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體無明顯的病理損傷,使用安全可靠,已在世界范圍內廣泛用於傳染病的預防接種。治療性疫苗的接種對象是持續性感染患者或帶菌者,其組分不像預防性疫苗那樣單純,可根據需要進行組合和調整,如用微生物抗原基因與不同細胞因子基因組成並表達的嵌合性疫苗。治療性疫苗旨在打破機體的免疫耐受,提高對病原體特異性免疫應答水平,故特別強調佐劑的選用。治療性疫苗可用於慢性感染性疾病、腫瘤和過敏性疾病的治療。由於治療性疫苗屬於免疫治療,可能伴有免疫損傷而有一定的不良反應。
二、人工被動免疫
當宿主已受感染,采用人工主動免疫已為時過晚,此時宜行人工被動免疫。人工被動免疫是注射含有特異性抗體的免疫血清、純化免疫球蛋白、細胞因子或致敏的免疫細胞等,使機體立即獲得特異性免疫,因而作用及時。但這些免疫物質不是患者自己產生的,故維持時間不長(表7-3)。
(一)抗毒素(antitoxin)
一般用細菌類毒素或外毒素多次免疫馬,待馬產生高效價抗毒素後采血,分離出血清並提取其免疫球蛋白,精制成抗毒素制劑。抗毒素能中和相應的外毒素,阻斷其毒性作用。目前,我國的白喉、破傷風和肉毒中毒的抗毒素均用馬來制造,因而使用這種異種抗毒素時,應避免ⅰ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注射前務必先做皮膚試驗,必要時可采用脫敏療法。應用人源性免疫球蛋白可避免發生超敏反應。此外,外毒素毒性強,與靶細胞的結合為不可逆的,故抗毒素只能中和游離的外毒素,用抗毒素作人工被動免疫時,應盡可能早期、足量注射。
(二)抗菌免疫血清(antibacterialimmuneserum)
抗菌免疫血清是指用細菌免疫動物而制成的含有特異性抗體的血清。曾用於治療肺炎鏈球菌、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桿菌、百日咳鮑特菌等細菌感染性疾病。自磺胺類和抗生素等抗菌藥物問世後,因抗菌免疫血清制備較繁、菌型又復雜,以及異種血清可能引發超敏反應等,目前已基本淘汰。只是某些多重耐藥菌(如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時,仍可考慮抗菌血清治療。
(三)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免疫球蛋白包括胎盤丙種球蛋白(placetalgammaglobulin)和血清丙種球蛋白(serumgammaglobulin),前者是從健康產婦的胎盤和嬰兒臍帶血中提取而制成,後者是從正常成人血清中提取的。因大多數成人經歷過多種常見致病菌的隱性感染及疫苗接種,有的曾患過某些傳染病,故其血清中含有抗多種病原體的特異性抗體。這種制劑源自人血清球蛋白,對患者雖有同種抗原問題存在,但由於免疫原性較弱,一般不會發生超敏反應。免疫球蛋白主要用於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質炎等病毒性疾病的緊急預防,也可治療丙種球蛋白缺乏症患者,以及經長期化療或放療的腫瘤患者,以預防常見致病菌的感染。因這類制劑不是專門針對某一特定病原體的特異性抗體,故其免疫效果不如高效價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
(四)細胞因子制劑(cytokine)
參與細胞免疫的有關細胞和細胞因子較多,相互間的調控關系復雜。因此,細胞因子制劑是近年來研制的新型免疫治療劑,但在抗細菌感染免疫中的應用不多,主要是用於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常用的有轉移因子(transferfactor,tf)、干擾素、il-2等。
由於兒童自身的免疫系統(兒童免疫力)尚處於發育起始階段,會經常生病(特別是呼吸系統感染),到十二至十三歲達到成年人水平。故兒童七個月後至十二歲前是人體一生中免疫功能最差、呼吸系統性疾病最多發生期,這時兒童會經常感冒,易患支氣管炎、扁桃體炎、肺炎等。這些都是由於兒童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因此治療也就必須從調節兒童機體免疫系統入手,從根本上提高兒童免疫力。處於緊張學習階段的學生,由於學習壓力過大(尤其是面臨中考和高考的學生),疲勞導致免疫力下降的群體為數不少,另外還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客觀因素:如生活習慣,經常不吃早餐、膳食搭配不合理導致營養不良等;生活環境,學生公寓居住密度太大,通風不暢,學校衛生工作薄弱,學生自我衛生習慣差等等。其共同症狀是:疲勞乏力、易生病、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等,碰到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家長應首先考慮到其身體狀況,而不要一味的責怪孩子沒有上進心,使孩子心理上承受委屈,導致更惡劣的結果。 希遞康免疫膠囊對於提高小兒、兒童免疫力效果十分顯著,一般只需三十天,即可增強自身免疫力,在此基礎上,再配合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維持免疫力平衡,增加身體抵抗力,遠離疾病困擾。希遞康免疫膠囊是純植物提取萃化而成,安全沒有任何毒副作用,家長朋友們可以放心給孩子服用健康人的體溫是相對穩定的,口腔(舌下)溫度保持在37℃左右,肛門內溫度比口腔溫度高0.3~0.5℃,腋下溫度比口腔溫度低0.2~0.4℃。人的體溫早上稍低,下午稍高,相差不超過1℃。一般體溫(以口腔溫度為准)超過39℃以上為高熱。高熱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它明顯增加身體的消耗,損害心、腦、肝、腎等重要髒器的功能,出現心跳和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便秘,甚至意識不清、驚厥等一系列症狀。這對於危重病人,無異於雪上加霜,需要小心給予治療和護理。(一)發高燒的病因1感染性疾病由細菌、病毒、原蟲感染而引起,這是最常見的原因。如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瘧疾等。2非感染性疾病中暑、腫瘤、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類風濕病等。(二)高燒的診斷(1)高燒伴有全身發冷、寒戰者,多為細菌或原蟲感染,如敗血症、瘧疾、大葉性肺炎、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膽囊炎等。(2)高熱伴全身皮疹者,常見於發疹性傳染病。皮疹在發熱後1~6天出現,依次為水痘、猩紅熱、麻疹、傷寒等。(3)高燒伴劇烈頭痛、嘔吐者,多見於腦膜炎、腦炎。(4)高燒伴胸痛、咳嗽、氣促者,見於呼吸系統病變,如肺炎、氣管炎、胸膜炎。(5)高燒伴腹痛,右上腹痛可能為肝炎、肝膿腫、膽囊炎;滿腹痛可能為腹膜炎。(6)高燒三周以上,多見於惡性腫瘤、結核、細菌性心內膜炎。高燒病人必須到醫院檢查,明確診斷,進行針對病因的治療,高燒才能好轉,則單純用退燒藥只能臨時起作用,藥效過後依然高燒不退。(三)高熱的表現高燒時面色潮紅,皮膚燙手,口渴咽干,精神不振,飲食不佳,呼吸和脈搏加快(從37℃開始計算,每升高1℃,脈搏加快10次)。病人開始嗜睡,重者出現昏迷、抽搐(驚厥)。(四)救護措施(1)在高熱剛開始的時候,由於皮膚血管強烈地收縮,病人可能出現寒戰,此時不應急於采取退燒措施,而是注意保暖。寒戰後體溫迅速上升,再及時采取以下退燒措施。(2)臥床休息,多飲水,每日2000毫升左右,氣溫較高時更應多飲水。最好不用含糖多的飲料。(3)物理降溫方法:冰袋:能減輕腦的充血水腫,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保護作用。具體方法是,從冰箱中取出冰塊放入冷水中沖去稜角再裝入熱水袋中,連水帶冰裝1/2袋即可,排出空氣蓋緊蓋口,查無漏水,放置病人前額,或枕部、頸部、雙側腋窩等處,每放置20分鐘交換一下位置,以免發生凍傷。酒精擦浴:能使局部血管擴張,並利用酒精的蒸發作用帶走熱量,從而達到降溫目的。用於物理降溫的酒精濃度為30%左右。用70%~95%酒精加水1∶1~1∶2,也可用白酒配制。擦浴的部位為頸部、後枕部、雙腋下、肘窩、大腿根部、踝窩等等,但不要擦拭胸部、腹部、手心、腳心等處,以免產生不良後果。酒精擦浴動作應輕柔,以皮膚微紅為度,薄薄擦一層即可。如病人出現寒戰,面色蒼白,口唇青紫應立即停止擦浴,蓋上被子保暖,飲一點糖水。(4)在體溫過高時使用藥物降溫。要避免用藥過量和在短期內反復用藥。退熱藥有大量出汗加強散熱的作用,易發生虛脫,常用的退燒藥有復方阿司匹林(apc)、撲熱息痛、安痛定、柴胡注射液等。有胃腸疾病的病人還可選用消炎痛栓劑,每次1/2枚塞入肛門,退燒效果也很好。長期高熱不退者還可以給予紫雪丹、安宮牛黃丸口服和靜滴清開靈注射液等等。(5)加強護理,保證營養。高熱病人常常食欲不振,出汗多,消耗大,應設法讓病人多進富含高維生素等營養的易消化的消淡流質飲食,包括新鮮的菜汁、果汁等等,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另外,高熱病人唾液分泌減少,加上缺乏維生素,常有口舌干燥,舌炎及口腔潰爛,故需加強口腔護理,每日用淡鹽水漱口2~3次,並配合服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b_2$等藥物,口腔潰破可用冰硼散外塗,口唇裂口塗以凡士林軟膏,效果均很好。(6)為防止驚厥,保證休息,以盡快退燒,尤其對小兒高燒病人,可適當使用鎮靜藥,如安定和苯巴比妥、冬眠靈等藥。但對老年人,神志不清的病人慎用或禁用,以免加重病情。(7)定時測量體溫,觀察病情變化。在服用退熱藥或物理降溫後半小時、1小時、2小時分別測體溫一次,其他時間4~8小時一次,並記錄下來,觀察體溫的變化情況。如體溫持續不下降,應及時將病人送醫院診治,采取其他進一步的措施。測體溫的正確方法:家庭一般以測量腋下溫度較為方便,測得數加0.5℃即為口腔溫度(實際人體溫度)。測腋下溫度前應將腋汗擦干,測量時間5~10分鐘。如手邊無體溫表,可通過測病人的呼吸、脈搏來判斷是否發燒。正常成人安靜狀態下呼吸每分鐘12~16次,脈搏每分鐘70~80次。按體溫每升高1℃,呼吸每分鐘增加3~4次,脈搏增加10次左右,那麼,體溫在39℃以上的高燒病人,呼吸可加快到每分鐘24次,脈搏每分鐘可達100次左右,借此來初步判斷病人的發燒程度。 退燒的藥分好幾種。。。有的很慢,有的是高效的。。。現在很多醫生故意把藥劑搞少,這樣就能多吊多賺錢。。所以一定要醫生搞好藥掛水且不縮水。。。同時用冷毛巾敷額頭和擦拭身體,有利於降溫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