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補鐵,適用於缺鐵性貧血。 .紅棗、花生、桂圓,再加上紅糖,加水在鍋裡慢慢地炖,炖得爛爛的,經常吃,補血的效果很好。 2.紅棗、紅豆、放入糯米裡一起熬粥,紅豆比較不易燒爛,可以先煮紅豆,紅豆煮爛了,再放入糯米,紅棗一起燒,也是一道補血的佳肴。 3.紅棗10粒切開,白果10粒去外殼,孩子只能各吃5粒,加水煮15~20分鐘,每晚臨睡前吃,可以補血固腎、止咳喘、治尿頻、治夜尿多,效果很好,從白果上市的秋天,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春天,是給老人、孩子補腎、止咳喘的特效方。 4.紅棗10粒切開,枸杞子10粒,煮水喝,補血補腎,專治腰膝酸軟,長年吃,有養顏祛斑的作用。 5.紅棗10粒切開,生姜3片,煮水喝,是開胃的良方。 6.黑木耳+冰糖,蒸著吃,很補血的 7.紅棗水,用20來顆紅棗煲水喝,有點甜甜的,一天喝很多次也沒關系,又簡單。
1.血糯紅棗粥 做法:將血糯米五十克、紅棗十枚與適量的冰糖,一起熬煮成粥即可。 功用:補血。 2.桂圓蓮子湯 做法:將桂圓二十個、蓮子五十個,加適量清水,煮至蓮子軟熟即可。 功用:健脾、安神、養血。 3.龍眼粥 做法:龍眼肉十五克、紅棗十枚、粳米五十克,以起熬煮成粥。 功用:養心健脾,最適合貧血兼有失眠健忘者。 4.豬肝湯 做法:豬乾洗淨,切薄片。滾水中放入姜絲、豬肝片,稍滾一會兒,再加入蔥段、酒,以鹽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用:補血。 5.羊骨粥 做法:先將新鮮羊骨捶碎,加水煎湯,棄骨,以湯代水煮粥。粥成加入蔥、姜、鹽等調味後,食用。 功用:對於貧血具有畏寒者有良效。 6.阿膠芝麻核桃羹 做法:先將阿膠二百五十克烊化、芝麻二百五十克與核桃肉一百五十克共搗細末,再加入桂圓肉五十克、適量冰糖,一起隔水蒸二小時即可。每次加熱吃食二匙。 功用:本品有補腎安神益血的功效。 7.參棗湯 材料:紅棗5枚、人參片10克、冰糖1小塊 功能:1.紅棗:味甘、性溫、補中益氣、治虛、潤心肺、生津補血、可養顏抗老化。 2.人參:味甘、性溫、可大補元氣,氣旺則精氣神自然足。 作法:1.紅棗洗淨,和人參片一起放在小鍋內,加水一杯,小火焖煮1小時間。 2.加入冰糖待溶化即可。 8.杞子南棗煲雞蛋 材料:枸杞子20克、南棗10枚、雞蛋2個。 作法:1.將枸杞子、南棗、雞蛋加適量的水一起放在鍋中煮熟。 2.蛋熟後去殼取蛋再同煮10分鐘。 功效:補虛勞、益氣血、健脾胃。 9.龍眼肉15克,紅棗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熱溫服。 功效:養心補脾,滋補強壯。 10.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紅棗15枚。同煮成粥。食用時加適量白糖。 功效:滋陰補血。 11.雞蛋2個,取蛋黃打散,水煮開先加鹽少許,入蛋黃煮熟,每日飲服2次。 功效:補鐵,適用於缺鐵性貧血。 --------------------------------------------------------------------------------------------- 來自《阿膠與健康網》的專業回答:
吃阿膠!!!!!!!!!!!
更詳細請登錄《阿膠與健康網》,首家以國寶阿膠為主題的健康網站。 ------------------------------------------------------------------------------------------------------------------------ 紅棗,花生,枸杞,銀耳 氣血不足,中醫稱為氣血虧,建議方法如下:
1、紅棗(不是脆的那種),用鍋炒為略糊,平時泡茶喝(三至五個,看茶杯大小) 2、平時用枸杞、山藥熬湯或做菜。 3、冬季(最好在進九之後)和雞湯,配方如下:一只烏雞,豬骨兩三根(多少看鍋大小,排骨也可以,最好是骨頭)紅棗10個、枸杞30個、山藥一根、紅參二錢、當歸(一錢,多了藥味重)、桂圓6個、北芪一錢、黨參一錢(這是清火的,抵消紅參、桂圓的上火),再加其他調味品(桂皮、白芷、山奈等),再多放寫姜(切片)。大火燒開,去浮沫,下調料,大火燒開後改小火,1到2小時即可。每天飯前喝一碗(如果怕油膩,放些香菜火黃瓜片)。出九後明顯好轉。 4、平日多吃牛羊肉和雞蛋,注意搭配水果,不要上火。夏季以方法1、2為佳。
方藥:八珍湯加減。
組成:人參、熟地黃、白術、茯苓、當歸(酒拌)、川芎、白芍藥各9克,甘草(炙)5克,生姜3片,大棗3枚。隨證加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方中人參、熟地黃為君藥,甘溫益氣養血;臣藥以白術苦溫健脾燥濕,茯苓甘淡益脾滲濕,兩藥助人參補肺脾之氣,實後天氣血生化之源。當歸、白芍藥養血和營,協熟地黃以益心養肝生血;更用炙甘草和中益氣,川芎活血行氣,兩藥共為佐藥;使藥以姜、棗調和脾胃。全方相輔為用,共收補氣養血生發之功。
補氣血類食譜
一、清蒸人參雞 原料 人參15克,母雞1只,火腿10克,水發玉蘭片10克,水發香菇15克,精鹽、味精、蔥、生姜、雞湯各適量。 制作 1.將母雞宰殺後,退毛去淨內髒,放入開水鍋裡燙一下,用涼水洗淨;將火腿、玉蘭片、香菇,蔥、生姜均切片; 2.將人參用開水泡開,上籠蒸30分鐘取出; 3.將母雞洗淨,放在盆內,置入人參、火腿、玉蘭片,香菇、蔥、生姜、精鹽、料酒、味精,添入雞湯(淹沒過雞),上籠,在大火上蒸至爛熟; 4.將蒸熟的雞放在大碗內,將人參切碎,與火腿、玉蘭片、香菇擺在雞肉上,將蒸雞的湯倒在勺裡,燒開,撇去沫子,調好口味,澆在雞肉上即成。 二、歸參山藥豬腰 原料 當歸10克,黨參1o克,山藥10克,豬腰500克,醬油、醋、姜絲、蒜未、香油各適量。 制作 1.將豬腰切開,剔去筋膜臊腺,洗淨,放入鋁鍋內; 2.將當歸、黨參、山藥裝入紗布袋內,扎緊口,放入鋁鍋內; 3.在鋁鍋內加適量水,清炖至豬腰熟透,撈出豬腰,冷卻後,切成薄片,放在盤子裡; 4.將醬油、醋、姜絲、蒜未、香油等與豬腰片拌勻即成。 三、五香牛肉 原料 牛肉2500克,食鹽90克,白糖24克,紅醬油60克,姜塊2塊,蔥結3只,料酒、茴香、桂皮、紅米汁各適量。 制作 1.選用牛肘子部位的全瘦肉,先按肌肉纖維用刀直切開後,切成500克左右的塊,然後用刀根戳出一排排刀洞,四面戳到。板上先撒上少許食鹽,將肉塊放在上面反復推擦,擦至鹽粒溶化(俗稱出汗),然後放在缸內腌3~4天(夏季腌一天),經過多次翻動,腌至肉紅、硬、香; 2.將鍋內加水適量,用大火燒滾(水要多),投入肉塊,上下翻動幾次,撈出刷洗干淨; 3.在鍋底先放鍋墊,墊上放牛肉塊,加入茴香,桂皮、蔥結、姜塊、料酒、白糖、醬油和紅米汁,在大火上燒滾,至牛肉變紅色時,再加入白湯淹沒牛肉,放入適量食鹽,試味後,加蓋燒至沸滾,再移小火上焖煮2小時左右,等用筷子能戳進牛肉時撈出,冷透後,按其肌肉纖維橫向切片即成。 四、荔枝肉 原料 豬腿肉300克,鮮荔枝肉(淨)100克,2個雞蛋的蛋清,水澱粉25克,白糖60克,白醋30克,食用 紅色素一滴,精鹽、料酒各適量,植物油1000克(實耗50克)。 制作 1.把豬腿肉切成2塊,用刀背敲松後改刀成四方小塊(24塊),加入鹽、食用紅色素少許,蛋清,水澱粉15克,拌勻備用。把鮮荔枝肉一切兩半; 2.燒熱鍋放入植物油,待油燒至六七成熱時,把豬腿肉一塊塊下油鍋炸至內熟外脆呈黃色撈出,將鍋中的油倒去,加入料酒、水100克,白糖、白醋、精鹽,下水澱粉勾芡,倒入炸好的肉和鮮荔枝肉翻勻,淋上少許熟油,起鍋裝盤即可。 五、花生米大棗燒豬蹄 原料 豬蹄1000克,花生米(帶皮)100克,大棗40枚,料酒25克,醬油60克,白糖30克,蔥段20克,生姜10克,味精、花椒、八角固香、小茴香各少許,鹽適量。 制作 1.花生米、大棗置碗內用清水洗淨、浸潤; 2.將豬蹄出毛洗淨,煮四成熟撈出,用醬油拌勻; 3.鍋內放油,上火燒七成熱,將豬蹄炸至金黃色撈出,放在炒鍋內,注入清水,同時放入備好的花生米、大棗及調料 推薦幾樣家常的補血食物:
黑豆:我國古時向來認為吃豆有益,多數書上會介紹黑豆可以讓人頭發變黑,其實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隨各人喜好,如果是在產後,建議用黑豆煮烏骨雞。
發菜:發菜的顏色很黑,不好看,但發菜內所含的鐵質較高,用發菜煮湯做菜,可以補血。
胡蘿卜:胡蘿卜含有很高的維生素b、c,同時又含有一種特別的營養素-胡蘿卜素,胡蘿卜素對補血極有益,用胡蘿卜煮湯,是很好的補血湯飲。不過許多人不愛吃胡蘿卜,我個人的做法是把胡蘿卜搾汁,加入蜂蜜當飲料喝。
面筋:這是種民間食品。一般的素食館、鹵味攤都有供應,面筋的鐵質含量相當豐富。而補血必須先補鐵。
菠菜:這是最常見的蔬菜。也是有名的補血食物,菠菜內含有豐富的鐵質胡蘿卜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補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如果不愛吃胡蘿卜,那就多吃點蔬菜吧。
金針菜:金針菜含鐵數量最大,比大家熟悉的菠菜高了20倍,鐵質含量豐富,同時金針菜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c、蛋白質、脂肪及秋水仙醉鹼等營養素。
龍眼肉:龍眼肉就是桂圓肉,任何一家超市都有售。龍眼肉除了含豐富的鐵質外還含有維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補血的同時還能治療健忘、心悸、神經衰弱和失眠症。龍眼湯、龍眼膠、龍眼酒之類也是很好的補血食物。
蘿卜干:蘿卜干本來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維生素b極為豐富,鐵質含量很高。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卻是最好的養生食物,它的鐵質含量除了金針菜之外超過一切食物。
補血類食物有滋補人體之血的作用,宜於治療血虛證。此類食物多味甘質膩,容易礙胃,故應用時多配用行氣健脾的食物,如砂仁、蘿卜等。濕證、脘腹脹滿者及便稀者忌食。
胡蘿卜(黃蘿卜、紅蘿卜)味甘、性平,歸脾、肺經。作用:養血明目,健脾補氣化滯。宜於血虛腸燥便秘,脾虛食滯不化。
菠菜味甘、性涼,歸胃、大腸經。作用:養血,止血,潤燥。宜於血熱吐血、便血,血虛腸燥便秘。虛寒證、腹瀉以及尿路結石者忌食。
龍眼肉味甘、性溫,歸心、脾經。作用: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宜於脾虛證兼有心悸、失眠、健忘等。濕證、熱證、氣滯證、胃腹脹滿、食少便稀者忌食。
荔枝味甘酸、性溫,歸脾、肝經。作用:補脾養血,生津止渴,理氣止痛。宜於虛寒胃痛,腹痛、腹瀉;氣滯胃痛、腹痛,呃逆。熱證、陰虛火旺者忌食。
葡萄味甘酸、性平,歸脾、肺、腎經。作用:補氣血,強筋骨,利小便。宜於血虛便秘,脾虛食少,脾虛水停以及濕證。外感表證者(感冒)忌食。
花生味甘、性平,歸肺、脾經。作用:補血,化瘀,止咳,止嘔。宜於瘀血胃痛,血虛便秘,反胃嘔吐。濕證、氣滯證、腹瀉者忌食;不宜與香瓜同食。
花生油味甘、性平。作用:滋補,潤腸。宜於腸燥便秘。腹瀉便溏者忌食。
烏賊(墨魚)味鹹、性平,歸肝、腎經。作用:養血滋陰。宜於胃病吐血,腸病便血及胃腸道出血引起的貧血。 1.最快的補血方法是什麼?
從經絡、穴位、反射區直接注射當歸注射液,是補血氣的最快方法,可以是立竿見影,但是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