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幼兒教師與幼兒溝通應注意的問題正文

幼兒教師與幼兒溝通應注意的問題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幼兒教師與幼兒溝通應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要以積極的情緒去帶動幼兒的情緒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由於幼兒年齡小,他們在情緒的發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易感染性,即他們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別人情緒的影響。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在幼兒園的各種教育活動中,一些教師所帶的班級總是很沉悶,而另一些教師所帶的班級則很活躍;進一步調查則發現,造成上述竭然不同的班級主流心理氣氛與帶班教師平時的主流情緒有密切的相關:一個極端沉悶、憂郁、神經質的教師是很難帶出一個心理主流氣氛活躍的班級;而心理主流氣氛活躍的班級的帶班教師都是那些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教師。

因此,為了能給幼兒以積極的影響,我們幼兒教師,無論你是外向的還是內向的,在組織幼兒活動之前一定要首先調節好自己的情緒,特別是當我們在工作生活中碰到不如意的事時,更需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努力爭取在組織幼兒的每一次活動時,都能以積極的情緒去帶動幼兒、感染幼兒,以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二、盡量避免自己人格中的“美中不足”對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在當今的幼兒園,絕大多數的教師是女性,女性在人格方面有許多優勢,也有不少的劣勢。就健康的教育影響而言,一般的女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應多些果斷、勇敢、堅毅及動作的力度等。因為作為教師,其人格本身也是一種教育影響和教育力量,並且無時無刻不在起作用。實踐證明,我們教師的一些心理(不管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是可以“傳染”給幼兒的,比如,有一個教師在打開腳踏風琴時,突然發現裡面有只小老鼠,她驚恐萬分,並發出一聲尖叫;後來老鼠跑出來了,個個小朋友見了那只小老鼠也都驚恐萬分,再後來所有的小朋友都像那位教師一樣,慌裡慌張地躲開那只小老鼠,甚至有好幾位幼兒跌倒在一起。相反,如果見到那只小老鼠時,我們教師能鎮定自若、勇敢地拿起掃帚追打那只小老鼠,那麼許多幼兒一定會像教師一樣追打那只小老鼠。可見我們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幼兒心理的發展影響是很大的。所以我們教師要不斷地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以便能給幼兒以健康的影響。

三、為幼兒創造一個寬松、愉快、和諧的心理環境

這樣的環境應是一個充滿愛的、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的環境,是允許失敗,允許犯錯誤的環境。因為幼兒經驗不足,能力有限,失敗和犯錯誤都是難免的(從另外一種角度說,失敗和犯錯誤也是幼兒成長所必需的),如果不允許幼兒失敗和犯錯誤,將會使他們生活在一種無形的壓力之中,這將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同時,這樣的環境應該是不存在任何外在壓力的,這對幼兒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到一所幼兒園調查時,曾有一位園長向我誇她們的一位“優秀教師”在組織和管理幼兒方面“如何如何‘有方’”,她說,不管怎麼“亂”的班級,只要讓她們這位“優秀教師”去“整理”,她不久便能把小朋友們“鎮住”,只要她在教室門口一站,小朋友們就會變得乖乖的——一動不動地安坐好……從心理衛生角度來看,這位“優秀教師”的出現,對所有的幼兒來說,都是一種不幸!我由衷地希望,我們的幼教界少些這樣的“優秀教師”,因為這樣的“優秀教師”會在心理方面給幼兒一種無形的壓力,使幼兒常常處於一種被壓抑的緊張狀態,這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四、正確運用評價這一教育手段來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一)多些積極性評價,以期產生教育上的期望效應。幼兒的自我評價主要是受成人評價的影響,教師在各種教育活動中,經常給幼兒以積極的評價,有利於他們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和積極向上的心理,有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相反,經常給幼兒以消極的評價(如罵幼兒是笨蛋)。久而久之,幼兒也就覺得自己不行(是個笨蛋)。

(二)多些縱向評價,少些橫向評價。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每個幼兒每天都有新的進步,在評價幼兒時,我們應多肯定他們每天的進步,這樣有利於幼兒的不斷進步;相反,我們如果僅僅重視橫向評價,經常拿“落後”的幼兒與“先進”的幼兒比較,那麼“落後”的幼兒永遠不會有受表揚的機會,這樣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比如,有個中班的幼兒叫黃小勇,各方面都不錯,可就是不大會拍球。我們第一天在幼兒園見習時,叫他拍球,他就是不敢拍,因為他拍得不好。第二天,在我們的鼓勵下,他終於能連續地拍了8下,正當我們為他的進步而高興的時候,原班的一位老師走過來,對他說:“黃小勇,你怎麼回事?小班小朋友都能連續拍十多下了,你才拍得8下,羞不羞?”黃小勇一下子愣住了;接著那老師又說:“我數5下,你再拍不得10下,我就送你去小班!”,黃小勇一下子被嚇住了,一動不動地站在那兒,那老師不由分說,一把扯住黃小勇往小班教室走去……後來的幾天,我們叫黃小勇拍球,他總是躲得遠遠的,或者極不情願地亂拍幾下。可見,縱向評價和橫向評價對幼兒的發展作用是大不一樣的;如果那位老師能看到黃小勇的進步,而不是“落後”,那麼黃小勇將不斷地有新的進步,這也將更有利於他心理的健康發展。

五、給每個幼兒以成功的機會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成功和失敗不僅可以提供反映活動的信息,而且還能對從事後繼活動的動機產生影響,但成功體驗對動機的激發作用大於失敗體驗。正因為這樣,在教育活動中,我們要針對不同的幼兒的具體特點而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使幼兒能通過努力獲得成功。這樣,累積的成功體驗會使幼兒信心十足、情緒高昂、朝氣蓬勃,就會有健康的心理生活,從而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反之,如果幼兒經常經受失敗的體驗,就可能會喪失自信,情緒低落,沒精打采,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健康問題。

成功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們要努力創造機會,讓每個幼兒都有成功的機會。特別是對那些發展稍微有一點遲緩(不是笨)的幼兒,有時我們可以采取“提前教”的方法,以提高他們在各種教育活動中成功的機會,這對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六、要公平地對待每個幼兒,不要偏愛

偏愛對被偏愛的和不被偏愛的幼兒的健康成長都是不利的。平常,我們有些教師總是偏愛一些“好孩子”,在各種教育活動中都是教師與那幾位“好孩子”的對話,外出比賽也是以那幾位“好孩子”為代表,游戲中的“主角”也都是那幾位“好孩子”來擔任。這樣就剝奪了其他幼兒的發展和表現機會,同時,也會使那些“好孩子”形成一些與眾不同的,不怎麼健康的心理——“‘好事’都該是我的”,“只有我才行”等等。

七、在組織教育活動時,要注意動靜交替

不但要注意“課”與“課”之間的動靜交替,而且還要注意一節“課”內各環節之間的動靜交替。因為從幼兒的腦神經的生理特點來看,他們既容易興奮,又容易疲勞;從心理特點來看,幼兒是好動的。所以動靜交替既符合幼兒用腦的衛生要求,又有利於防止幼兒的心理疲勞。有的幼兒園為了避免幼兒出“意外事故”,過分地強調了各種教育活動的“靜”,很少讓幼兒有自主活動的機會,這是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也是不利於幼兒的心理健康的。幼兒的自主活動,不僅能滿足他們好動的需要,讓他們的多余精力得到充分的發洩,而且還能為幼兒不良情緒的渲洩提供了出路。有的幼兒上課時坐不住,喜歡亂動,或者午睡不能很好地入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幼兒“靜”得太多,多余精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洩的緣故。

八、對那些特殊幼兒要給以特別的關注

這些特殊的幼兒包括三類:一是單親家庭或父母不和的家庭的幼兒,這類幼兒心靈上都受過創傷,在教育活動中,我們應該給予他們特別的關注。二是身體發育畸形的幼兒,這類幼兒需要我們特別的尊重;三是具有退縮、孤僻、不善社交的幼兒。一般的教師平時只注意那些愛打架、罵人、吵鬧、好表現的幼兒,而對這一類沒有“破壞性”的幼兒則很少關注。其實。這一類幼兒更需要我們的關注,因為他們這些表現與他們的年齡極不相符,是一種病態的心理表現。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應給這些幼兒以特別的關注,以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同時,對這些幼兒的特別關注,也是對其他幼兒進行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的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

教育活動是幼兒在幼兒園參加的主要活動,我們應該高度重視教育活動過程中的心理衛生要求,以便我們的教育活動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一)充分發揮藝術作品的效能

兒童的思維具體形象,用抽象的首先概念難以掌握,利用幼兒最喜愛的藝術形象教育孩子作用相當大。如當幼兒聽了"沒有牙齒的老虎"故事後,吃糖次數就減少多了,不愛衛生的孩子也象"小豬變干淨了"一樣,愛衛生,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二)掌握好教育的時機

時機是指進行活動或生活過程中具有時間性的有利機會,對幼兒教育也有個時機問題。

教育時機往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如孩子獲得成功時,家長在鼓勵之後,可提出新的要求,玩後把玩具擺得整齊些就更好了;當孩子受到挫折時,家長要關心幫助孩子改正缺點;當孩子對某事產生興趣時,家長因勢利導,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當孩子發怒激動時,家長要冷靜,等孩子平靜後再教育;當孩子生病,疲勞時,家長最好少要求,多關心,但決不遷就。

(三)潛移默化的暗示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越大。"因為暗示教育法能融洽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避免愛教育者產生逆反心理,促使幼兒主動,積極發展,歸納起來暗示法有以下幾種好處:易接受性,孩子從小不喜歡"赤裸裸"的教育形式,不願老處在受教育,愛管制的地位。暗示法使他們感到平等,受到尊重,暗示手段使孩子感到愉快,輕松。如:豐富的面部表情,生動的語言,具體感人的情景,易使孩子接受,消化,變為自己的行動。通過暗示手段,使幼兒在道德認識,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都得到發展。暗示的方法包括有語言的暗示,榜樣的暗示等。對幼兒影響最大的暗示就是體態手勢,表情。如:孩子愛說話,大人噘噘嘴;孩子做小動作,成人招招手;孩子打瞌睡,成人敲敲桌子等;都能幫助孩子克服缺點。
 
交談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溝通情感、傳播信息的一種重要的社交方式。對於幼兒來說,由於他們不懂文字,因此交談成為他們生活、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與人溝通的途徑。教師與幼兒,父母與孩子之間良好的關系建立,情感交流同樣需要以交談作為橋梁。交談時,成人良好的態度,規范的語言及豐富的知識都能在淺移默化中給幼兒的社會交往及思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收益。 



  一、當前成人與幼兒交談中存在的問題。

  由於成人與幼兒在學識、閱歷、語言表述、情感交流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雙方在交談時會感到有一定的障礙。

  1、成人方面。

  有些家長和老師認為孩子小,和他們沒什麼好談的或因身體、工作等原因不會主動與幼兒交談,甚至用“你真羅嗦”、“我正忙著呢”、“自己玩吧”等語言拒絕與孩子交談;有的成人與幼兒交談時感到很吃力,一個簡單的道理,一件簡單的事情不知該如何告訴孩子;還有的成人在與幼兒交談時,所用語言平淡、乏味或采用命令、要求等強制性語言,使交談成為無意義的談話,往往喪失很好的與孩子交流的機會。這些情況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常常出現。這正是由於缺乏教育意識和對幼兒心理、語言特點不了解而造成的。

  2、幼兒方面。

  幼兒在與成人交談時由於受形象思維及認知水平的限制,多采用描述性的陳述句式,且常有身體動作的說明。由於幼兒的社交語言以自我中心語言為主,因此有些幼兒表現為不會主動與成人交談;交談時間短;交談時以適應性告知為主,如:“昨天我到恐龍世界玩的。”“某某剛才碰到我也不道歉。”說完便跑開,並不需要得到成人的回答。還有的幼兒由於性格內向、膽小,在

[1] [2] [3] [4] 下一页

小孩特別喝多水是什麼原因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