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人交談時顯得不自在,只用點頭、微笑、搖頭來回答成人的提問。
二. 與幼兒交談藝術的探索。
《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總則第二條關於幼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中提出“發展幼兒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強調了語言的交際能力,重視幼兒在與成人和同伴交往過程中語言的運用。我認為成人與幼兒進行交談是實現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根據現狀分析,成人在與幼兒交談時應注意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把握時機,采取主動,增強語言的感染力,以情近人,從而使交談更具情趣性和教育性。現淺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 交談態度。
成人在與幼兒交談時采取的態度是交談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成人的交談態度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體態與表情。當成人要與幼兒交談時應注意降低體位,使眼睛與幼兒保持平視。面帶笑容,讓人感到親切,使幼兒與你更貼近。
2.語氣與與調。說話時注意語氣不要生硬,語調不可高揚,這樣往往讓幼兒產生逃避的心理,造成交談雙方的緊張局面。不妨語氣輕柔,語調緩和,營造出良好的交談氛圍。
3.良好的傾聽習慣。在與幼兒交談時,我們仍需要具有這樣的好習慣。這會使幼兒感到受到尊重和鼓舞,從而談興更濃,並對你產生信任。
(二) 話題的選擇。
話題的選擇對於交談的雙方來說十分重要。幼兒的生活閱歷和知識經驗都比較少,交談話題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幼兒的內心世界卻是豐富多彩的,只要你了解孩子就不難找到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1.影視、文學作品。對童話故事、動畫卡通片的喜愛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在那奇妙、美好的斑斓世界裡埋藏著孩子們一個個天真爛漫的夢。對英雄的膜拜,對善良的追求,對神秘的向往,對邪惡的憎恨,這些樸素秩拙的情感使孩子們的內心得到滿足。當你和男孩子談起獅子王、葫蘆娃、黑貓警長,當你和女孩子談起白雪公主、灰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時,你的心與孩子的心已連在了一起,你可以發現這些是孩子們永不枯竭的話題,你可以感受到人類最純樸的天性。
2.幼兒的家庭、生活。可以說每一家庭都在演繹著不同的故事,對幼兒來說家更是他們的自由樂土。和孩子談談家裡的親戚朋友,家庭的一次聚會,或者他摔了一跤、生了一次病的經歷……他都會有許多話要說。有時,男孩子還很樂意和你談談汽車、兵器,女孩子也願意和你談談服裝、發飾。只要是孩子們生活中有的都可以成為交談的話題
3、有針對性的話題。這類話題具有一定的教育目標,是為了對幼兒實施教育而有計劃進行的。如與幼兒以抗洪救災為主題進行交談從而鼓勵幼兒關心時事,樂於助人。當幼兒有了不當的行為時,我們可以針對這一行為的利弊與幼兒進行個別交談,在交談中幫助幼兒認識錯誤,糾正行為。
(三) 交談語言的藝術與技巧。
交談時語言的運用是交談成功與否的關鍵。成人在與幼兒交談時所用的語言應是幼兒喜愛並樂於接受的。
1.語言形象幽默。
有些成人在與幼兒交談時感覺困難主要就是因為他們的語言過於抽象、成人化。這樣的語言對幼兒來說枯燥乏味,毫無意義,因此交談會因幼兒的調皮或注意力轉移而中斷。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決定了幼兒對語言形象化的要求。描述性強的形象化語言往往給孩子帶來想象的快樂。也成為他們對語言幽默的最初認識。例如,一次我與一位愛生氣的孩子交談,我告訴他:“上班的時候,我看見一個紅氣球,圓鼓鼓的,在天上飄呀飄,突然,‘砰’的一聲,氣球爆炸了,變成一片一片的落下來。我看你的肚子就有點象那個氣球,有那麼多的氣是不是也想爆炸了?”他笑了起來。我又說:“當然你的肚子不會爆炸,不過有這麼多的氣在裡面,身體就要生病了,快把氣吐出來吧。”他接受了我的“治療”,又高興起來。簡短的一次談話就這樣讓孩子情緒由緊張不安得以舒緩。
2.多用贊美、鼓勵的語言。
幼兒需要贊美,喜歡贊美,這並非虛榮而是出於自尊的需要。同時,幼兒對自我的評價很不完善,常常以教師、家長的評價作為對自己行為的判斷。教師、家長的贊美、鼓勵之詞無疑會成為他們交談的動力。記得一個叫安琪的女孩子,第一次見到是一副怯生生的樣子,我問她叫什麼名字,她羞紅了臉,輕聲說:“安琪。”“多好聽的名字,這可是小天使的名字呀。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天使。”她偷偷地笑了。又一次,她穿了一條小花裙,見面後我馬上贊美道:“你今天真漂亮,象個小公主呢!”她又笑了,高興地告訴我,這是媽媽給她的生日禮物。以後,我們的交談多了,當她說話聲音大了,句子中出現了一個新詞,我都會鼓勵她,漸漸地,她喜歡和我交談了,而且每次都很主動。
3.“流星戰術”的運用。
在與幼兒交談時,有的時候幼兒的態度十分強硬,甚至無理取鬧。如果,我們就事論事地說理往往會激起幼兒的反感和抵抗情緒。這時,我們不妨采用“流星戰術”轉移交談的話題。例如:小班幼兒剛入園時,總是哭鬧著要媽媽。如果我們只是說:“媽媽要上班寶寶聽話。”這樣的話只會刺激幼兒的情緒,更加哭鬧不止。如果我們說:“寶寶哭的聲音真大,太陽公公都要嚇跑了,天就要黑了,我們就不能出去玩了。看,外面多好玩,我們出去玩滑梯吧。”這樣,孩子會立刻停止哭鬧,看看外面,找找滑梯,老師再帶著出去玩一會,幼兒的情緒便穩定了下來。
4.態勢語言的運用。
好動、好模仿是幼兒的天性。成人在與幼兒交談時應掌握幼兒的這種特點。恰當地運用手勢、體態、表情,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幼兒的情緒,使交談更富有情趣。如對幼兒表示稱贊我們可以伸出大拇指;在講述幽默時可以做出滑稽的樣子;在表達同情時可以借助撫摸的動作;在表示關注時,可以用眼睛的凝視給幼兒以鼓勵和支持……
三. 與幼兒進行交談中的體會。
1、經過實踐與探索,交談成為我與幼兒之間的情感紐帶。孩子們願意和我談,喜歡和我談,主動和我談,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友好的關系。
2、交談成為我對幼兒進行教育的一個重要的途徑。交談中,我能對幼兒的語音、用詞、語法不斷地加以修正和完善,幫助幼兒正確地表達思想,敘述事件,從而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交談時可以擴大幼兒的知識面,提高求知欲望。同時,在交談時成人的態度和語言都能給幼兒以學習的榜樣,潛移默化中使幼兒學會交際中的一些良好習慣和技巧。此外,交談給了幼兒一個自由發展的天地,使幼兒的個性得以健康的發展。
3、交談時環境的選擇十分重要。舒適的環境使人精神放松、舒暢,這樣的情緒之下,幼兒才可能暢所欲言,才能使交談成為溝通的橋梁。在幼兒園我們開辟了悄悄話角落,開設了夜間知心話等活動,讓幼兒在寬松、舒適的環境中進行愉快地交談。 論素質教育對教師心理素質的要求
肇州縣朝陽溝鎮雙榆小學巴福全
面對應試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國家及時提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措施。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簡稱為提高受教育者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是對廣大公民的一種教育。對於小學而言,素質教育的要義可以概括為“二全一活”,第一要義是面向全體學生,第二要義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三要義是讓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教育,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素質教育是一種和諧的教育,它的最大特點則是著眼長遠,從學生終身發展出發考慮,它強調諸方面和諧、協調地全面發展,它關注個性的張場。素質教育對教師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於習慣了應試教育的教師們來說,新的課題帶來了新的壓力。
一、素質教育給教師的壓力
(一)社會變革中的現實“壓力”。
在新的歷史時期,教師除了要面對諸如家庭結構、學生群體等的變化所帶來的教育上的新問題,還要應對經濟改革帶來的更高要求。
經濟的開放使得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蜂擁而至”。“現代化教育媒體”作為改革的“寵兒”迅速占領傳統的學校教育陣地,一時成為學校教育改革的熱門話題。為實施素質教育,教師也就成為必須掌握前沿“技術”的生力軍,他們為信息、為網絡忙得不可開交,無形之中心頭又多了一塊“病”。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要求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而這又必須實施素質教育,那麼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也就在情理之中。這樣一來,無論是為了自身的生存考慮,還是為了符合國家對教師的要求,都必須對自己的學歷提升而努力奮斗。“學無止境”對教師來講恐怕體會尤為深刻。
(二)教育活動中的“互動”壓力。
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人格與良好的性格,成為有益於社會發展的一分子。如果理想的教育過程或教育結果、教師的期望與學生的成長結果基本上一致,教師就會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但是,學生不是機器,他是有獨立人格的現實個體,發展存在差異。因此,我們在實施教育的共性指導的同時,更應重視教育的個性差異,這是教師面對學生的現實壓力。事實上,學生並不像教師期望的那樣在“控制”中成長。教師如果僅僅滿足於學科研究與教育,則無法適應充滿個性的學生在成長中的各種要求。而來自社會、家長的期望“壓力”,又使教師的責任心與學生發展差異之間的距離無法縮小,在“互動”過程中加大了負擔感。
(三)傳統觀念中的形象“壓力”。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價值裡,“敬業”與“奉獻”等價值觀念在長期的文化歷史積澱中,已經成為社會對教師的職業形象期待,同時也成為從事教師職業的人的基本思維方式與生活方式以及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這種觀念無形之中忽視了教師職業的社會性的一面,使教師職業缺少生活性和主體性,不利於教師的個性發展與創造性的發揮,不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素質教育對教師心理素質的要求。
一個新世紀的教師,要在激烈的社會變革和社會需求中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具有很高的素質,教師除了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思想素質外,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心理素質是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心理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師對外來“壓力”的排解,直接制約著個人整體素質的提高。那麼,素質教育對教師的心理素質有何要求呢?
(一)教師有要以師愛為核心的積極情感—愛事業、愛學科、愛學生。
以師愛為核心的積極情感是教師的重要心理素質,主要表現為教師對教育事業、對學生、對所教學科的熱愛。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師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熱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而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師的教總是植根於對學生的愛。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盡心竭力地教學生,才能科學地教學生。愛生愛才是新型師愛的集中體現,這種新型的師愛要求教師對學生要真愛,不能假愛;要公正,不能偏愛;要寬嚴適度,不能溺愛;要情理交融,不能感情用事。教師對學生的愛,目的在於教學生會愛,學生不僅能享受愛,懂得愛、體驗愛,而且能自愛愛人,升華為奉獻愛,這種新型的師愛,不是母愛,勝似母愛,高於母愛,貴於母愛,是產生“親師信道”教學效應的心理基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