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足浴”更以其簡便靈驗的特點,盛行千載而不衰。古書《瑣碎錄》中稱:“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文壇巨匠蘇東坡、陸游等留有“主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復聞鐘鼓”,“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的詩句。貴為“天子”的乾隆皇帝,也信奉“晨起三百步,晚間一盆湯”的養生之道。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五髒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踝關節以下就有六十多個穴位。如果經常用熱水浴腳,能刺激足部穴位,增強血脈運行,調理髒腑,舒通經絡,增強新陳代謝,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除病邪的目的。我國民間歌謠雲:“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這是頗有道理的。
人們的腳掌上密布了許多血管,故國外醫學專家把腳掌稱為人的“第二心髒”。腳掌上有無數的神經末稍與大腦相連,腳掌上還有通往全身的穴位,腳心上有個湧泉穴,按摩這個穴位,具有滋陰補腎,頤養五髒六腑的作用。所以按摩腳心能活躍經氣,強壯身體,防止早衰,利於健康長壽。老年人經常按摩腳心,可防止腿腳麻木,行動無力,腳心涼冷等現象。
足浴時,水的溫度一般保持在40℃左右,水量以能淹過腳踝部為好,雙腳放熱水中浸泡5至10分鐘,然後用手按摩腳心。按摩的手法要正確,否則達不到祛病健身的目的。每晚用熱水浴腳後坐在床邊,將腿屈膝抬起,放在另一條腿上,膝心歪向內側。按摩左腳心時用右手,按摩右腳時用左手,交替按摩,直到局部發紅發熱為止。動作要緩和、連貫,輕重要合適。剛開始速度要慢,時間要短,等適應後再逐漸加快按摩速度。在按摩腳心的同時,還要多動動腳趾。祖國醫學認為,大拇趾是肝、脾兩經的通路。多活動大拇趾,可舒肝健脾,增進食欲,對肝脾腫大也有輔助療效。第四趾屬膽經,按摩之可防便秘、肋骨痛;小趾屬膀胱經,能糾正婦女子宮體位。所以,足浴後按摩腳底、腳趾具有重要的保健醫療作用。尤其對神經衰弱、頑固性膝踝關節麻木痙攣、腎虛腰酸腿軟、失眠、慢性支氣管炎、周期性偏頭痛、痛經及腎功能紊亂等都有一定的療效或輔助治療作用。
足浴時,在熱水中加入某些藥物,還可防治腳癬、腳干裂、腳臭、腳汗過多、足跟痛、凍瘡、下肢浮腫麻木、四肢不溫、行動無力、感冒、風濕性關節炎及夜尿頻症。
返回
--------------------------------------------------------------------------------
足浴足療十大好處
一、強身健身、延年益壽;
二、防治神經衰弱和失眠;
三、防治高血壓;
四、防治風濕關節炎;
五、防治腿腳麻木;
六、防治糖尿病;
七、防治感冒,祛寒暖身;
八、美容減肥;
九、防治腦溢血和腦血栓;
十、消除疲勞,使人感到身心愉快。 對身體有好處,除疲勞 足部反射區按摩療法適用於多種疾病,也可單獨用於日常保健。 1.內科疾病 (1)呼吸系統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2)循環系統疾病:如高/低血壓、冠心病、心髒病、貧血、心絞痛、下肢靜脈曲張等。 (3)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膽囊炎、膽結石、痔瘡等。 (4)泌尿系統疾病如慢性腎小球腎炎、泌尿系結石等。 (5)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 (6)神經系統疾病如腦動脈硬化症、腦血管意外後遺症、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神經衰弱、癫痫、焦慮症等。 2.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帶下病、盆腔炎、更年期綜合症、不孕症、性冷淡症等。 3.皮膚科疾病:如痤瘡、黃褐斑、脂溢性脫發、白發、濕疹、神經性皮炎、牛皮癬、斑禿、帶狀疱疹等。 4.傷科疾病:如肩周炎、頸椎病、慢性腰肌勞損、退行性脊柱/膝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等。 5.眼科疾病:如老年性白內障、開角型青光眼、近視眼、迎風落淚、老花眼等。 6.耳鼻咽喉口腔疾病:如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口瘡、耳鳴、中耳炎、牙痛等。 7.腫瘤科疾病:如乳腺癌、腫瘤放療與化療反應等。 8.男性疾病:遺精、陽痿、早洩、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睾丸炎、附睾炎、男子不孕症等。 9.兒科疾病:小兒厭食症、小兒遺尿、小兒驚風、小兒營養不良等。 10.老年疾病:冠狀動脈硬化、帕金森症、中風後遺症、半身不遂等。 足療是近些年隨著人們健康與保健意識的增強而出現的“新詞”。 眼下,在大多數人認為: 足療就是運用中醫原理,集檢查、治療和保健為一體的無創傷自然療法。足療包括兩部分:足浴和足部按摩。足部是人體的“第二心髒”,是人體的陰晴表,能夠很准確地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足療法分為以下三大類:1.熱水足浴法2.足部按摩法3.中藥足療法 但實際上,我們知道,中醫歷來就非常重視足部的保健與治療。 人體的五髒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連接人體髒腑的12條經脈,其中有6條起於足部,腳是足三陰之始,足三陽之終,雙腳分布有60多個穴位與內外環境相通。如果能堅持睡前用熱水洗腳,能刺激這些穴位,促進氣血運行、調節內髒功能、舒通全身經絡,從而達到祛病驅邪、益氣化瘀、滋補元氣的目的。現代醫學認為,腳是人體的“第二心髒”,腳有無數的神經末稍與大腦緊密相連,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因此,經常用熱水洗腳,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 從理療學的觀點看,熱水洗腳是一種浸浴療法。洗腳時,水溫以40至50℃為宜,水量以淹沒腳的踝部為好,雙腳浸泡5至10分鐘。同時,用手緩慢、連貫、輕松的按摩雙腳,先腳背後腳心,直至發熱為止。這樣,能使局部血管擴張,末稍神經興奮,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強。如能長期堅持,不僅有保健作用,還對神經衰弱引起的頭暈、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如在浴水中加入某些藥物,還能防治感冒、腳疾、凍瘡和關節痛等症。 足療,是一種非藥物療法,通過對足部反射區的刺激,調整人體生理機能,提高免疫系統功能,達到防病、治病、保健、強身的目的一種方法.
足部穴位可反映及治療全身多種疾病,通過對足部進行按摩、針灸等治療,相應的內髒功能紊亂可以得到糾正,使人體恢復健康,減少疾病發生,起到保健延年的作用。
足療歌決
這是一首足療歌詞,看完差不多就明白了
人到晚年先老腳,
樹到老來根先竭;
人體器官與髒腑,
足部均有反射處;
診病防病與治療,
按摩足部見功效;
術前中藥先泡腳,
促進循環增療效;
術後飲水一兩杯,
增進排毒很重要;
選穴一定要准確,
柔和滲透用力均;
心髒宜輕不宜重,
細心檢查做診病;
腎上腺處是重點,
調節分泌又止喘;
足拇趾處代表頭,
每個部分仔細揉;
神經衰弱療效好,
頭痛眩暈不用愁;
失眠多夢難入睡,
思慮過度也無憂;
胃脘不適食欲差,
肝膽脾胃調消化;
腹痛腹瀉加便秘,
腳掌心處找問題;
腰酸背緊肩頸痛,
足掌內側揉足弓;
腹腔盆腔加胸腺,
退燒祛熱又消炎;
祛斑美容煥容顏,
調節也在分泌腺;
降糖降壓怎麼辦,
足療按摩有經驗;
堅持足療做按摩,
延年益壽好處多。 能夠促進血液循環 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物質基礎極端豐富的今天,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已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一種主動的、有選擇的健康消費——足療,正成為人們健身的新方法。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鶴發童顏、步履輕健”,這些話無不說明了足部保健的需要。雙腳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足療保健通過對雙腳的經穴、反射區施以手法按摩,刺激雙腳反射區,從而調整髒腑虛實,達到透達筋骨、散風降溫、理氣和血,增強心腦血管機能,改善睡眠,消除疲勞,消除亞健康狀態,增強人體抵抗力以及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的功效。不用打針吃藥就可以促進健康,雖然它不是體育運動,但“足”可以替代運動的不足。在促進健康的傳統療法中,足療保健是最簡單、最安全、最具效果的保健方法。
除了以上提到的預防和治療的一些功能,如今,足療保健能夠美容這一新的論斷也得到了證實。專家研究發現,足療美容與化妝美容、手術美容等方式相比,根本區別在於治本,是現在任何一項單純的美容術都無法比擬的。其原因在於:腳心集中了與身體所有器官相關的經絡穴位,適當地刺激腳底,就能夠刺激腎上腺,促使腎上腺分泌更多的激素,從而激發皮膚細胞的活力,加速其新陳代謝,減少色素沉著,從而使得肌膚白皙柔嫩且富有彈性。
專家斷言:我國保健和養生休閒模式正經歷著一場巨變,中醫保健,綠色消費已大勢所趨,必將成為新一輪保健浪潮的熱點,成為21世紀的白金產業。無論是防病、治病,消除疲勞還是嫩白肌膚,足療保健受到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地方人們的青睐。今天,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加入足療行列,他們已經消除了長久以來的偏見,喜歡上了足療。足療漸漸成為一種廣受大眾喜愛的、新型的健身療法。 俗話說;樹老根先枯,人老腳先衰,養生先養腳,養腳永不老
作用; 促進人體血脈流通,調理髒腑,平衡陰陽,舒通經脈,強身健體,推遲衰老,祛病延年。 娜莎足藝告訴你--冬季浴足好處多:我國有句古話:“熱水泡腳,勝吃補藥。”足部按摩是我國一種傳統的理療保健方法。醫學典籍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很重視對雙足的鍛煉和保養,並運用足部泡腳按摩(足療)來防病治病。 西安娜莎足療培訓學校的專家介紹:每天只要堅持泡腳15分鐘就能發揮作用,頭痛者把雙腳浸入到40度左右的熱水中,約15~20分鐘後,頭痛會明顯緩解。對於感冒發熱引起的頭痛,熱水泡腳還有助於退熱。如果你想降低血壓,那麼就在泡腳同時用手不斷按摩湧泉穴(位於足掌心,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及太溪穴(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處)。經常堅持熱水泡腳對風濕病、脾胃病、失眠等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堅持科學的足療,對於人們的日常保健及緩解現代城市人群易發的各種職業病大有益處。 足療,平衡新陳代謝,防治各種血管疾病,調整高血壓、血脂、血糖,祛風散寒對中老年內外風濕關節疾病等,起到理療保健作用。中醫認為,足部是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起止點,與全身所有髒腑經絡均有密切關系,足療可以起到調整髒腑功能、增強體質的作用。足療,是一種非藥物療法,通過對足部反射區的刺激,調整人體生理機能,提高免疫系統功能,達到防病、治病、保健、強身的目的。足部刮痧按摩是足療的主要方法。起源於《黃帝內經》足部按摩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今兩千多年前的經典醫著《黃帝內經》中就詳細介紹了全身的經絡和腧穴,其中有許多是足部的穴位,還詳細介紹了經絡、穴位與五髒六腑的關系,指出:髒腑有病可以通過經絡反映到體表穴位,根據不同穴位的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