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做馄炖皮都用什麼源料正文

做馄炖皮都用什麼源料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做馄炖皮都用什麼源料
 
馄炖馄饨是中國的傳統食品,源於中國北方。西漢揚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饨”,馄饨是餅的一種,差別為其中夾內餡,經蒸煮後食用;若以湯水煮熟,則稱“湯餅”。
古代中國人認為這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稱為“渾沌”,依據中國造字的規則,後來才稱為“馄饨”。在這時候,馄饨與水餃並無區別。
千百年來水餃並無明顯改變,但馄饨卻在南方發揚光大,有了獨立的風格。至唐朝起,正式區分了馄饨與水餃的稱呼。
[歷史]
中國人吃餃子的歷史至今已有1800多年。在餃子面世之前,類似的食品稱作馄饨,而馄饨的歷史又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漢代。
除了文學記載外,還可以看到1300多年前完整的唐代餃子和馄饨。它們是從新疆出土的。出土?r,一只餃子和四只馄饨一起被放在一個木碗中,形狀和現在的餃子和馄饨相同。據考證,今天的餃子就是古代的馄饨。
馄饨是中國的傳統食品,源於中國北方。西漢揚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饨”,馄饨是餅的一種,差別為其中夾內餡,經蒸煮後食用;若以湯水煮熟,則稱“湯餅”,馄饨,形如彎月,起初也是用於祭祀的。直到宋代,每逢冬至節,市鎮店肆停業,各家包馄饨祭祖,祭畢全家長幼分食祭品馄饨。富貴人家一盤祭祀馄饨,有十多種餡子,謂之“百味馄饨”。南宋後,馄鈍轉入市肆食店作點心賣了
古代中國人認為這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稱為“渾沌”,依據中國造字的規則,後來才稱為“馄饨”。在這時候,馄饨與水餃並無區別。
千百年來水餃並無明顯改變,但馄饨卻在南方發揚光大,有了獨立的風格。至唐朝起,正式區分了馄饨與水餃的稱呼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凶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馄饨。
另有一種說法: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馄饨的習俗。《燕京歲時記》雲:“夫馄饨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實際上“馄饨”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馄饨引伸為,打破混沌,開辟天地。後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令飲食而已。
馄饨的特色
1、以馄饨和水餃來比較
馄饨皮為邊長約6厘米的正方形,或頂邊長約5厘米,底邊長約7厘米的等腰梯形;水餃皮為直徑約7厘米的圓形。
2、馄饨皮較薄,煮熟後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別,等量的馄饨與水餃入沸水中煮,煮熟馄饨費時較短;煮水餃過程中另需加入3次涼水,經歷所謂‘三沉三浮’,方可保證煮熟。
3、馄饨重湯料,而水餃重蘸料。
各地的稱呼
北京、上海:中國北方等地通常稱為馄饨。
廣東:因口音不同而沿“馄饨”之音稱為雲吞。英稱“wonton”即原自廣東話。
福建:俗稱扁食,也有少數人稱扁肉,肉餡一般是用槌敲打而成
四川:俗稱抄手,川人嗜辣,有道名菜叫做“紅油抄手”。
湖北:俗稱馄饨,有人也稱為水餃。
江西:俗稱清湯。
日本:傳自中國北方,沿其音稱“ワンタン”(wantan);寫作“雲呑”或“馄饨”。
台灣:閩南語稱扁食。1949年前後,來自中國各地的移民把家鄉的叫法帶到台灣,因此在台灣馄饨、雲吞、扁食、或是抄手的說法都很常見。
常見的餡料
豬肉、蝦肉、蔬菜、蔥、姜構成最基本的餡料之選。菜肉大馄饨與鮮肉小馄饨曾是上海小吃店的基本選項。
起源於無錫東亭的無錫三鮮馄饨以鮮豬肉、開洋、搾菜為餡料。常州三鮮馄饨則以鮮豬肉、蝦仁與青魚肉為餡。豬肉、水產、干貨和醬菜的搭配組合也啟發了日後的餡料創新。
1990年代以來,連鎖經營的數家風味大馄饨店在上海出現,兼營堂吃與外賣。菜單中,各色醬菜、葷素時鮮、南北干貨紛紛匯入餡料,馄饨餡料的品種也得到大幅豐富與提升,諸如蓮藕叉燒鮮肉、臘肉山藥鮮肉、鹹肉鮮肉、三菇鮮肉、荷蘭豆鮮肉、蛋黃香酥鴨、哈密瓜鮮肉、銀魚蛋黃、蝽子鮮肉、平菇蝦仁、松仁粟米鮮肉等等新鮮組合出現。牛肉、螺肉、雞肉、各色魚肉等水產、時鮮蔬菜水果、各色豆制品等等都可為鮮貨之選。干貨中,開洋、干貝、香菇、香腸、鹹魚、鹹肉、梅菜亦可入餡。醬菜中,尤以搾菜、大頭菜和蘿卜干受青睐。
常見的湯料
江南地區,馄饨與湯的關聯仿佛魚水。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上選。但是普通店鋪內都僅僅在滾水中加入調味料和紫菜等。常見的湯料另有蛋皮絲、搾菜絲、干絲、蝦皮、鹌鹑蛋、蔥花。
餡料的作法
因馄饨皮較薄,不適合包裹大顆粒的食材,因此食材多需剁碎;惟為美觀考量,蝦通常僅經剝殼處理,並未剁碎。除剁碎外,另一手工作法為“砸”常為扁食所用。但最常見的方式,是使用機械絞碎。
常見的外型
圓形
圓筒形
半圓形(類似水餃)
長方形(對邊對折)
三角形(對角對折)
常見的種類
鮮肉馄饨:將豬肉和蔥剁碎並攪拌後,以馄饨皮包裹後煮食,是最基本的作法。
鮮蝦馄饨:廣東盛產海鮮,常以蝦肉及豬肉為料。
蝦肉馄饨:以剁碎蝦肉及豬肉制成。
菜肉馄饨:以豬肉搭配切絲的青江菜,通常體積較大,亦稱“菜肉大馄饨”。
紅油抄手:通常將鮮肉馄饨搭配以辣油為主的醬料食用,是四川特有的料理。
馄饨面:以馄饨、面條和湯烹煮而成。
炸馄饨:以油炸的方式烹調。
點心類:將小塊的年糕、蜂蜜蛋糕、起司或水果,以馄饨皮包裹後油炸。
跨文化呼應
意大利面食中的tortellini/tortelloni與中國南方的馄饨在形態和包裹方式上極其相似,面皮配方不同外,差異主要在餡料。意大利“馄饨”餡料亦豐富多彩,常見的有各色奶酪、番茄、火腿、鹹肉、菠菜等等的搭配組合。意大利面食中的ravioli在包裹方式上則更近於對折不打褶的水餃或是溫州馄饨,餡料組合與tortellini/tortelloni差別不大。(參見:it:ravioliit:tortellini)還有俄羅斯聯邦西伯利亞各民族普遍食用的pelmyen,和中國和中亞的馄饨類食品關系很大。尤其是pelmyen裡的黑胡椒,一定要從中國西部進口。俄羅斯,烏克蘭等民族的餃子,稱為vareniki或pirozhki不等,則與中國餃子十分相象。在韓國和突厥或伊朗語諸國,類似中國”鍋貼”或炸餃子,或”小籠包”,”灌湯包”一類的食品,則被稱為manty、manti、mantu、mandu等,與漢語”饅頭”無疑是同源的名詞。
馄饨的做法:
大馄饨皮子,將肉餡放中間,在餡的外圍皮子上用食指沾清水畫個圓,然後將皮子的下沿往上折,使兩個半圓重合,用兩食指沿水跡壓在上面掃一下,使其粘合,再將皮子折合後的底邊兩角在肉餡的下面粘合(一角可以沾一點水,另一角壓在上面捏緊),這樣馄饨就站起來了。
大馄饨皮子,一般呈等邊梯形,短邊面對自己。
小馄饨皮子,左手抓皮子,右手拿筷子或寬冰淇淋棍沾點肉餡,刮在皮子中間,然後捏緊,即可。
另外馄炖亦有藥膳之功《本草綱目·谷部》有相應記載。
 

豆漿機煮的豆漿安全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