,老師對差生的歧視和另眼相看,使孩子不願學習。

另外,與家長、老師或同學關系不良也會造成孩子情緒不穩,從而學習時不能專心致志,記憶力差,思維緩慢,導致厭學。

4.迷戀網絡游戲或電視等

近年來,隨著電腦及網絡的普及,沉迷於電子游戲的孩子顯著增加。游戲畫面跳躍,五彩缤紛,刺激性強,長時間玩游戲,使孩子大腦疲乏倦怠。對學習的內容失去興趣,“呆板”的知識激不起大腦的運轉,所以學習差,厭學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了。

對於孩子厭學,家長該怎麼做呢?

專家支招

1.培養學習興趣

其實孩子不是不明白學習的重要性,而是提不起對學習的興趣。對學習缺乏興趣也是厭學的一個主要原因。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學習進入高能狀態。研究顯示,當人心情愉快樂觀時,腦波形是,波是大腦處於最佳狀態的標志,這時學習效率非常高。要想學習好,必須調動起學習的興趣來,學習興趣怎樣培養呢?

(1)找找成就感

大多厭學的孩子,都是在學習中體驗不到成就感的孩子,如果他有成就感,就會不斷地努力。如果孩子在學習上經常受到老師與家長的批評、指責,很少表揚的話,就會挫傷學習信心。這裡家長可以分析一下孩子沒有成就感的原因,是由於學生學習困難還是家長要求太高。如果是學習困難,家長可以多指導孩子的學習,請家教輔導以提高成績,如果是最後一種原因,家長要適當地給孩子“松綁”,降低要求,少打擊孩子,讓他樹立起學習的信心來。

(2)多鼓勵,少打擊

要多鼓勵孩子。許多父母過於看重分數和名次,常常拿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一而再、再而三地數落孩子,你成天在他耳邊說“你學習不好要抓緊”之類的話,說來說去他倒害怕學習了。父母要多鼓勵,少批評數落,才能讓孩子找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父母要改變以往一味批評的教育方式,努力尋找孩子的微小進步,對孩子的每一點努力與進步都要給予肯定與表揚。要讓孩子認識到,他通過努力可以學習好,家長對他有信心,有耐心。對孩子成績的提高不要急於求成,一位教授總結出了教育12字箴言:“低起點,小坡度,勤奮到,大發展”。所以要給孩子一個低起點,讓他把基礎的知識學好,上好課,把基礎打牢。小坡度,就是讓他從小進步中嘗到甜頭。所以,家長不應只是看重孩子學習的結果,關鍵是看到孩子向上的樣子,只要孩子一直在努力,一直在進步,就應積極地鼓勵。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果孩子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對學習成績的提高大有裨益,對抵制厭學的情緒也大有幫助。

(1)學習要有始有終。做任何事情,如果不能持之以恆,都不會成功,學習更是如此,“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會學習好的,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學習習慣,要從小抓起,對低齡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要通過辦法糾正,這在前面我們已經論述過。

(2)嚴把時間關。父母要教會孩子合理地安排和遵守學習時間。要幫助孩子形成有規律的作息制度。可以為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生活時間表,將每天起床、運動、吃飯、學習、游戲的時間安排好,並嚴格按時間表去做,就會節省時間,從而克服孩子無規律的拖拉習慣。

(3)學會聚精會神地學習。注意力集中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所以一定要防止孩子邊做作業邊吃東西,或者邊做作業邊玩的習慣。

父母對孩子消極對付的學習習慣,要制定具體的計劃來幫助孩子克服。可以通過檢查作業等強有力的外在力量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只要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厭學的情形就會大大改變。

3.進行專業治療

對於厭學情緒嚴重的孩子,必須尋求專業人員的治療。通過專業的輔導訓練,可以及時、有效地治療孩子的厭學症。
 
學生厭學症增多。臨近開學,有的孩子卻是提到上學就感覺渾身難受,出現肚子疼、出汗、失眠等症狀,做檢查卻沒有客觀指標說明身體有問題。記者從北京同仁醫院了解到,近日因為學習問題到臨床心理科就診的學生多了起來,該科門診量比平日增加了20%。

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症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患有厭學症的學生往往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目的不明確,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嚴重者一提到上學就惡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裡。可怕的是,就診學生多是嚴重的厭學症患者,症狀多為“心情郁悶、有睡眠障礙、回避與人打交道,甚至行為失調”。孩子為什麼厭學?原因很多,除了孩子自身,家長、學校及老師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從學生自身來說,深受應試教育的高壓、片面升學率的威逼、心理負擔的困擾,根本就享受不到任何學習的樂趣。至於那些學習基礎差的所謂“差生”,長時間在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中度日,生活中無人能關懷、學習上也無人能理解,更是缺乏學習動力,日復一日逐漸形成自己是學不好的“差生”等觀念,缺乏必要的信心和勇氣,以至於很快就患上了厭學症。

從學校教育來看,陳舊刻板的教材、等級井然的排名、鋪天蓋地的考試、荒唐的“快慢班”之分,以及教材深、難度大、要求嚴、標准高,多數學生往往聽不懂、學不會、吃不透、不達標。在這裡,教育的規律全然得不到體現,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自尊和信心。而教師枯燥乏味的講解,以及不近人情的嚴苛要求,讓學生疲於應付、無力旁顧,更是嚴重地打擊了其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美好理想和嚴酷現實的強烈撞擊中,學習的樂趣自然蕩然無存,又焉有不厭學之理?

至於某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無所不用其極,急功近利、好勝虛榮、目光短淺,想當然地將孩子良好的成績當作自己炫耀的資本,卻絲毫不去顧及過度的期待,剝奪了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會對孩子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當然,家長如此這般的作為,是和社會就業觀念畸形、惟文憑是舉的不和諧局面分不開的。

要解決無孔不入的厭學症,最好辦法就是讓學生樂於學習、天天向上,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找到快樂學習的感覺,進而把學習當作快樂的事業,而非痛苦的累贅。而要實現這些,首先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作為學生來說,要調整好心態,要有自信心,要以堅毅的性格、樂觀的處世態度為學處世,堅信付出必有收獲。二是從學校方面來說,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在發現學生潛能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要求,激發他們獲取成功的願望。至於教師,要努力增強自身素質、提高上課水平,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和支撐。三是家長也要改變育子觀念,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要正確估價孩子實力,要注意孩子的性格養成,不給孩子規定不切實際的目標,同時注意查問題、不遷就,有情況要馬上找心理醫生對孩子進行心理干預和治療,否則,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心理症狀加重。

誠能如是,則孩子的厭學症必將蕩然無存,則學生定會產生澎湃的學習激情,則根本不用擔心他們會學不好或一事無成。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只是就事論事基礎上的“對症下藥”,要徹底遏制“厭學”的根源,還必須從根本上改造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必須將素質教育的推廣落到實處,要讓教育成為大眾的、科學的、快樂的科學教育,以便讓青少年一代沐浴改革的春風健康成長。
 
你作為家長要和孩子交流,告訴他學習的根本目的。
 

上一页  [1] [2] 

關於孕期的體溫?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