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甲狀腺腺瘤,請問如何防?術後如何飲食保養?正文

甲狀腺腺瘤,請問如何防?術後如何飲食保養?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甲狀腺腺瘤,請問如何防?術後如何飲食保養?
 

甲狀腺腫瘤是常見病、多發病,其中絕大多數是良性腺瘤,少數為癌,罕見肉瘤。根據16個國家的統計資料,哥倫比亞、夏威夷和冰島的年發病率最高為3.5%/10萬,丹麥最低為0.9/10萬,日本、芬蘭、瑞曲等國居中。
甲狀腺腫瘤大多數是無痛的孤立結節,臨床上要注意和其他甲狀腺疾病鑒別,有時分化性腺癌和腺瘤也極為相似,影象學和細針穿刺等檢查可協助診斷。
甲狀腺瘤大多發生於青年女性,手術切除是唯一的治療手段。甲狀腺癌是由數種不同生物學行為和病理類型的癌腫組成,它們的發病年齡、生長速度、轉移途徑和預後都有明顯不同。甲狀腺癌的處理涉及外科、放療和化療等多個學科,其中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少數分化性癌術後的殘留灶應用放療可以獲得控制。對於癌腫累及雙側喉返神經和氣管的治療,仍然是當代外科領域有待解決的課題。
由於甲狀腺癌有多種不同的病理類型和生物學特性,其臨床表現也因此各不相同。它可與多發性甲狀腺結節同時存在,多數無症狀,偶發現頸前區有一結節或腫塊,有的腫塊已存在多年而在近期才迅速增大或發生轉移。有的患者長期來無不適主拆,到後期出現頸淋巴結轉移、病理性骨折、聲音嘶啞、呼吸障礙、吞咽困難甚至horner綜合征才引起注意。局部體征也不盡相同,有呈甲狀腺不對稱結節或腫塊,腫塊或在腺體內,隨吞咽而上下活動。待周圍組織或氣管受侵時,腫塊即固定。
(一)乳頭狀癌是一種分化好的甲狀腺癌,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約占總數的3/4;病灶一般為單發,體積大小不等,最小的直徑在0.5cm以下,稱之微癌;直徑在1cm以下的稱之為隱癌,大的病灶直徑可大於10cm。小的腫瘤常常是實質性病灶,而大的腫瘤往往伴有囊性變。囊變者可見囊壁有葡萄簇樣結節突出囊腔,腔內存有陳舊性血水。該型癌腫一般無包膜,僅5%有不完整包膜。在顯微鏡下有些腫瘤細胞排列成乳頭狀,乳頭大小不等,長短不一,常見三級以上分支,乳頭中心為纖維血管囊,細胞大小均勻;核小、分裂少見。乳頭狀癌常伴有濾泡狀癌的成份,但腫瘤的命名仍為乳頭狀癌,而不稱為濾泡狀癌或者混合型。如果乳頭狀癌中含有未分化癌的成份,而命名應為未分化癌,也意味著這一種未分化癌可能是乳頭狀癌的進一步惡化。有時腫塊很小,頸部淋巴結轉移常見被發現。本癌惡性度較低,10年存活率可達88%。乳頭狀癌在臨床上常有甲狀腺區孤立性結節,直徑多在lcm以上。隱伏性癌多見於屍檢,或在已發生頸區淋巴結轉移時發現腫塊。
(二)濾泡狀癌占甲狀腺癌總數的10%~15%,肉眼檢查時看到濾泡狀癌是一種實質的具有包膜的腫瘤,包膜上常密布著豐富的血管網,較小的癌腫和甲狀腺腺瘤很相似。切面呈紅褐色,常可見到纖維化,鈣化出血和壞死。組織學上,由不同分化程度的濾泡所構成。分化良好者,濾泡結構較典型,細胞異型性亦較小。這時與腺瘤不易區別,需依靠包膜或血管浸潤來確定病理診斷。分化不良者濾泡結構較少,細胞異型較大,核分裂象亦多見,可呈條索狀實性的巢狀排列。有時癌細胞穿出包膜進入多處靜脈中形成癌栓,常常成為遠處轉移的起點,所以濾泡狀癌多見於血道轉移,文獻報道占19%~25%。濾泡狀癌多見於40~60歲的中老年婦女,臨床表現與乳頭狀癌相類似,但癌塊一般較大,較少局部淋巴結轉移,而較多遠處轉移。少數濾泡狀癌浸潤和破壞鄰近組織,可以出現呼吸道阻塞等症狀。
(三)甲狀腺髓樣癌在1951年由horn首先描述,1959年hazard等進一步闡明了這種特殊類型的癌。並命名為髓樣癌。占甲狀腺癌總數的3%~10%,瘤體一般呈圓型或卵圓型,邊界清楚,質硬或呈不規則形,伴周圍甲狀腺實質浸潤,切面灰白色或淡紅色,可伴有出血壞死及鈣化,腫瘤直徑平均約2~3cm。顯微鏡下癌細胞呈卵圓型,多邊形或梭形,核分裂少至中等;細胞排列呈巢狀束帶狀或腺腔狀。間質中含有數量不等的澱粉樣物,癌細胞多時,澱粉樣物較少,反之澱粉樣物就多;轉移灶中也如此。甲狀腺髓樣癌是一種中度惡性的癌腫,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大多數是散發性,約10%為家族性。臨床上除了和其他甲狀腺癌一樣有甲狀腺腫塊和頸淋巴結轉移外,還有其特有的症狀。約30%患者有慢性腹瀉史並伴有面部潮紅似類癌綜合症,或cushing代謝綜合症,與腫瘤細胞產物有關。
家族性髓樣癌的特征如下:
①發病年齡較輕,診斷時平均年齡33歲,散發性髓樣癌診斷時平均年齡超過55歲。
②均為雙側性癌腺葉和多中心病變,腫瘤分布和形態不對稱,可能一側有巨大腫物而對側僅有組織學征象,但無一例外地均為雙側病變。散發性者多為單側腫物。
③家族性髓樣癌癌塊較小,由於篩查,也有隱性發現。散發性者癌塊直徑多超過4cm。
④家族性者較少見淋巴轉移,遠處轉移更少見,可能因發現較早之故。
⑤家族性髓樣癌多位於濾泡旁細胞集中處,即腺葉上中三分之一交界處。
⑥家族性髓樣癌常伴有嗜鉻細胞瘤或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四)甲狀腺未分化癌系高度惡性腫瘤,較少見,約占全部甲狀腺癌的5%~10%,好發於老年人。未分化癌生長迅速,往往早期侵犯周圍組織。肉眼觀癌腫無包膜,切面呈肉色,蒼白,並有出血、壞死,組織學檢查未分化癌可分為稜型細胞型及小細胞型兩種。主要表現為頸前區腫塊,質硬、固定、邊界不清。常伴有吞咽困難,呼吸不楊,聲音嘶啞和頸區疼痛等症狀。兩頸常伴有腫大淋巴結,血道轉移亦較常見。

 
中草藥熱敷治療腫瘤方劑
1.熱敷方劑:炮姜500克、肉桂500克、麻黃50克、香附500克、木別子50克、皂角100克、蒲公英100克、冰片50克、菖蒲100克、栀子100克、枳實100克、桂枝100克、細辛50克、南星50克、片姜黃100克、樟腦100克、川烏50克、千年見100克、赤勺50克、川芎500克、白芷100克、甘草100克.夏枯草1000克.
2.口服方劑:炮姜50克、肉桂50克、片姜黃50克、川芎50克、莪術50克、南星10克、桂枝50克、丹參100克、黃芪500克、當歸300克、甘草50克,夏枯草500克,白花蛇舌草100克.半枝蓮100克.
3.藥茶方劑:枳實50克、陳皮10克、甘草10克、黃芪50克、山查10克、神曲10克、百合10克、當歸50克,夏枯草100克.
 
還是應該手術切除的,也可以觀察,定期復查,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預防的
 
切除手術
 
甲狀腺腺瘤(adenomaofthyroid),起源於甲狀腺濾泡組織,是最常見的甲狀腺良性腫瘤。此病在全國散發性存在,於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稍多見。
甲狀腺腺瘤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可以甲亢,甲狀腺掃描顯示該腺瘤為熱結節(放射性同位素分布濃聚),這種情況稱之為毒性甲狀腺腺瘤;另一種情況是不引起甲亢,甲狀腺掃描顯示該腺瘤為溫結節(放射性同位素分布與正常甲狀腺組織相似)或冷結節(放射性同位素分布低於正常甲狀腺組織),這種情況不叫毒性甲狀腺腺瘤,只是一種單純的甲狀腺腺瘤。
毒性甲狀腺腺瘤是由於該腺瘤發生功能增強,產生大量甲狀腺激素,從而甲亢的表現。毒性甲狀腺腺瘤多見於女性,以30~40歲多見。腺瘤通常是單個,少數不止1個。患者有甲亢症狀,查體往往可以發現甲狀腺有結節,一般比較大,常達數厘米大小。測定血清t3、t4水平增高,以t3增高較為明顯。甲狀腺掃描證實結節為熱結節,但周圍的甲狀腺組織放射性同位素分布往往缺乏或減低。應注意避免使用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一詞,因為它包括毒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毒性甲狀腺腺瘤兩者。
【病理改變】
甲狀腺腺瘤病理上一般可分為濾泡狀腺瘤和乳頭狀囊性腺瘤兩種,前者較常見。切面呈淡黃色或深紅色,具有完整的包膜。後者較前者少見,特點為乳頭狀突起形成。多為單發結節,發展慢,病程長。
病理分類
l、濾泡狀腺瘤:足最常見的一種甲狀腺良性腫瘤,又分為:<1>胚胎型腺瘤。<2>胎兒型腺瘤。<3>膠性腺瘤,又稱巨濾泡性腺瘤(最常見)。<4>單純性腺瘤<5>嗜酸性腺瘤。
2、乳頭狀腺瘤:良性乳頭狀腺瘤少見,多呈囊性,故又稱乳頭狀囊腺病。甲狀腺腺瘤中,具有乳頭狀結構者有較大的惡性傾向。
3、不典型腺瘤:比較少見,瘤體包膜完整,質地堅實。
4、甲狀腺囊腫:根據內容物不同可分為膠性囊腫、漿液性囊腫、壞死性囊腫、出血性囊腫。
5、功能自主性甲狀腺腺瘤:瘤實質區可見陳舊性出血、壞死、囊性變、玻璃樣變、纖維化、鈣化。瘤組織周界清楚,周圍甲狀腺組織常萎縮。
【臨床表現】
患者多為女性,年齡常在40歲以下,一般均為甲狀腺體內的單發結節,多個者少見。瘤體呈園形或卵園形,局限於一側腺體內,質地較周圍甲狀腺組織稍硬,表面光滑,邊界清楚,無壓痛,隨吞咽上下活動,生長緩慢,大部分病人無任何症狀。乳頭狀囊性腺瘤有時可因囊壁血管破裂而發生囊內出血。此時,腫瘤體積可在短期內迅速增大,局部有脹痛感。
l、甲狀腺良性腫瘤除功能自主性甲狀腺瘤以外,多數見甲狀腺孤立性結節,少數為多發性結節。病程緩慢,臨床上可以無任何自覺症狀,多數在數月到數年其至更長時間,因稍有不適或腫塊達到lcm以上其至更大而發現或無任何症狀在常規體檢時做b超而被發現頸部腫塊。多數為單發,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邊界清楚,質地堅實,與周圍組織無粘連,無壓痛,可隨吞咽上下移動。腫瘤一般在數厘米,巨大者少見。巨大瘤體可產生鄰近器官受壓征象,但不侵犯這些器官,如壓迫氣管,使器官移位。有少數因瘤內出血瘤體會突然增大伴局部脹痛。
2、毒性甲狀腺腺瘤,又稱自主性功能亢進性甲狀腺腺瘤,多見於女性,患者往往有長期甲狀腺結節的病史,早期多無症狀或僅有輕度的心慌、消瘦、乏力,隨病情的發展,患者表現有不同程度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狀,個別可以發生甲亢危象。
3、部分甲狀腺腺瘤可發生癌變,癌變率為10-20%。只有下列情況者,應當考慮癌變的可能性:<1>腫瘤近期迅速增大;<2>瘤體活動受限或固定;<3>出現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壓迫症狀;<4>腫瘤硬實,表面粗糙不平;<5>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
【診斷】
甲狀腺腺瘤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體檢、同位素掃描及“b”型超聲等檢查確定。
1.頸前無痛性腫塊,早期無症狀,個別有吞咽不適或梗塞感。多見於中年婦女。
2.甲狀腺內可觸及單個圓形結節,個別為多發。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與皮膚無粘連,隨吞咽上下移動。質地不一,實性者軟,囊性者則硬。部分病人因腫瘤出血而突然增大,出現局部脹痛和壓痛,且有一過性甲亢症狀。腫瘤增大後可引起鄰近器官組織壓迫症狀。
3.核素掃描可為“溫結節”,囊性者為“冷結節”。甲狀腺吸收碘131率一般正常。
4.b型超聲檢查可辨別腺腺瘤實性或囊性。
【鑒別診斷】甲狀腺腺瘤應與其他甲狀腺結節相鑒別。
甲狀腺腺瘤與結節性甲狀腺腫的單發結節,在臨床上有時不易鑒別。以下兩點可供鑒別時參考:
①甲狀腺腺瘤經多年仍保持單發,結節性甲狀腺腫的單發結節經一段時間後,多變為多個結節。
②術中兩者區別明顯,腺瘤有完整包膜,周圍組織正常,界限分明;結節性甲狀腺腫單發結節則無完整包膜,且周圍甲狀腺組織不正常。
以下幾點可做為與甲狀腺癌鑒別時參考:
①兒童或60歲以上的男性患者應考慮甲狀腺癌的可能,而甲狀腺腺瘤多發生在40歲以下的女性患者。
②甲狀腺癌結節表面不平,質地較硬,吞咽時活動度小,且在短期內生長較快。有時雖然甲狀腺內結節較小,但可扪及同側頸部有腫大淋巴結。甲狀腺腺瘤表面光滑,質地較軟,吞咽時上下活動度大,生長緩慢,多無頸部淋巴結腫大。
③碘131掃描或核素γ照像甲狀腺癌多表現為冷結節,而甲狀腺腺瘤可表現為溫結節、涼結節或冷結節。且冷結節行“b”超檢查多為囊性表現。

[1] [2] [3] [4] [5] 下一页

超市裡有哪些垃圾食品?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