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月嬰兒感冒鼻塞、流涕、輕微咳嗽、不發燒,可以吃護彤,歐意的頭孢嗎? 小孩不能亂吃藥,頭孢更不能亂吃,建議還是去找醫生看看,如果要吃的話最好吃一點中成藥
今年7月1日起,購買抗菌藥就全得憑處方了。這一規定的出台,主要是為了防止濫用抗菌藥,確保用藥安全。那麼什麼是抗菌藥,濫用抗菌藥有什麼危害,抗菌藥的使用誤區又有哪些呢? 據介紹,抗菌藥物一般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包括各種抗生素、磺胺類、咪唑類、硝基咪唑類、喹諾酮類等化學合成物。百姓熟知的頭孢、環丙沙星、紅霉素等都屬抗菌藥。一般來說,濫用抗菌藥物可以引起人體耐藥菌株增多,使毒性反應、過敏性反應等不良反應增多,使二重感染發生的機會增多,其結果往往使患者耽誤正確、及時的治療。
如今,不少家庭都備有小藥箱,但在使用抗菌藥方面卻存在很多誤區,如:很多人普遍認為藥越貴越好,實際上藥品並不是“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當,一塊錢左右的藥物照樣可藥到病除。隨意濫用抗菌藥現象很多見,很多人用抗菌藥物治感冒,雖然抗菌藥物能抗細菌和微生物,卻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屬病毒感染,隨意使用只會增加副作用、使細菌產生耐藥性;許多人患病後,病情較重時尚能按時按量服藥,一旦病情緩解,服藥便隨心所欲。要知道,抗菌藥物的藥效依賴於有效的血藥濃度,如達不到有效的血藥濃度,不但不能徹底殺滅細菌,反而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很多人還認為,只要是抗菌藥就能消炎,甚至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時使用幾種抗菌藥。殊不知,每種抗菌藥的抗菌譜不同,用藥不當,輕則達不到理想療效或使藥效降低,重則增加藥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何時服用抗菌藥很有“說頭”,服用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藥效的發揮。一般服用抗菌藥口服制劑時,應在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為宜。當然,環丙沙星、四環素、林可霉素、利福平、紅霉素等也可空腹服用。另外,某些抗菌藥物還容易使服用者產生胃腸道反應、菌群交替性腹瀉等現象,當發生這些不良反應時請立即停用。 小孩的病變化很快,通常醫生會聽他的肺是否有雜音來判斷,所以你可以問問醫生。但是不能再拖下去了,盡快想辦法吧。 可以的 小兒感冒的預防護理患了感冒後,突出表現常為發熱,加上感冒需要經歷一個疾病的自然過程(發熱通常2~5天不等),所以除了配合醫生的治療外,合理的家庭護理,不僅能幫助寶寶盡快病愈,也有助於縮短疾病的自然過程。
1.注意休息
寶寶年齡越小,越需休息及護理,待症狀消失後再恢復活動,以免因病灶未能清除而復發。有發熱的寶寶,最好臥床休息,以減少其中樞神經系統的刺激。
2.合理飲食
感冒發熱的寶寶很容易出現食欲減低、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表現,飲食護理非常重要,總體原則是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如果強求寶寶進食,將導致寶寶胃腸負擔重,對身體和疾病恢復均有害。每次吃的食物量可少些,吃的次數可多些,多給寶寶喝一些水果汁,如新鮮橙汁等。發熱消退和消化能力較好的寶寶飲食可稠一些。隨著寶寶病情的好轉,一般1周左右可逐漸恢復到平日飲食。
3.環境適宜
保持寶寶的房間空氣流通。對發熱的寶寶,新鮮的空氣有助皮膚有效出汗而降低體溫。應避免直接對著寶寶吹風,而導致寶寶皮膚血管收縮,加重病情。
為寶寶安排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室內保持安靜,不大聲說話,盡可能增加寶寶的睡眠時間,以減少能量的消耗。可以讓寶寶躺在床上,給寶寶輕聲講故事或聽音樂,幫助寶寶放松,會起到促進疾病康復的效果。
4.有效出汗
鼓勵寶寶多飲水。水可以增加機體細胞代謝,促進體內毒素排出,同時可以有效出汗,有利於降低體溫。
寶寶的衣服和被褥不要過多過厚,應穿寬松衣褲,以利有效出汗和散熱。千萬不能給發熱寶寶穿過多衣服和蓋過厚被褥,否則容易導致高熱不退,甚至誘發高熱驚厥!寶寶服用退熱藥後,會大量出汗,衣被汗濕後應及時更換,以免受涼而加重病情。
5.物理降溫
寶寶發熱應首選物理降溫,尤其是小嬰兒發熱。在物理降溫無效時,再適當小量使用退熱藥進行藥物降溫。物理降溫方法有:局部散熱降溫、洗溫水澡或溫水擦浴、冷鹽水灌腸等,其中以局部散熱降溫法最簡單易行,適合家庭常用。
局部散熱降溫法
頭部冷濕敷或頭部冰袋:這是最常用的方法。以頭部冷濕敷(即用冷濕巾敷於寶寶的額部)接受度最高,有些寶寶不願意頭部放冰袋,可以用冷濕巾敷用。應注意經常更換冰袋或冷濕巾。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置冰袋:這些部位有比較大的血管,將冰袋放在這些地方降溫效果較好。洗溫水澡或溫水擦浴:可收到良好的降溫效果,但在冬天難以實施。
專家提醒: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病情變化,對發熱寶寶要注意驚厥先兆,警惕高熱驚厥的發生。已有過高熱驚厥的寶寶,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魯米那”,預防高熱驚厥再度發生。如果發現寶寶口腔內有疱疹或皮膚上有皮疹也需及時看醫生。
恆溫寶寶耐寒鍛煉方案
現在,北方有暖氣,南方有空調,即便冬天再冷,寶寶也能夠待在溫暖如春的房間裡。對於這些恆溫寶寶來說,突然進入低溫度的外界,沒有適當的保暖,機體就會立刻做出一些反應:身體表面的皮膚自動收縮,表現為雞皮疙瘩、汗毛豎立、打寒顫,甚至全身肌肉內的毛細血管收縮,這樣使病原體得到入侵的良機,感冒便發生了。恆溫寶寶如何預防感冒,加強體質和耐受性訓練是關鍵!
1.逐漸增加寶寶到戶外活動的時間,進出時及時增減衣服。
2.外出時也可以戴口罩,讓空氣在口鼻部位的濕化時間延長,避免冷空氣直接進入呼吸道,使寶寶不適應。
3.強調暖氣房、空調室通風換氣,室內空氣清潔有利於保持身體健康。
4.每周在密閉的房間(最好是在廚房內)用醋蒸呼吸道汽熏20分鐘,是殺滅病毒的簡單消毒法。可以殺滅藏在口腔和呼吸道內的可疑病毒,同時能增強呼吸道表面的免疫力,明顯減少冬天全家患感冒的次數。
5.每天晚上帶寶寶運動半小時(稱規律性運動),可促進免疫力和生長發育。
6.1歲以內的寶寶,你可以幫助他運動;大於1歲的寶寶可以讓他自己做。運動形式不限,但必須是有節奏的運動。在運動過程中,寶寶會不斷適應環境、適應運動本身的要求,從而提高對外界各種刺激的適應能力,使身體的防病抗病能力增強。
小兒究竟應穿多少適宜?
常常發生這種情況:當媽媽感覺寶寶的手有些涼時,就趕快給寶寶加衣服,往往外面氣溫才10攝氏度,寶寶已經穿了三件毛衣,一件小夾襖,外面還有件厚厚的棉外套。穿太多衣服,本來喜歡活動的孩子,也不想動了。一來行動不便,二來一動就出汗,厚厚的衣服又不能散熱,還得自己將汗濕的衣服捂干,如果不小心吹著風,寶寶很容易受涼感冒。所以多穿衣服不僅不能預防感冒,往往會適得其反。
判斷寶寶衣服穿多了還是少了,不能以寶寶手腳的冷熱來決定,這是因為寶寶手腳的血液比其他髒器相對較少,在冬天很容易發冷,而在活動後,又很快可以使手腳溫暖。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寶寶自由活動10分鐘,如果寶寶面色紅潤,貼身衣服是溫熱的,說明衣服正好;如果寶寶面唇色紅,貼身衣服有些濕,說明衣服多了,應逐漸減少;如果面色不紅潤,貼身衣服是干涼的,則說明衣服太少,應適當增加。 小兒感冒三大誤區 感冒誤區一: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了?
尤其在幼兒,特別在一歲以下,常會聽到鼻子有呼噜聲,像是分泌物在其中隨呼吸穿梭,那便是鼻屎,當然也是痰的一種表現(呼吸道分泌物)。而媽媽們擔心寶寶感冒了,其實多半是多慮的。因為最主要的原因只是累積過多、慢慢干黏住的鼻分泌物造成以上現象,尤其是沒有發燒、活動力等變化時,更不必擔心,只要養成好習慣,每天固定清潔好鼻內分泌物,便不會有以上情況發生了。至於什麼情況才是有真正的鼻炎呢?答案是當醫師發現有鼻腔內發炎,即發紅、腫脹,引起分泌物增多的鼻黏膜時,才能下此診斷。
感冒誤區二: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細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屬於病毒性感冒,細菌引起的感冒屬於細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對細菌性感冒有用。其實,很多感冒都屬於病毒性感冒。嚴格意義上講,對病毒性感冒並沒有什麼有效的藥物,只是對症治療,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過這種經歷,感冒以後習慣性在藥店買一些感冒藥,同時加一點抗生素來使用。實際上抗生素在這個時候是沒有用處的,是浪費也是濫用。
感冒誤區三:注射“丙種球蛋白”預防感冒
孩子經常感冒,讓父母很著急,聽人說這是抵抗力低的緣故,打點“丙種球蛋白”就能起預防感冒作用,但注射了一段時間,卻沒見什麼效果。“丙種球蛋白”是來源於血漿提煉的生物制劑,以目前的技術還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險,不是100%的安全。再則,它只對特異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種球蛋白缺乏起作用,可見其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更不能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
專家提醒:寶寶愛感冒,找出原因是關鍵:營養不良引起抵抗力下降,如維生素a的缺乏;有的老人怕孩子冷,總把寶寶捂得嚴嚴實實,使孩子的耐受力很低,“弱不禁風”;多次反復使用抗生素也會使抵抗力下降;若不是以上原因,則應考慮疾病因素,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患兒也是愛頻繁地感冒,這就需要先將疾病治好 咳嗽 咳嗽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咳嗽的產生,是由於當異物、刺激性氣體、呼吸道內分泌物等刺激呼吸道粘膜裡的感受器時,沖動通過傳入神經纖維傳到延髓咳嗽中樞,引起咳嗽。
咳嗽的動作是短促深吸氣,聲門緊閉,呼吸肌、肋間肌和膈肌快速猛烈收縮,使肺內高壓的氣體噴射而出,就成為咳嗽。隨著急速沖出的氣流,呼吸道內的異物或分泌物被排出體外。
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除去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胸膜等呼吸器官以外,耳、腦膜、心髒、食管、胃等內髒的迷走神經受到刺激,也會傳入咳嗽中樞引起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症狀,如咳嗽無痰或痰量很少為干咳,常見於急性咽喉炎、支氣管炎的初期;急性驟然發生的咳嗽,多見於支氣管內異物;長期慢性咳嗽,多見於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等。
咳嗽的不利作用,是可把氣管病變擴散到鄰近的小支氣管,使病情加重。另外,持久劇烈的咳嗽可影響休息,還易消耗體力,並可引起肺泡壁彈性組織的破壞,誘發肺氣腫。
小兒咳嗽給家長帶來無盡的煩惱,治療咳嗽的藥物鋪天蓋地,可就是難止孩子的咳嗽,影響孩子和父母的休息,有的咳嗽把吃進的飯菜都吐了出來,爸爸媽媽的心讓孩子的咳聲揪得緊緊的,藥療、食療,理療,霧化治療,偏方用了一個又一個,可哪一個也不靈驗,久治不愈的小兒咳嗽困擾著爸爸媽媽。父母們最關心的,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止咳。
◎孩子為什麼咳嗽
小兒咳嗽是一種症狀,是一種保護性反射動作,通過咳嗽把呼吸道中的“垃圾”清理出來,咳嗽同時往往伴有咯痰,痰就是“垃圾”。那這麼說來,咳嗽是好事,就不要止咳治療了,不是的,當呼吸道中沒有“垃圾”,只是有充血、水腫,或由於長期咳嗽刺激,使咳嗽中樞持久處於高度興奮狀態,這時的咳嗽就不是具有保護作用的反射動作了,就應該積極止咳了,即使是保護性的,如果咳嗽劇烈,影響睡眠和進食,也要治療,止咳治療也包括祛痰,化痰,減輕呼吸道黏膜水腫,恢復氣管內膜纖毛作用等。因此,止咳治療不是簡單的服用止咳藥。首先要分析咳嗽的原發因素。針對病因治療,才會收到好的效果。
◎針對病因治療咳嗽
由各種病毒、細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如果感染局限在環狀軟骨以上(咽部以上),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感染發展至環狀軟骨以下(咽部以下),就是下呼吸道感染,就是氣管,支[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